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校部分學生存在焦慮、強迫、恐怖、偏執(zhí)、抑郁、敏感、極端、精神病性障礙等方面的嚴重心理問題,亞健康狀態(tài)達到23.29%,及時對這些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與教育問題進行研究,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尤為必要。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5-0050-01
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的含義
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指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班級心理委員、班主任、心理協會、學生工作部門的定期聯系制度,及時提示與預測可能產生的危機,果斷采取預防辦法,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因素形成合力,以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危機的發(fā)生,保證學生心理健康良性發(fā)展的一種機制。
積極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及心理預警工作體系。建立穩(wěn)定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及心理預警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在校學生中可能存在或已出現的較為嚴重心理問題的癥狀表現、形成原因、誘發(fā)因素等相關信息,做到及早預防、及時疏導、有效干預、快速控制和妥善處理,積極遏止和降低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fā)生率。樹立學生的防范意識,營造和諧氛圍,增強其對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能力。樹立全員育人意識,努力營造關愛學生、服務學生、促進大學生健康成才的良好氣氛。針對發(fā)現的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其可能由此而引發(fā)的心理危機或自殺意念與傾向,迅速做出反應,實施干預,避免因處理不當而激發(fā)或加重學生的心理問題,或引發(fā)意外事件。
二 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的途徑
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的途徑主要有三條:預防——以發(fā)展性教育內容模式為根本,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況,預防和減少學生發(fā)生心理問題和不良行為的概率;預警——以心理健康測試、心理健康分析和心理危機評估等方式,實施學生心理危機行為預警保護;干預——以心理咨詢輔導、心理危機干預的手段,排除和干預學生的心理危機和極端行為,并在必要時實施醫(yī)療轉介。
在大學生入校開始即對他們進行心理測量,建立心理檔案等工作,構建“五級心理問題防護網絡”。一級防護是通過學校宣傳欄、展示板、教育講座、網絡宣傳等模式,在學生中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常識,使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學生心理健康調節(jié)的能力。二級防護是設立班級心理信息員,并通過學校進行集中培訓,使他們掌握一些心理健康常識以及解決簡單心理問題的小技能,起到“宣傳、觀察、咨詢、疏導、聯絡”的作用。三級防護是學校學生工作干部,大部分參加各種類型的心理輔導員培訓班,取得心理咨詢師證書,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能夠更有效地解決學生中出現的一般心理問題。四級防護是心理教育中心對新生進行心理測量后建立心理檔案;在學生中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普及,組織人員開展個體心理咨詢和團體輔導等工作,為學生提供自我認識、個性發(fā)展、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情感處理、擇業(yè)等方面的咨詢,發(fā)現個別問題嚴重的學生及時聯系學院或轉到專業(yè)醫(yī)院進行心理治療。五級防護是通過以上四級防護,及時發(fā)現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及時通知老師和家長送醫(yī)院治療。
三 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的措施方法
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要堅持早預防、早應對、早處理的原則,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和思想狀態(tài),針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危機不同類別和程度,分別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1.積極開展宣傳預防教育措施
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積極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相關活動,在正常學習階段開設心理學相關課程,請專家做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收看心理教育影片等形式推廣普及,解析心理現象,介紹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和方法,傳授自我調適的方法。在學生中加強生命教育、自我教育和危機應對教育,積極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愛他人、善待人生。
2.加強心理健康預警機制的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以專職輔導員為骨干的具備高素質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咨詢技能,豐富他們的專業(yè)知識,積累教育經驗。
3.營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文化氛圍
預警機制要力圖改變原有的事后管理補救為事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預防,積極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范圍,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途徑與形式,提升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知識水平,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增強他們的抗壓能力,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
4.提供高校心理預警機制建立的必備條件
學校在工作人員安排、經費配比、場地使用等方面要加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的支持力度,設立專職具有資質的教師,成立心理健康咨詢與服務機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施建設,營造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的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機制。學校、二級學院要積極支持心理教育教師參加校內外相關的教研科研活動,從理論上武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升他們從事研究與工作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責任編輯:項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