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xiàn)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選擇和確定問題并對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交流等探究性活動,在探究過程中獲得體驗、技能、知識和態(tài)度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式學習是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小學生年齡小、對知識的掌握和學習方式的領會還處于探索過程中,這種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對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小學生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應該重點注意哪幾方面呢?
激發(fā)興趣,刺激探究欲望
興趣是探究的起點。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倍趦和木袷澜缋?,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小學生年齡小、見識少、好奇心強,對未曾見過的事物或現(xiàn)象都感興趣。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年齡特征和能力水平等因素,抓住思維能力的熱點和焦點,精心設計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帶入一種學習探究問題的情境中。通過各種途徑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發(fā)現(xiàn)。
師生互動,促進活動開展
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在師生共同合作下探索新知識是探究式學習的應有之意。探究式學習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通過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學習方式。然而,教師們在實際授課中認識到,小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還很稚嫩,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還很薄弱。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恰當?shù)奶骄糠椒ň惋@得尤為重要。
教師要引導好學生對探究式學習的方法進行熟練的掌握和運用,以此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有益的啟發(fā)。常見的探究方法有:在游戲中探究、在操作中探究、在猜想中探究等。通過結合這些有趣味的活動,并讓學生親身實踐、動手參與其中,進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達到增強學生思維的能動性的目的,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和有趣味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
注重合作,實現(xiàn)多維參與
學生深層次的認知發(fā)展既需要獨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而這種差異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學生的思維彼此之間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
如在講解某一問題時,教師可以讓一位學生談一下對此問題的理解,然后讓其他同學就此問題繼續(xù)談談他們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怎樣表達,而且學會了怎樣傾聽不同的意見,思維互動,啟發(fā)多方面的思考。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會給各自提供更廣泛的思維空間,且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積極參與,都希望自己能夠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防止部分學生唱獨角戲、部分學生坐冷板凳、不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
營造氛圍,保證良好效果
探究式學習需要教師真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主體,在課堂上積極營造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探究時間,不要因為教學的時效性要求,而約簡、壓縮探究過程,否則可能欲速則不達。教師應關注各個探究環(huán)節(ji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營造和諧有序的課堂探究氛圍,有效地引導學生經(jīng)歷一個科學合理的探究過程,保證良好的探究學習效果。
積極評價,共同體驗成功
教學中,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而且還需要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會有自己的體驗,這種體驗是別人無法代替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就會增強探究的興趣,教師對每一種探究結果都要給予及時的評價和積極的肯定,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然后再選擇最好的探究方式進行重點講解。這樣學生一點點地進步,慢慢地就習慣了探究,最終喜歡上探究。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不斷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因此,教師要給全體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時空,細心呵護學生創(chuàng)新的胚芽,讓其茁壯成長,使教學充滿活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能讓學生在探究中熱愛學習,并從中獲取知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