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關(guān)于練習(xí)準(zhǔn)則和效果
問:我們練的過程中身心兩方面都會發(fā)生一些變化,那我們?nèi)绾闻袛嘧约菏蔷殞€是練錯了呢?
答:咱們練拳與一般的思維不一樣。一般認(rèn)為,練拳就得用力量,用的力量越大,就證明我的功力長了,就像舉重一樣,今天舉一百,明天舉一百一,后天舉二百。但是我們這個拳不是這樣。我們是以松、靜、柔、整為原則的,所以初步的標(biāo)準(zhǔn)是:練完之后,感覺身心各個方面輕松愉快,這就算練對了。當(dāng)然,筋骨有些酸,腿有些疼,這些都問題不大,如果你以前沒練過,用點力就要酸疼嘛。你自己練的最高標(biāo)準(zhǔn)就是你練完舒服不舒服。不是說練完覺得很疲憊,甚至呼吸也困難,這個不行。我們要求是你練完后身心很舒暢,整個精神很煥發(fā),感覺精神有增無減,這個就是最好的標(biāo)準(zhǔn)。甚至有的人練拳上癮,每天不練就不行,這個我也經(jīng)歷過。每天必須得練拳,練完特別舒服,不練就不舒服,這就是練對了。
長久的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呢?就是你練一段時間,感覺你身體體力增強了,身體好了,這是最大的標(biāo)準(zhǔn),也是最好的標(biāo)準(zhǔn)。如果練很長時間了,這個身體越練越不行,這就不行。當(dāng)然,要是跟老師在一起,動作對不對,有什么錯誤,肯定要挑出些毛病。但若是自己練,就是以這個為標(biāo)準(zhǔn)。
有人提出這樣練拳沒有技擊,其實他不明白,這樣正是為了更好的技擊打下非常瓷實的基礎(chǔ),功夫上了以后就行了。以前在我練的過程中,我也有著這樣的想法,我的師兄弟們都有這樣的想法,因為世俗人就是這樣的思想,好像有形有相、越用力的就越好、越能練出功夫來。實際上,“有功夫”是你看到他的結(jié)果,而不知道他的練習(xí)方法,他也不告訴你,明白這意思吧。而我們的練拳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就是練完你感覺很輕松愉快,而不是很別扭、很疲憊,就可以了。長期的更是,你練了一年半載的之后感覺到身體特別好,那當(dāng)然好,那你的效果就是最大的。
問:您說標(biāo)準(zhǔn)是舒不舒服,那在我們練習(xí)中,姿勢站得低,就會費點勁;姿勢站得高,就容易舒服一些。那練得舒服,就可能偷懶,或者說不那么下功夫吧?
答:哦,“舒服不舒服”得解釋一下。我們所說的“舒服”,是在練完拳后,有一種平常你所感受不到的舒暢。這就是你自己體會了,并不是平常我們所說的舒服。躺在炕上舒服,那能練功嗎?(眾笑)就是這意思。
你說的是我用力了、我累了的“不舒服”,不是,我們練這個,當(dāng)然,它也要消耗體力,可能也有些酸啊,但是身心方面是舒暢的。這只有你在練拳過程當(dāng)中才能體會到。這東西也得自己去體會,不是說我一說你就能明白的。進(jìn)一步地解釋“舒服”,是說你在練拳時,能夠讓你的氣血通暢,能讓你的經(jīng)脈打開,這時你有一種無名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和舒暢,那種就是對了。
說“舒服”是練出來的效果,是你血脈周流通暢,經(jīng)脈打開了的那種舒服,并不是你“累不累”的那個舒服。所以這與你動作的大小有沒有關(guān)呢?有關(guān),你適合動作大的,他適合動作小的,都可以。但是不管你動作大、動作小,一個是動作要正確,二來要達(dá)到我所說的“舒服”的概念。這才算對。
問:那我們動作具體的取舍標(biāo)準(zhǔn)是盡量大一點,盡量低一點么?
答:那就在你。比如說,我說這腿要達(dá)到150度的角,你達(dá)不到,那怎么辦呢?那開始的時候可以高一點,逐漸逐漸它就要低下去。我們練功都不是強求的,你們記住了!咱們都不是說下多大狠心去強求。只要一強求、一露相,不能說練不上功夫,只能說他到不了高乘的功夫,再往上求,就不好求了;而且以后再改都不好改了。再改為什么不好改呢?他己經(jīng)僵持到那一點了。
注意!站樁也好,練拳也好,練著練著會有一種松沉的力量,有人特別喜歡這個,他就追求這個,追來追去,這種所謂的松沉其實變成了半是松沉、半是僵硬的狀態(tài)。他達(dá)到這種程度,再往上去就去不了了。再改這個,很難很難了。所以有好多練功的人,誤就誤在這里。是,他比一般人的功夫要好一點,而且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再往上求,不好求了,因為己經(jīng)僵了,閉塞不開。
這一點就像《拳意述真》所說的:“先有虛空靈通之全體,方有神化不測之妙用。”這句話你們要牢牢記??!“先有虛空靈通之全體”!如果你拿那種僵勁練,你就不可能有虛空靈通之全體!你想是不是?整天使那種大勁,怎么可能有呢?所以也就沒有神化不測之妙用。
這不很自然的么!當(dāng)然也不是說這樣一點功夫都練不上,只是到不了高乘。
學(xué)生小范:我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jīng)驗么?一個多月以前,劉老師看我每次練得都太費勁了,大汗淋漓的,把我這一點給點通了。雖然我理解很粗淺,但是我覺得在這點上體會比較深刻。一開始練的時候,老想追求身子一定要低啊,腿上一定要有力啊,我甚至有一段時間自己掐著時間,蹲得很低,三體式站五分鐘不能動,想著要把這一關(guān)給它站通了,站得腿上有勁!可是,這樣越練越累,感覺堅持的時間越長,對自己的摧殘越大。老也體會不到劉老師說的又松又沉的勁。我跟劉老師說了我的這種方式后,劉老師說,“你這不就是‘使力長力’么?咻要不能站得低,就站高一點。站高一點,真正松了以后,再慢慢站低?!卑堰@個節(jié)打開以后,我就發(fā)現(xiàn),站得低也不是那么累的。開始時越追求它,反而越?jīng)]有。
答:好好,他最后一句話是最重要的。你越追求那個,你越覺得使了多大勁、下了多大功夫,你會越累;反過來,你不去追求它,很輕松地練,練的時間比那還要長,功夫還要大,但是還不累。
問:那為什么好多武俠小說、電影里面講某人特別下死功夫練拳,站樁站多少小時不能動,最后練成高手了呢?這是錯的是么?
答:也不能說人錯。因為要分功夫,有的人練的就是那種死功夫,叫做“笨功夫”,比如說過去有人闖礅子(就是舉重,過去用石滾子),今天闖一百,明天闖一百一,后天闖一百二,也能上功夫,但那種功夫就不是一一再說得明確點一一不是內(nèi)家拳所講的“內(nèi)勁”那種“功夫勁”。練了半天還是僵勁,還是那點笨力氣。
武俠小說是藝術(shù)作品,是另外一碼事。是不是?不能把影視、小說、傳聞作為練拳的依據(jù)。過去一般那些練功人不會把底告訴你的。他只告訴你結(jié)果,不會告訴你那個方法的。只說我能達(dá)到什么,反正你來把你扔了。一一怎么達(dá)到的?——你練啊!——你怎么練的?。克隙ú徽f。
問:我看書上記載郭云深、孫祿堂他們很早就出名了。是否他們當(dāng)時很年輕就有很深的功夫了?
答:成名是不是就表示功夫能到很高程度,現(xiàn)在我們不好說。他當(dāng)時怎么成名,功夫到什么程度,是否就到爐火純青,這些都不敢說。不是貶低某個人,但功夫形成都有一個過程??赡苋思沂蔷毜迷?,二、三十歲正是棒的時候,但要說功夫是否爐火純青,就不敢說了。
再一個,我對出名不出名也有看法。遇上機會你把這人打了,可能你這一下就出名了。其實這人真正有多大功夫,這個不敢說,或許就因為這一個機會;或許功夫武藝確實很高。當(dāng)然,從小練功很好,二、三十歲出名的有的是。一般來說,人要真正有點成就的,都是在三、四十歲,所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大致是這個規(guī)律。但是真正說功夫爐火純青,還得是往后了。
問:一百個練功的人,真正有成就寥寥無幾,除了天賦,是否需要苦練很多年?
答:不一定。這里面也有一個誤區(qū),一般都說要下多少年的工夫,練了幾十年。其實,我認(rèn)為只要方法正確,工夫下到了,用不了多長時間。這個問題在《大槍問答》里作者就說過,一個人有幾個幾十年?。繉嶋H上你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下苦功天天練,有一兩年時間,相對一般常人來說功夫己經(jīng)不錯了。以我的經(jīng)驗也是如此。那些說法,都是小說家,民間等等那么傳說,還有的是練武的人故弄玄虛。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