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哲學是區(qū)別于自然科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的基礎性、綜合性學科,其發(fā)揮著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的作用。高校專家學者云集,對哲學的發(fā)展繁榮不可低估。因此,對高校哲學發(fā)展現狀予以調查研究,無論對理論或者實踐皆意義重大。以實證分析方式予以研究,期冀對相關研究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校;哲學;發(fā)展現狀;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3-0196-02
高等院校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重要研究基地,在哲學研究方面集中了中國75%以上的優(yōu)勢人力資源,發(fā)揮著“智慧庫”和“思維中心”的中堅作用[1]。目前中國高校對哲學的研究現狀喜憂參半,本次研究希望通過以實證研究的方式深入研究領域一線,了解高校發(fā)展的真實現狀。
一、高校哲學發(fā)展現狀與對策的實證研究
為較為深入地了解大學哲學研究的具體現狀,提出對問題的應對策略,我們走訪了重慶市的西南政法大學,重慶海聯(lián)職業(yè)技術學院,重慶師范大學和上海市的東華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廣東省的深圳大學、暨南大學等幾個高校,發(fā)放了500份調查問卷,對高校教師和在校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問卷全部收回和統(tǒng)計,均為有效。
本課題調查問卷分為兩個部分:
(一)大學教研隊伍對待哲學研究在自然科學和其他社會科學中指導作用的價值取向
這部分的調查問卷結果表明:
1.你在本專業(yè)的研究學習中是否重視引入哲學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作為指導方針?回答“非常注重用哲學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指導自身專業(yè)的學習和研究”的占36%;回答“一般都會考慮用哲學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指導自身專業(yè)的學習和研究”的占42%;回答“沒有特別注意,可能會不自覺地引入哲學的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占15%;回答“自身學科的研究學習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很少考慮哲學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對自身學科的指導”的占7%。
從調查的數據可以看出有36%的高校將哲學的研究和其他專業(yè)學科的研究結合非常緊密,可以同時推進哲學和其他學科研究的共同發(fā)展,但是還有64%的院校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引入哲學的方法協(xié)助其他學科的研究,對哲學研究存在孤立和偏廢的現象,甚至有7%的高校師生對哲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忽視哲學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宏觀指導作用。
2.你在本專業(yè)學習研究之外是否注重提高哲學素養(yǎng)和抽出時間研究哲學問題?回答“認為哲學是人生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花較多時間關注研究哲學問題”的占32%;回答“認為哲學對人有比較重要的作用,會在工作之余研究和思考哲學問題”的占39%;回答“哲學學習研究有一定的價值,但是和本專業(yè)的研究學習差異較大,有時會考慮哲學問題”的占21%;回答“哲學研究太枯燥,沒有自身專業(yè)的研究有趣,很少進行哲學研究學習”的占8%。
哲學是人生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切科學研究的有力武器,大部分高校的師生比較注重哲學修養(yǎng)和對哲學問題的研究學習,有32%的師生將哲學研究看作工作、學習的必要組成部分,但是也有60%左右的師生雖然認為哲學學習重要,但是面對多學科學習時精力和時間的分配問題時還是壓縮了哲學的研究學習時間,甚至有少部分師生由于個人的喜惡放棄對哲學的學習研究。
3.你認為哲學的研究在實踐中是否有助于提高自身學科成果的成功率?回答“認為哲學研究對自身學科成果成功的貢獻率很高,會加強對哲學的研究學習”的占46%;回答“認為哲學研究對自己本專業(yè)的學習研究有比較大的作用,哲學的指導意義比較明顯,今后會比較注意的學習研究”的占23%;回答“哲學研究對本專業(yè)的研究成果應該是有指導作用的,但是具體體現在何處,感覺不明顯,今后還會考慮對哲學的研究”的占9%;回答“哲學研究和本專業(yè)的學習研究是不同的領域,解決的方式和手段完全不一樣,只要鉆研好自身學科知識的研究深度,不必考慮哲學問題,就能出成果”的占23%。
4.你認為高校哲學研究的重要意義有哪些?回答“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使高校文科和哲學研究不偏離黨的路線、方針”的占45%;回答“為了在當前社會價值觀較為多元的情況下,引導青年學生思想的正確方向,提高青年人的凝聚力”的占24%;回答“發(fā)揮哲學的學科之王的作用,提高各個學科研究檔次的等級水平”的占16%;回答“豐富文化生活,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占5%。
這項調查表明,對哲學研究大多數單位還是停留在工具研究層面,是一種被動的迎合,并未將對哲學的研究上升到理想追求的層面,不過這種對待哲學研究的價值取向卻能體現哲學研究意義的多樣性,今后需要注意的可能就是將哲學研究顧及近期目標的情況下,提高對哲學研究的追求目標的級別,以完成更加遠大和宏偉的戰(zhàn)略目的。
(二)高校哲學研究在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的調查問卷
這部分的調查問卷結果表明:
1.你們學校研究哲學問題的學科優(yōu)勢是否明顯,是否具備學科帶頭人和專業(yè)的研究團隊?回答“我們學校有哲學的專業(yè)帶頭人和整齊的研究團隊,成果突出,學科優(yōu)勢十分明顯”的占42%;回答“我們學校有一批專業(yè)的哲學教師,但是老中青代際傳遞不夠,缺乏領軍人物”的占27%;回答“我們學校有一些哲學教師和研究人員,但數量不足,缺乏研究優(yōu)勢”的占16%;回答“我們學校是偏重專業(yè)課的研究學習,政治哲學的研究附帶在其他學科研究里面”的占15%。
調查中發(fā)現有40%左右的學校有專業(yè)的研究團隊和學科帶頭人,這樣的單位就更容易做出哲學研究的貢獻,但是仍然有60%左右的院校在研究力量的組建上不是很到位,研究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未能形成研究集體或研究團體,由于缺乏領軍人物而顯得缺乏凝聚力,研究者的水平也缺乏厚度,最終造成這些單位的研究實力也是難以穩(wěn)定發(fā)揮。
2.你們學校在哲學研究的資金投入上是否充足,硬件設施是否具備?回答“我們學校對哲學研究有國家專項資金和校方補充資金的投入,有相關的實驗室”的占34%;回答“我們學校哲學研究可以有充足的資金保障,也正在考慮學習國外院校建立輔助性的文科實驗室”的占25%;回答“我們學校對哲學研究資金的投入基本能夠得到保證,但是總量并不是很大”的占35%;回答“我們學校哲學研究課題審批困難,資金主要靠自籌,不是十分充足”的占6%。
文科研究資金和理科研究資金在數量的對比上,一直是理強文弱,這跟國家注重科技強國和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是分不開的,但是近年國家也開始注意調整戰(zhàn)略部署,將文化強國和科技強國的地位等同起來,有些學校明顯感到哲學研究的經費也在逐年提高,獲得資金支持的學校為哲學研究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后盾,但是還有70%左右的院校在哲學研究上的經費達到了夠用的標準,不過仍然達不到充足的程度,需要繼續(xù)加強投入。
3.你們學校的哲學研究是否注重和校外、國外最近研究成果的交流借鑒?回答“我們學校的哲學研究緊跟時代脈搏,經常和全國或國外專家交流,形成了定期互訪,并舉辦了全國性的研討會”的占20%;回答“我們學校的哲學研究是幾個高校的聯(lián)合研究,經常會參與全國性哲學研討會”的占23%;回答“我們學校的哲學研究是根據黨的指導性文件確定研究方向,會參與哲學研究高校間合作”的占45%,回答“我們學校的哲學研究依靠本校院系之間的交流,研究過程中會借鑒其他單位的研究成果”的占12%。
走訪中發(fā)現由于各個院校在哲學研究力量上不均衡,形成了強者越強,弱者恒弱的局面,哲學研究水平較高,專家學者云集的學校,更容易獲得與國外和校際交流的機會,甚至起到主導哲學研究方向的作用,但是這種院校的數量只占五分之一左右,大部分的院校只能利用校際合作或參與重點高校召集的研討會的模式加強對哲學研究的合作研究,甚至有個別院校閉門造車。
4.你們學校的哲學研究是否有科學的評價體系?回答“我們學校有專門的課題管理科室,并且有完整的學術評價制度,可以完成對哲學研究的學術評價”的占44%;回答“學校有專門的科研責任機構,并且有較為具體的學術審核程序負責哲學研究的管理”的占29%;回答“我們學校有學術審核小組,由院系領導牽頭負責運行,可以完成對哲學研究的學術評價”的占15%;回答“我們學校的學術評價由各個院系的領導兼任,負責學術任務的分配和監(jiān)管”的占12%。
走訪發(fā)現,大多數院校有獨立的科研機構,專門負責科研項目的審批和質量控制,以及評價,這種情況占70%左右,但是仍有相當多的科研院校重課題申請輕課題的實際研究,對課題申請過程的把關也不是太嚴格,造成課題申請后研究力量跟不上,或者研究中的質量控制無人把關,研究成果審核機制也缺乏嚴密性。
二、調查走訪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和調查問卷中顯現的問題
通過上述走訪及調查問卷可以看出,高校哲學發(fā)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或難以克服的困難和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各個高校應該更好地利用當前黨和國家鼓勵哲學研究的機會,發(fā)展好哲學研究課題。根據《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國家將逐年加大對社科基金的投入,已有計劃證明,社科基金將從2009年的每年4億元人民幣到2020年提高到20億元人民幣,雖然目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經費不足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樣的問題一定可以得到解決。對于某些高校研究隊伍不整齊的現象可以通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相結合的模式,在進行哲學研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出一批有能力有作為的青年骨干教師,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引入水平較高的哲學專家充實高校的科研隊伍,打造一支具有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的科研隊伍。重視基礎研究,統(tǒng)籌應用研究。“繁榮計劃”專項資金針對高?;A研究實力雄厚的優(yōu)勢,重點支持基礎理論研究,鼓勵自由探索,注重長期積累,推動基礎研究向世界水平邁進。同時,統(tǒng)籌協(xié)調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對策研究,重點支持跨學科研究、綜合研究和戰(zhàn)略預測研究。本文是通過走訪和實地抽樣問卷調查的模式,考察中國目前哲學研究的現狀,并試圖對調研中發(fā)現的問題提出初步的解決策略,更深入的研究將在后續(xù)的研究中展開[2]。
參考文獻:
[1]顧明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社會責任及其履行[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13(3).
[2]鐘秉林.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繁榮發(fā)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N].中國教育報,2013-04-11(08).
(責任編輯:石 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