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在我國普遍存在,是一種拔苗助長的現象,違背了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本文通過對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危害和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出建議。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小學化 建議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幼兒園在教育教學中將幼兒當作小學生來要求。具體表現為課程內容的小學化,行為規(guī)范的小學化等,是一種拔苗助長的現象。幼兒教育應當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滿足幼兒各方面發(fā)展的需求,但目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在我國幼兒教育中現象普遍,違背了幼兒成長的自然規(guī)律,對其良好的身心發(fā)展十分不利。因此,本文分析了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危害和成因,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出對策和建議。
一、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
(一)教學內容重數量和難度
當前,許多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提前打基礎”思想心態(tài),開設提前特色班吸引家長眼球,從而提高生源,增加經濟收入。這些幼兒園開設大量的識字、計算等課程,把掌握知識作為教學目標。而且還增加各種興趣班如繪畫、鋼琴等,使得孩子們一天像趕場子一樣忙忙碌碌。而且有些家長存在相互攀比心理,不顧是否超越了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階段,盲目參加各種提前班等,超越了幼兒應該接受的難度,從而使得幼兒疲于應付,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二)教學方法重知識灌輸
當前,有些幼兒園只重視知識的講授,而忽略了開發(fā)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些幼兒園的教育更多的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授課方式,不能起到提高幼兒自主思考的能力,且老師課后布置大量作業(yè),增加了他們的學習任務,不僅不利于幼兒培養(yǎng)學習興趣,而且極易使得幼兒產生對上學的厭煩情緒。且評價作業(yè)的標準也是唯一的答案標準,這樣不僅起不到幼兒思考能力的提高,反而扼殺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沒有達到教學的目的。
(三)教學評價重結果
當前,把幼兒學到了多少知識和技能作為對幼兒評價的唯一標準,許多家長認為哪家幼兒園學到的知識多,哪家幼兒園就好,就把孩子送到那里學習,并且相互攀比。使得有些幼兒園為了發(fā)展和生存,不斷加大知識量的灌輸,這也使得幼兒教師們只關注幼兒學習成績,不關注過程,從而阻礙了幼兒天性的發(fā)展。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一)阻礙幼兒生長發(fā)育
陳鶴琴先生說:“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庇變旱奶煨跃褪峭妫變航逃W化阻礙了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大量的知識性學習占據了他們參與各種游戲的時間,幼兒每天在教室學習,尤其是參加戶外活動的機會減少,相對容易引起他們疲勞,缺少鍛煉的機會不利于幼兒身體的發(fā)育。同時,這些灌輸式教學也壓抑了孩子的興趣,導致他們情緒緊張,不利于其身體健康發(fā)展。
(二)阻礙個性健康發(fā)展
幼兒期是人一生中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通過游戲與他人互動,學習人際交往,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然而,在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背景中,游戲幼兒園把灌輸知識作為主要目標,而且部分學校還提前加入了小學的學習內容,使他們整天疲于應對,對學習也因此失去了興趣。同時因為學習占用了幼兒大量時間,從而使他們的活動時間減少,缺乏與周圍人的互動體驗,不利于幼兒個性健康發(fā)展。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一)家長的期望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升學的標準仍然是學生的考試成績,當然這樣帶來諸多弊端,使得學校和家長過于追求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打好基礎,避免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階段就加大培養(yǎng)力度,希望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能夠為進入小學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從而使部分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需要,使其幼兒教育小學化。再者,由于一些家長缺乏對兒童心理發(fā)展知識的了解,容易受社會中一些追求利益的商家影響,一味強調通過學習開發(fā)兒童智力,致使幼兒接受過多超年齡的知識。
(二)教育評價線單一
當前,社會各階層對教育的評價仍然是以學生知識掌握的多少為標準,評價標準比較單一,學校和家長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過于關注,一分定高低的現象也影響到了幼兒家長,這使得一些學校和家長盲目追求幼兒知識掌握的數量和難度,以此作為評判幼兒發(fā)展水平的高低,忽視了幼(下轉第139頁)(上接第137頁)兒其他方面發(fā)展的評價。甚至有些小學在新生入學時組織入學考試,以此來篩選入學兒童,這樣更加重了家長和幼兒園對幼兒知識掌握的關注,進一步導致幼兒教育的小學化。
(三)幼兒教師素質參差不齊
當前我國幼兒教師準入制度比較寬松,幼兒教師資格證報考條件較低,許多幼兒教師學歷偏低,同時受到的專業(yè)訓練和培養(yǎng)相對不足,對幼兒身心發(fā)展方面的知識掌握的不夠,理論基礎不夠扎實,在教育過程中缺少科研精神,不能以科學的態(tài)度處理社會與幼兒之間的關系,為了迎合部分家長的要求,忽視了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重知識的傳授,從而導致幼兒教育的小學化。
四、幼兒教育小學化應對策略的思考
(一)加強教育監(jiān)管
各地教育部門應對加強對幼兒園的監(jiān)管,不定期調查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對于違背幼兒身心發(fā)展的教育活動應當立即制止和整改。同時教育部門應對加強幼兒園領導及教師的專業(yè)培訓,使其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從而合理有效的開展幼兒教育工作,堅定信念,不被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影響,根據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合理的開展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使幼兒得到健康良好的發(fā)展。
(二)推進家園合作
幼兒園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堅定的教育立場,充分認識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合理的開展幼兒教育教學。同時,家庭也是幼兒園對幼兒教育的重要伙伴,應對多與家長溝通,保持密切聯系,積極開展各種教育知識的學習活動,讓家長認識到幼兒成長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弊端。家長也可以組成家長委員會,由不同知識背景的人擔任不同的職務,以此來監(jiān)督幼兒園的教學情況,家長和幼兒園共同合作,努力開展良好的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嚴紅楓.幼兒教育不該小學化[N].光明日報, 2003–04–17.
[2]高佳.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現狀及對策分析[J].河西學院學報,2009,25(6).
[3]金日勛.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3).
[4]趙亞婷. 學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探討與解析[J].心科技信息,2011, (5).
[5]徐曉燕.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及對策[J].科教導刊,2014,(1).
(作者單位:湖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