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法》第45條(關于條件成就阻礙)、第60條(原則性規(guī)定)、第62條(關于合同補充)、第118條(關于通知義務)的規(guī)定都是關于附隨義務的內容。而第119條“防止損失擴大”的義務,即不真正義務,雖然不是合同義務,但也是誠實信用原則的表現(xiàn)。另外,雙務合同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的實行以及預期違約制度也依賴于誠信原則。
一、履行中的附隨義務原則
附隨義務的概念,起源于二十世紀初的德國民法判例學說。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的社會利益意識逐漸增強,相應的也要求對合同自由原則進一步約束。1900年《德國民法典》第242條,即著名的“一般性條款”,規(guī)定:債務人有義務依照誠實和信用,并參照交易習慣履行給付。第一次將誠實信用原則規(guī)定為合同的基本原則。此后,德國法院產生了大量義務不確定需依據誠信原則裁判的案例。
筆者認為,應當從制度價值的角度去考察附隨義務,因此,對附隨義務的解釋應當是:附隨義務是指依合同關系發(fā)展情形,為使債權能夠圓滿實現(xiàn)或為保護債權人其它合法權益,基于誠信原則,當事人依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而應履行的合同未明確的行為義務。它具有如下特征:第一,附隨義務不是合同約定中必然存在的義務,相反,是在合同約定之外具有或然性的義務;第二,附隨義務的產生直接來自于法律的規(guī)定,但是,其產生以誠實信用原則為其基本法律理念和是否產生的判斷標準;第三,附隨義務產生的目的旨在使合同當事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實現(xiàn)或保護;第四,附隨義務不僅可以產生于合同關系存續(xù)期間,而且可以在締約過程中和合同關系結束后的階段存在,附隨義務的這一特征體現(xiàn)了合同義務的擴張趨勢?,F(xiàn)代交易是復雜而又精細的,無論是法律的規(guī)定,還是當事人的約定,都無法詳盡地確定當事人義務的全部內容,但為促使合同圓滿完成,即使合同沒有約定,當事人也應該基于誠信原則履行應當負擔的義務,不得借口合同無約定而拒絕。附隨義務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輔助合同債務人履行其給付義務,促進債權人給付利益的實現(xiàn),保障當事人的人身、財產不受非法侵害,維護合同交易的安全。附隨義務的產生和對合同關系的加入,使得過去只注重給付義務的合同履行由粗糙變得精細,使義務人對權利人的利益表現(xiàn)出更加積極的關注,并貫徹于合同履行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從而符合法律對正義、效率和安全的真正要求。
二、禁止權利濫用的原則
權利濫用的特征有三:其一,權利濫用具有行使權利的表征或與行使權利有關,這是權利濫用的形式特征;其二,權利濫用是違背權利本旨或超越權利正當界限的行為,這是權利濫用的實質特征;其三,權利濫用是一種違法行為,這是權利濫用的法律特征。法律對此行為予以否認或限制其效力,即為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權利濫用行為在實踐中相當廣泛,而且也較為復雜,既有絕對權之濫用,也有相對權之濫。并有財產權之濫用,也有非財產權之濫用。同為一種行為,在此時為濫用,在彼時則為正當行使權利。因此,權利濫用行為在法律上產生何種后果,不能一概而論,應視具體案情來定。主要有:
1、行為無效。權利之行使,若屬于法律行為時,則該行為無效。如出賣人對于其出賣物品的瑕疵愿意為其除去,而買受人仍然堅持解除契約,這種解約行為應無效。又如,雙務契約當事人一方,以相對人細小債務之不履行為理由拒絕自己債務之履行,屬于同時履行抗辯權之濫用,應無效。
2、停止濫用。權利人之濫用行為,如果仍處于繼續(xù)狀態(tài),相對人有權請求停止濫用或要求消除危險、排除妨礙。
3、損害賠償。權利濫用致他人受損時,受害人有權請求賠償損失。
4、限制權利。對于那些可行使權利而不及時行使者,得限制其權利。
5、剝奪權利。一般情況下,濫用權利并不因之而喪失權利本身。這是原則,但也有例外。一些與社會利益有密切關系的權利,在法定期間內可行使但無正當理由而不行使者,可剝奪其權利。
三、全面適當履行的原則
全面適當履行是指合同當事人在法律和合同規(guī)定的義務內容不確定或沒有規(guī)定的情況下,當事人應依誠信原則以適當標準全面如約履行合同。包括:
1、適當的履行主體。債務人是合同的當然履行人,除法律規(guī)定或當事人約定以及性質上必須由債務人本人履行的債務以外,債務可以由債務人的代理人履行;也可以由經債權人同意的第三人履行。
2、適當的履行標的。債務人應當按照債的標的履行,不得隨意以其他標的代替.這是實際履行的基本要求.但是經過債權人同意的除外;履行債務必須依照當事人的約定進行,在僅為部分履行,或不以原定給付履行的情況下,均不發(fā)生清償使債消滅的效力;對于債務人的分期履行或遲緩履行,應按誠信原則衡量,如對債權人并無不利或不便時,債權人不得拒絕領受。法院也應該考慮當事人的經濟狀況,衡量債權人的利害影響,酌定相當期限,允許債務人分期履行或遲緩履行;在某些情況下,當事人也可代物清償。
3、適當的履行地點。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履行地點的,應依其約定。當事人未為約定但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的,依法律規(guī)定。在當事人未約定法律亦未有規(guī)定時,應依據誠實信用原則,結合合同關系的性質、當事人的交易習慣等確定。
4、適當的履行期限。當事人明確約定了履行期限的,應遵守約定。債權人無權要求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人提前履行時,如果提前履行不損害債權人利益,債權人不能拒絕這種履行;履行期限可以依法律規(guī)定確定,也可以依據債務性質確定。
(作者單位:北京京北龍源商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