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之所以可怕,并不在于患者的血糖有多高,而在于該病所導致的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對人體造成的損害。糖尿病的并發(fā)癥是患者的病情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惡果,其心、腦、腎、眼、足和神經系統等均可出現并發(fā)癥。因此,定期做相應的檢查對糖尿病患者實屬必要,這不僅有助于了解病情,還可以盡早發(fā)現和治療并發(fā)癥,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
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檢查的項目(見文后附表)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與代謝有關的各種生化檢查項目(1~7項),二是與并發(fā)癥有關的檢查項目(8~12項)。下面就詳細地介紹一下具體的檢查項目及檢查頻率:
1.血壓、脈搏、體重及腰圍
患者最好每周檢查一次這些項目,至少也要每個月檢查一次。
2.尿常規(guī)
患者至少要每個月檢查一次尿常規(guī)。通過檢查尿常規(guī)中的尿糖、尿酮體、尿蛋白及血細胞,可明確是否出現了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腎病、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fā)癥。
3.血糖
患者至少要每周選擇一天來測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的患者或病情不穩(wěn)定的患者若需要調整藥物的劑量,應增加監(jiān)測血糖的頻率及次數,可在每周選擇兩天的時間來測定全天的血糖譜(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時、睡前及凌晨3點共計8個時間的血糖)。
4.糖化血紅蛋白
患者應每2~3個月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可反映患者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它與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呈正相關的關系。當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值介于4%~6%時,表示其血糖控制得比較理想。當糖化血紅蛋白值介于6%~8%時,表示患者的血糖控制得一般。當糖化血紅蛋白值超過8%時,則表示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
5.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金指標。在臨床上主要檢查患者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或隨機尿微量尿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UmAlb/Cr)。初診的糖尿病患者必須檢查尿微量白蛋白,此后可每年復查一次,如有異常應每3個月復查一次。糖尿病腎病通常分為五期,當患者出現微量尿白蛋白時,表示其病變處于第三期,此時若及時治療可使其病情逆轉,一旦過了這個階段,其病情將不可逆轉。
6.血脂
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項目。脂代謝紊亂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嚴格地控制血脂。合并高脂血癥的糖尿病患者應每2~3個月檢查一次血脂,通過飲食調整及降脂治療使血脂轉為正常后,則可每年檢查1~2次血脂。
7.肝腎功能
糖尿病患者可每3~6個月檢查一次肝腎功能,以了解其肝腎受損的情況,并將其作為選擇藥物的依據。需要說明的是,只有檢測尿微量白蛋白才能發(fā)現早期的糖尿病腎病,因為在腎臟受到損害的早期,患者的尿素氮、肌酐等腎功能的指標基本上不會出現異常。
8.眼底檢查
糖尿病眼病在該病的早期無明顯癥狀,通過檢查患者的眼底可以及早發(fā)現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等糖尿病并發(fā)癥。初發(fā)糖尿病眼病的患者必須做眼底檢查,以后可每半年到一年復查一次。如果有異常應增加檢查的次數。
9.神經病變檢查
包括周圍神經病變和自主神經病變的檢查?;忌咸悄虿≈車窠洸∽兊幕颊咧饕新槟尽⑾佇懈?、痛覺過敏、感覺減退或消失等肢端感覺異常的癥狀。糖尿病患者除進行這樣的檢查以外,也可進行單尼龍絲觸覺檢查,即用10克的尼龍絲刺激患者的足部,觀察患者是否存在感覺異常。自主神經病變包括心血管、胃腸道、泌尿生殖器官、汗腺等多個器官的病變。這類患者主要表現為靜息時的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神經源性尿潴留、陽痿、胃腸功能紊亂(如胃脹、便秘、腹瀉等)、汗液分泌異常等。可通過專科檢查明確診斷。
10.下肢血管及足部檢查
主要檢查患者的足部有無麻木感、疼痛感及感覺異常,有無間歇性跛行或靜息痛,有無腫脹、皮損及畸形。檢查的手段有單尼龍絲觸覺檢查、足背動脈搏動檢查、踝肱指數測定、下肢血管超聲或造影檢查等?;颊咄ㄟ^做上述檢查,可以盡早地發(fā)現下肢血管病變及糖尿病足。
11.心電圖、心臟超聲檢查
檢查這些項目可以排查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方面的并發(fā)癥。許多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覺神經受損,往往會出現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即便是發(fā)生了心絞痛、心肌梗死,也往往沒有疼痛等警示癥狀,因此十分危險。故首診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心電圖檢查,以后應每3~6個月復查一次。
12.胸部X線片檢查
糖尿病患者應每年拍一次胸部X線片,以排查有無肺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