【摘要】我國是一個少數民族眾多的國家,由于各民族和地區(qū)在地理位置、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歷史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多差異,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民族聲樂演唱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經過漫長的歷史積淀,我國少數民族聲樂演唱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特征,促進了以后我國少數民族的聲樂演唱的繁榮發(fā)展。
【關鍵詞】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特征;發(fā)展
由于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差異較大,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語言、文化和類型,因而在民族聲樂演唱方面也表現出不同的內容和形式,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特征,促進了我國民族聲樂演唱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發(fā)展。本文將從四個方面詳細介紹我國少數民族聲樂演唱的藝術特征,并提出民族聲樂演唱的未來繁榮發(fā)展之路。
一、我國少數民族聲樂演唱的聲型類型
我國是一個民族眾多的國家,由于每個民族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等自然條件的不同,造成了各個少數民族之間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語言文化等差異比較大,因而,我國民族聲樂與西方發(fā)達國家在演唱的聲型上也存在不同。按照審美標準、欣賞習慣、民族風格和地域位置的不同,我國民族聲樂的演唱主要分為三種聲型。第一,藝術假聲聲型。這種聲型主要是一種假聲演唱為主的演唱類型,其特點是,委婉靈活而又富有彈性,具有流暢、清脆、甜美、明亮的音質特點。第二,藝術真聲聲型。這種聲型是一種真聲演唱為主的類型,具有粗獷、高亢、豪放的聲音特點。第三,藝術真假聲混聲型。這是一種綜合了真聲和假聲的演唱類型,具有明亮和清脆的音質特點,況且這種演唱聲型不僅保持了民族風格的特點,還不受音樂地域的限制,因此,這種聲型在近代民族聲樂演唱中得到了普遍、廣泛的應用。
二、我國少數民族聲樂演唱的藝術特征
1.我國民族聲樂演唱的情感特點。文化是審美的基礎,由于中西方聲樂文化的差異,故而在聲樂的演唱的審美上也有著較大的差異。隨著古老歷史文化的積淀,我國民族聲樂形成了以情感表現(即“唯情論”)為主要審美標準。以情感表現為主要評判標準的民族聲樂藝術有著古老久遠的發(fā)展歷程,是從古代民間發(fā)展而來的,先秦時期就已經開始。起初,民族聲樂主要是人們傳遞感情、交流感情的手段,因此情感表現逐漸發(fā)展演變成為我國民族聲樂演唱的重要特點?,F代,我國民族聲樂演唱中越來越重視情感表現的重要地位。因此我們倡導在聲樂演唱過程中,用聲音來打動人,用藝術來感染人,充分體現了情感表現的重要性。情感是民族聲樂演唱的重要特點,我們要充分做到情到聲起,用情感表現來表達整個聲樂演唱過程。
2.我國民族聲樂演唱的唱腔特點。唱腔也是經過長期的歷史文化積淀形成的,是我國少數民族聲樂演唱的藝術特征之一。我國少數民族聲樂演唱獨特韻味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各具特色的演唱技巧和唱腔。概括來講,以聲拖腔、以情潤腔、潤而生味等是我國少數民族聲樂唱腔的演唱技巧特點,這也是必須具備的演唱技巧。下面主要具體介紹一下演唱技巧的類型。第一,運用強弱、大小、輕重等力度的變化、速度變化和音高的升降等技巧很好的美化和修飾唱腔,從而使唱腔達到抑揚頓挫的效果。第二,運用滑音、直音、顫音、頓音、搖音等潤腔唱法或者運用鼻音、假音、沉音等不同的音色來修飾唱腔,從而最終達到唱腔濃淡結合的效果。因此在我國少數民族聲樂演唱過程中,要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方法來促使達到唱腔的藝術效果。
3.我國民族聲樂演唱的音色特點。語音和語言是形成聲樂的基礎,聲樂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是音樂和語音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復雜的信號系統,但是音樂的形成又主要取決于語音,因此,我國少數民族聲樂中的音色特性和特點都是以語音為基礎的。我們國家的漢語發(fā)音與歐美發(fā)音有很大區(qū)別,主要是因為,發(fā)音時舌位的不同,正是這樣,才造成了我國少數民族聲樂演唱音色的特點。其一是,我國的語音形成了一種以胸腔、口腔和頭腔三點為基準的“三角線”,這種特點比“垂直線”的發(fā)音更加純正、濃厚。其二是,由于我國語音發(fā)聲的獨特性,形成了在聲樂發(fā)聲中相對比較洪亮的特點。其三是,我國口腔發(fā)音的音量相對單薄,但形成了清脆、明亮的音色特點。經過漫長的發(fā)展,音色逐漸成為我們的審美習慣,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少數民族聲樂演唱的藝術特征之一。
4.我國民族聲樂演唱的韻味特點。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漢字的發(fā)明與使用是文明進步的表現,我國少數民族聲樂的韻味也正是由于漢字的獨特性形成的,而韻味藝術特征是我國少數民族聲樂演唱過程中的靈魂和精髓。每一個漢字都有它獨特的字形、發(fā)音和意義,每一個漢字的發(fā)音又是不同的聲母和韻母組合而成的,這就形成了漢字具有不同的聲調。漢字本身就富有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性,而我國少數民族聲樂正是在漢字音樂性和節(jié)奏性的基礎上,通過運用聲樂藝術手段來創(chuàng)作更具韻味和感染力的民族聲樂作品。
三、我國少數民族聲樂演唱的發(fā)展之路
1.繼承傳統,古為今用。我國少數民族聲樂演唱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獨具民族風格的一種藝術形式。我國少數民族聲樂在長期的歷史文化積淀中形成了優(yōu)秀、獨特的發(fā)展風格,我們要勇于繼承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文化。需要注意的是,繼承傳統不是指全部繼承,要有選擇、有目的的繼承,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吸取傳統少數民族聲樂演唱中的精華和優(yōu)秀成分,去除不利于當代民族聲樂演唱發(fā)展的部分,讓古老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聲樂演唱文化越來越走向繁榮發(fā)展。
2.多元并存,借鑒融合。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在發(fā)展過程中都不是唯一、固定的模式。由于不同的國家性質、不同的民族習慣、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價值觀念等必然導致民族聲樂演唱的多元化發(fā)展。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吸收西方發(fā)達國家演唱的長處,借鑒別國的精華,讓國外民族聲樂演唱的方法走進中國,同時也要促進中國民族聲樂演唱走向世界,在世界民族聲樂演唱的相互碰撞中,以我為主,不斷吸取對方的長處,不斷融合,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促進本民族的民族聲樂演唱的發(fā)展。
3.開拓創(chuàng)新。少數民族聲樂演唱僅僅靠繼承和吸取其他國家的好處是遠遠不夠,要想獲得民族聲樂演唱的持續(xù)發(fā)展還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要不斷深入人民群眾調查,緊緊把握時代發(fā)展方向,創(chuàng)新手段和方法,與時俱進,創(chuàng)作符合社會發(fā)展趨勢和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族聲樂文化。讓我國民族聲樂演唱的發(fā)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百花爭鳴的繁榮景象。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民族聲樂演唱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情感、音色、唱腔、韻味四個基本藝術特征,獲得了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我們還要不斷繼承傳統、借鑒他人、創(chuàng)新發(fā)展手段,來促進我國少數民族聲樂演唱的繁榮發(fā)展。
參考文獻:
①楊仲華.聲情并茂唱演俱佳綜合全面———論金鐵霖民族聲樂學派的美學規(guī)范[J].中國音樂.2012(10)
②張連葵.論少數民族聲樂演唱的藝術特征及發(fā)展[J].青海民族研究.2011(11)
③陳海容.中西融合民族神韻———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文化屬性[J].音樂創(chuàng)作.2010(13)
④柯琳.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民族聲樂發(fā)展之路[J].貴州民族研究.2010(11)
⑤孟妍.淺談民族聲樂演唱方法的繼承與發(fā)展[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9(10)
⑥李智.淺談我國民族聲樂演唱的藝術特征[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11)
⑦張連葵.論少數民族聲樂演唱的藝術特征及發(fā)展[J].青海民族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