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下高校英語的教學任務當中,教材中的大部分課文都由經典的文學作品組成,其藝術性通過了時間的考驗已經得到了證實。因此只要教師進行了正確的指導,將文學作品有計劃地進行剖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能取得較高的教學效果。并且在學習完成之后,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課外知識水平被大大擴展,因此英語教學效果得到了提升。
關鍵詞:文學閱讀;英語教學效果;英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3-0228-02
一、英語文學閱讀的主要作用
對英語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認識,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基礎。有關讀者要想詳細了解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的國家,一般會選擇從大量的英語文學作品入手。這樣不僅能夠了解到英語國家的表層文化,對其主題思想水平有一定的了解,也能站在西方人看問題的角度來思考,并對文學作品做出自己的主觀判斷。
在現(xiàn)代社會當中,文學作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類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英語使用者在歷史的積淀中創(chuàng)造的偉大財富。在世界上的大量語言種類當中,英語具有相當強的表達作用,往往能夠通過豐富的語言表達形式來正面或是側面表現(xiàn)作者的心理,在大量以英語作為基礎的文學作品當中,都能感受到這種多姿多彩的表達方式。一部充滿文學氣息的英語作品,能夠帶給作者以美的享受,英語的美妙之處顯露無遺,也是讀者心靈的一次旅行。通過大量的英語原著閱讀,讀者切身地感受到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就如同在這些國家生活和工作一樣,對英語國家的了解更加深刻、更加透徹。而語言的學習,是以社會為基礎的,語言是社會的產物,在對社會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學習語言也就輕松了很多。
二、英語文學知識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在當前的考試體系中,英語文學已經被出題者作為重點之一進行考察,對學生的文學知識提出了新的考驗。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應當充分重視文學知識的教授,并且還應當適當?shù)嘏c考試連接起來。教師應當掌握大方向上的考試重點,并且將知識分成每一章節(jié)進行分析,以便確定考察的重點所在。
在日常的英語教學當中,教師應當明白英語文學素養(yǎng)是要靠長時間的積累的。每一科目的教學應當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共同的教學體系。例如,在英語精讀板塊,教師不光要傳授每個單詞詞組的意義,還應當明確各個英語作品背后的社會背景、文學常識。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大體上了解英語國家的語言特點,并大致了解國家社會背景。教師要想明確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應當從教授例子入手,由淺入深引導學生。而在涉及大量的專業(yè)知識的時候,教師應當在適當?shù)臅r候引入有關文學知識,確保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文學作品所要表達的想法。
三、英語文學知識在公共外語課上的作用
在大學英語的教學當中,一般以較為基礎的語言技能教學為主,學生的學習較為繁重,從語言學及人類語言形成的內在規(guī)律上來看,這些都是違反規(guī)律的,因此學生根本無法深入地學習英語,由于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也較低。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更不應當忽視大量的英語文學作品這一寶庫。在科研當中,也應當加強文學作品研究的比重。由于大部分高校學生的英語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學校也開始試著開設英語文學選修課。教師應當重視有關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日常的教學當中適當?shù)貙胗⒄Z文學教學,并簡介有深度的英語文學作品。引入優(yōu)秀的短篇小說、詩歌、劇本等,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了解到英語國家的文化。只有這樣,英語學習才不會像以前那樣枯燥,學生的負擔也不會像以前那么大了。我國的英語教育處于起步和發(fā)展階段,急需好的教學方法來增強其效用,在英語公共課教學中引入英語文學知識的部分,提高其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這將對國內英語的學習和教學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對此,高校英語文學選修課的開設應當?shù)玫浇逃块T的大力支持,在規(guī)章制度上保證其有一定的發(fā)展和生存的空間。
四、導入英語文學知識應從低年級開始
在高校的英語教學當中,應該在學生剛剛入學,也就是在大一的課程中就將英語文學課當作重點來進行教學。因為在大一期間,教師的英語教學以及學校英語學習的氛圍對學生怎么學習英語具有導向作用,只有在大一的時候就運用正確的方法學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在分析了大量的英語文學作品之后,學生在扎實的英語文化基礎上思維得到飛躍性的提高,能夠靈活地運用英語語言知識,并且了解大量的英語國家知識。在生活中,學生也能運用到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自身素質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人類社會發(fā)展到當今階段,社會成員越來越多,每個人所要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復雜,對人們的日常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應當充分重視人類的主體作用,并將其擺在時代發(fā)展的首要位置。綜上,大學英語的教學應當切實加強英語文學意識的培養(yǎng),在低年級階段就加強英語教學的質量。
五、教師應當加強英語文學作品閱讀的指導
中國英語教學模式的改變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原來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重點、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關注焦點,都不會在短時間內發(fā)生大的改變,因此,教師必須努力加強對英語文學作品閱讀的指導。
1.確保作品的完整性
在實際英語文學作品閱讀的教學中,教師一般將作品中較為出彩的部分作為教學的重點,但由于是作品中的選段,因此學生只能感受到作品中一部分主題思想,對作品的整體性有較大程度的影響。而為了更好地理解一部文學作品,學生應該閱讀原著,保證閱讀的完整性,這樣才能整體性地領悟作品的中心思想,才能有所收獲。
2.如何更好地欣賞作品
在傳統(tǒng)的文學作品教學當中,教師往往傾向于填鴨式教學。這樣就造成學生在課堂之后習慣于通過互聯(lián)網來了解課堂上沒有涉及的知識,對英語文學作品中的美很難發(fā)現(xiàn),文學作品被理解得支離破碎。所以教師的實際教學中心應當放在對作品的欣賞上,而不是簡單的填鴨式教學,毫無重點。在課堂上讓學生熟讀英語文學作品,然后在熟悉了作品的前提下,更加深入地了解有關作品的方方面面,才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
3.課后總結課堂的收獲
在完成一部文學作品的學習之后,學生要有自己獨特的收獲。一般來說,一部好的文學作品能夠激發(fā)學生心靈內部的思考,因此,在學習之后通過讀后感的形式寫作一篇文章,對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含義是很有幫助的。文學這種藝術最基本的還是語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在英語文學課程的考察當中,不應當設置考試,而應當通過論文的形式來確保學生有收獲。在這樣教學方式的引導下,學生能在英語文學學習當中提升自己的文學常識與自身素質。在切身參與到文學作品的品讀與研究過程中,逐漸擁有完整的作品判斷力,并形成自己的文學表述特點。同時,還能不同程度地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達到一舉兩得的功效。
4.如何下發(fā)學習任務
教師要合理地下發(fā)學習任務給學生,才能確保學生在自行收集與作品有關資料的過程中了解作品。有機會的時候還應當騰出課堂時間來讓學生扮演一回老師,通過實際教授來提升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不同的課堂授課對學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要求學生將參考資料的來源出處詳細說明是最為常見的要求之一。字數(shù)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靈活要求。所以,實際教學應當把學生擺在作品的書寫者這一位置,切身參與到作品的構思、計劃、書寫當中,才能取得真正的收獲。教師也放棄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課堂形式靈活多變,對學生的吸引力大大增強,學習積極性與日俱增。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主動尋找課文中的重點,并且探索更深層次的含義。學生能夠自主尋求知識的來源與定義,開始從各個方面來參考與課堂有關的知識,自主學習能力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在相互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之后,學生還可以在課堂上一起討論,一起進步,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提升教學質量,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并且老師的風格多樣化,課堂具有趣味性,學生上課也更具積極性,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被極大程度地優(yōu)化。
六、英語文學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
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當中,一般以基礎的語言技能教學為主,學生的學習因此很枯燥和乏味,再加上大學有英語四級、六級等等級考試,英語學習在各門課程中相對較為繁重,因此考試通過率較低,教師應當充分重視英語文學作品對教學的積極作用。當下,大學生的英語水平穩(wěn)中有升,但是卻主要以語言技能為主,閱讀等方面的能力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在現(xiàn)有的英語教學基礎上,應當逐步提升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受能力與理解能力,不斷在日常教學中普及大量英語文學常識,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在英語精讀板塊,教師不光要傳授每個單詞詞組的意義,還應當明確各個英語作品背后的社會背景、文學常識。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大體上了解英語國家的語言特點,并大致地了解國家社會背景。
綜上,英語文學教育是高校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教育應當充分重視對英語文學的教學,并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大學教育水平,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全面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嚴夢娜.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課外閱讀英語文學作品的調查分析[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5(2):99-102.
[2]付晶晶,潘春梅.從教學遷移策略探索任務式英語文學閱讀課堂的設計——以《一小時的故事》為例[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4):121-123
[3]李英杰.縮小城鄉(xiāng)學生小學語文學科學業(yè)水平差異的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12(6):17-21
(責任編輯: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