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jù)中國大學生在英語翻譯中出現(xiàn)的“Chinglish”(中國式英語)現(xiàn)象,本文在對中式英語頻繁出現(xiàn)在學生練習中的現(xiàn)象進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礎上,將對比漢英兩種語言的區(qū)別、分析中西方文化差異以及改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并制定出加強語言基本功訓練及提高英語思維方式等教學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漢譯英;中式英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3-0206-02
引言
現(xiàn)在翻譯能力正處于一個越來越被忽視的地位,通常,非英語專業(yè)中普遍出現(xiàn)不會開設翻譯課程,只在英語精讀課程上下功夫有所涉及,因而造成學生的翻譯能力相對低下的局面。對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Chinglish” 的現(xiàn)象,學者們做出深入研究。從李文中在《中國英語和中國式英語》一文中的表述可以看出,現(xiàn)在對于表現(xiàn)層次的研究普遍集中在語音、詞匯、句法和語篇。張喜豐從語言負遷移的角度對中式英語的表現(xiàn)形式做了一定的論述,表明了中式英語產(chǎn)生的客觀性,并且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魯曉霞則從認知的角度對大學生寫作中產(chǎn)生的中式英語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做了闡釋。而目前對于形成原因的探究主要依據(jù)“中介語”、“對比分析”、“錯誤分析”以及“語言遷移”等理論,顏研[1][2]等人則利用皮亞杰的認識發(fā)生論理論對中式英語成因的解釋做了有益的闡釋。
一、成因分析
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分析現(xiàn)今大學生在對英語學習中所面臨出現(xiàn)的問題和困難,本文擬從漢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地道英語的掌握程度;中西文化的差異等三方面加以論述。
(一)漢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漢語對于英語學習過程的干擾應該來說是不可避免的,是學習者所面臨的一種客觀因素。中式英語的產(chǎn)生具有其必然性,因此我們必須想辦法來克服它,從而早日掌握地道的英語表達[3]。
例 1:這里的房子將拆掉建地鐵車站。
誤譯: The houses here will be pulled down to build a subway station.
正譯: The houses here will be pulled down to make place for a subway station.
漢語屬意合型語言, “拆掉房子建地鐵車站”的說法事理邏輯關系清楚。英語則屬形合型語言,重形態(tài)結構與邏輯結構, 所以翻譯此句時,應該先說“騰出地方”( to make place/room, 注意: place 和room 前不用冠詞) ,然后再說“建個地鐵車站”。
(二)地道英語表達的掌握程度
地道英語的表達體現(xiàn)出了學習者自身的態(tài)度和學習的努力程度。這是一個主觀的影響因素。如果說漢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是客觀因素難以改變的話,那地道英語表達的掌握程度則是可以控制和改進的。主要分兩個部分:錯誤的表達以及不符合英語語法的表達。
1.錯誤的表達
錯誤表達的類型很多,難以一一列舉。錯誤表達主要是因為對于地道英語表達的掌握程度不夠,其中主要有詞匯錯誤延伸,詞匯用法掌握錯誤,主語缺失等等。
單詞不會寫,易拼錯,詞組不知道,記不住,大多數(shù)同學還是依靠高中的詞匯量來答大學試卷;
例2.憑著她在餐館工作的微薄收入,瑪麗幾乎無法維持生活。因此,她已在所住的公寓大樓里找了一些清掃大樓的工作做。
正譯:With the small income from her restaurant job, Mary could barely make ends meets. That’s why she found some cleaning work to do in the apartment building.
上例中有些單詞容易拼寫錯,如restaurant餐館;有些短語需平時積累,如make ends meets收支相抵.
2.寫句子不注重語法,容易形成中式英語
英語比較簡潔, 漢譯英時要想方設法避免重復, 主要手段有:用代詞代替;縮短或去掉修飾成分;使用概括性名詞和變換用詞等。
(1)用代詞代替
例3. 實現(xiàn)了千百年來圍湖造田、與湖爭地到大規(guī)模退田還湖的歷史性轉(zhuǎn)變。 This represented a great shift from the centuries-long history of reclaiming farmland from lakes to restoring it to them on a large scale.
原文“湖”出現(xiàn)三次, “田”出現(xiàn)兩次, 而譯文中l(wèi)akes 和farmland 只出現(xiàn)一次, 再次出現(xiàn)使用了代詞it 和them 來代替。既避免了重復, 又增加了連貫性。原文中“圍湖造田”“與湖爭地”屬同義反復, 可以省去一個。英語中的代詞可分為七、八種, 單就使用數(shù)量而言,遠比在漢語中用得多。使用代詞代替名詞是漢譯英時簡化譯文的一個常用的手法。
(2)用概括性名詞
用概括性名詞替代需要重復的詞語, 也是一種使譯文簡練的途徑:
例4. 要標本兼治, 重在治本。
We should seek both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with emphasis on the latter.
譯文用latter 代替permanent solutions, 強調(diào)對比, 避免重復。
(三)中西文化的差異
應該來說學習地道英語的文化土壤的缺失是中式英語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們自小受漢語文化熏陶而成長,因此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難免受到原有認知結構的影響而表達出不規(guī)范的中式英語,使得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們聽了感覺不可理解,從而影響了跨文化的交際。缺乏人與人的交流,這就忽視了語言最根本的作用——溝通。因此要想掌握地道英語表達,文化土壤的創(chuàng)設是前提條件。
文化土壤決定了思維的方式,漢語思維的干擾是文化土壤缺失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語言和思維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思維方式的差異是造成語言差異的重要因素?!爸惺剿季S和英式思維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中式思維以整體思維、直覺思維、螺旋思維和主觀思維為主要特征;而英語思維以分析思維、抽象思維、直線思維和客觀思維為主要特征?!睗h語思維誘導了諸如“because…so”這樣的典型的中式英語的產(chǎn)生。
關于中式思維的直覺思維、主觀思維特征和英式思維的抽象思維、客觀思維差異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是“ To be a good teacher a college degree is important . And one must know one’s subject well. ”地道的英語表達應該是“To be a good teacher one must not only have a college degree but know his subject well.”前一個句子出現(xiàn)了兩個中心詞“a college degree”和“one”的出現(xiàn) ,減弱了使句子表達“knowing one’s subject well” 的重要性[4]。可以明顯看出后一個句子結構更加的緊湊,這也體現(xiàn)出了中西思維的差異之一。還有一個差異在于中式思維重整體思維,而英式思維重分析思維。
二、應對中式英語的對策
針對以上造成“Chinglish”現(xiàn)象的可能因素,教師可以在翻譯教學中采取下面的幾種應對辦法。
(一)加強語言能力的訓練
學習者的語言能力決定了中國式英語出現(xiàn)的多寡。中式英語主要出現(xiàn)在語言基本功不扎實的學生的翻譯練習中[5]。教學中必須從基礎抓起,課堂內(nèi)外的詞匯訓練非常重要。在英語中表示同一個意思的詞有很多,但每一個詞都有本義和隱含意。其中它包含了一些情感意義。尤其在幾個近義詞中選擇恰當詞組成語句時較為困難。
(二)加強句法結構訓練
英語和漢語的句法結構有很大的不同。英語句子習慣把要表達的重心放在句子開頭,而漢語則恰恰相反常常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句子的后面。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相應地加強句型結構的訓練。
(三)培養(yǎng)英語的思維方式
我國學生通過十多年的英語學習,已掌握了大量的詞匯量,基本的語法知識認識也比較全面,但中式英語頻頻出現(xiàn)在翻譯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什么阻礙了幾本語言交際的進行呢?英語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初學者語言交際時通常采用漢語句子做底稿,然后按照漢語的句子按部就班的逐詞翻譯,使得成為不地道的英語句子。因此學習英語的開始就要計劃好養(yǎng)成英語思維模式的模式,通過大量的練習培養(yǎng)用這種思維模式來思考問題。想要形成此思維模式,要在熟知詞匯的基礎上了解西方人的思維方式、習慣及文化差異,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及上下文來確定正確的翻譯方法。
三、結束語
中式英語是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使用英語的過程中所必然經(jīng)歷的一個過渡期,它是一種中介語,具有系統(tǒng)性、客觀性。漢譯英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中式英語,因此譯者首先要精通漢語和英語。其次要熟悉英語國家人們的語言習慣、思維方式、生活背景。翻譯中出現(xiàn)中式英語都是由于漢語思維方式的干擾。說好、寫好、翻譯好英語的前提是多讀地道的英語文章,增加語言的整體輸入,熟知英文單字的內(nèi)在意義,提升語感,然后在此基礎上經(jīng)常性地、自主地進行英漢語對比研究。這樣,中式英語就會出現(xiàn)得越來越少了。
參考文獻:
[1]顏研,余承法.“中式英語”的認知學闡釋[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09(6):70-71.
[2]鄒瓊.中國式英語及其成因透析[J].湖南社會科學,2006(5):137.
[3]魏善華,李敦之.語用負遷移與中式英語的產(chǎn)生[J].外語論2009(13):183-185.
[4] 田細嬋.張欣.翻譯腔現(xiàn)象心理探源——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6).
[5]蔡基剛.重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J].中國翻譯,2003(1).
(責任編輯:李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