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058文獻標識碼:A
摘要:“傳輸進故事世界”是一個認知、情感和想象都參與進故事里的體驗。傳輸理論)提供了一個理解傳媒樂趣(media enjoyment)概念的視角。這個理論表明,樂趣不但可以得益于全神貫注的沉浸在故事中的體驗,也可以得益于這種沉浸的結(jié)果。
關(guān)鍵詞:傳媒樂趣;敘事傳輸
1.引言
為什么個體在現(xiàn)代社會花那么多時間在傳媒上?一個簡單的理由是他們喜歡那么做??傊?,傳媒的使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它能使人們快樂。然而,樂趣的概念是什么呢?外行人是很容易理解樂趣的,以及我們首先接受了一個直覺上的概念。顯而易見的,樂趣涉及到了對刺激快樂的情感反應(Raney, 2003)。Raney (2002)發(fā)展和整合了傳媒樂趣的理論,表明情感和認知因素影響了個體對媒體的評價。因此,根據(jù)Raney的理論,一個完整的樂趣概念不但應該包含個體對故事主角的認同和移情(情感反應),而且應該包含對主角的行為和故事主題所包含的信息的評定(認知反應)。樂趣會產(chǎn)生一些結(jié)果,即參與進一個特殊的媒體體驗中的個體可能會有愉快的心情以及在未來也會追求這種體驗。
2.傳輸進故事世界
傳輸進故事世界里已經(jīng)作為一個獨特的心理過程而被概念化,是一個注意、想象和情感的融合(Green Brock, 2000)。
迷失在故事里的感覺是很多人所熟悉的。我們假定,無論是什么形式的傳播材料,傳輸體驗這一關(guān)鍵性的心理成分都會發(fā)生。因此,我們使用的“讀者”或“觀眾”這個術(shù)語顯然應該被解釋為故事的讀者、聽眾、觀眾或者其他任何接收者。我們承認在各種傳媒之間存在明顯的或潛在地重要差異——比如,電影或電視可以提供豐富的視覺表象,然而,讀者只能靠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心理表象。哪一種傳媒更有利于傳輸還有待討論,我們認為書本的優(yōu)勢是不但允許個體有更多的想象,而且可以自己制定進程(個體可以放慢速度去享受自己喜歡的文章或者放慢速度去閱讀文章中重要的部分),這兩個因素都可以促進傳輸。另一方面,Gerrig 和 Prentice (1996)認為真正的電影(特別是那些能使觀眾集中注意力的電影)更可能使人有不同種類的沉浸:“比文字有更多的體驗——個體可能與現(xiàn)實失去聯(lián)系”。電影和文字對傳輸?shù)挠绊懸泊嬖趥€體差異。對于能自然形成生動心理表象的人來說,那些允許他們運用這種能力的文字更能吸引他們,然而,那些沒有畫面想象能力的人可能更喜歡電影來提供這些意象給他們。對不同媒體之間的差異的進一步探索是一個潛在地富有成果的實證研究方向。
3.敘事.傳輸與樂趣
3.1.敘事傳輸作為一個渴望的狀態(tài)
盡管傳輸?shù)亩x比樂趣更加特別,但傳輸也可以定義為一種讀者想經(jīng)常獲得的渴望的狀態(tài)。圖書的發(fā)行,電影電視工業(yè)的持續(xù)繁榮,這些都是由渴望每天至少有一個小時可以逸入另一個世界的受眾所支撐的。傳輸是受眾的主要目標,這一點可以從那些未能在傳媒體驗中實現(xiàn)傳輸?shù)娜藗兊氖磻械玫阶C明。一個來自于那些觀看差的電影或者閱讀了無聊的小說的人們的共同抱怨是他們不能被吸引進去。而且,一個正在全神貫注閱讀故事的人的注意力突然被打斷的話,是足夠引起這個人的憤怒的(比如在看電影的時候?qū)τ懊耘笥汛舐暤恼f話),這很可能是由于一個人從已經(jīng)傳輸進去的那個世界里突然被拉回了現(xiàn)實世界。樂趣無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破壞的。
傳輸和心流體驗有些相似,這種心流體驗是由于吸引進了一種活動所引起的以及常常被標記為一種深層次的享受。被傳輸?shù)娜俗⒁饬ν耆性诠适律稀R驗樽⒁饬性诠适率澜缋?,使得他們常常忘記時間或者不能注意到身邊發(fā)生的事。另外,按照Csikszentmihalyi (1990)的研究表明,心流活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可以提供一種從“所謂每天存在的至高無上的現(xiàn)實”進入另一個“特殊現(xiàn)實”的能力。不要驚訝,Csikszentmihalyi認為閱讀是全世界的人們參與的最頻繁的心流活動。
3.2傳輸進恐怖方面的樂趣
就傳輸是一種渴望狀態(tài)來說,并不是說所有的傳輸體驗都需要令人愉快的故事。相反,人們常常吸引進一個讓人恐懼(例如,恐怖電影或小說)或者悲傷(比如,催人淚下的電影)的故事。這些故事也許可以通過給予諸如害怕、悲傷、憤怒這些感覺的替代性經(jīng)驗讓我們?nèi)ヌ剿魑覀儾挥淇烨榫w的忍受極限。因此,傳輸體驗并不一定需要故事誘發(fā)愉快的情緒,但是需要一個人暫時離開現(xiàn)實世界,以及獲得一種不同于進入故事世界之前的體驗。
來自恐怖一面的樂趣(即通過傳輸進入危險和焦慮中),已經(jīng)被人們不愿意自己面對死亡這一假設(shè)所解釋了。故事的樂趣是因為它的安全性:和夢里的世界及現(xiàn)實世界不同的是,故事世界首先是安全和沒有危險的。在某種程度上人們?nèi)ッ半U而使得他們的生活更加充實,故事可以使接收者等同于或混淆于冒險者,從而替代性的獲得這種充實的體驗。與故事中的英雄在危險當中生存下來一樣,故事接收者可以使他們看起來也同樣的無敵,即使故事主角死亡了,接收者也是安全的。
4.敘事傳輸?shù)钠鹪?/p>
個體全神貫注于故事中并不是教育導致的。甚至很小的小孩都很自然的會被吸引進故事世界中??梢哉J為故事是最自然的思維模式。同樣的,傳輸進故事世界很可能也是一種基本的能力。傳輸?shù)倪M化基礎(chǔ)可能是個體思考過去自我的能力的發(fā)展結(jié)果,或者為了提前計劃而構(gòu)建可能未來和可能自我的一種需要(Leary Buttermore, 2003)。此外,人們很容易就與故事主角取得聯(lián)系,這可能是個體在現(xiàn)實社會中需要去理解他人的一種自然延伸。傳輸利用了人們對移情和觀點采擇的自然傾向,而且,傳輸還可能幫助發(fā)展了這種傾向。
總結(jié)
因此,傳輸理論認為1.傳媒樂趣的這種現(xiàn)象可以認為具有和心流體驗一樣的特性;2.對于樂趣而言,積極的故事內(nèi)容并不是必須的條件;3.即使主角遭受磨難,人們在故事世界中也是安全的,這一點可能是故事樂趣的一個基本要素;4.傳輸可能起源于基本移情能力(使得我們可以和其他人取得聯(lián)系)的運用。
參考文獻:
[1]Csikszentmihalyi, M. (1990).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New York: Harper Row.
[2]Gerrig, R. J., Prentice, D. A. (1996). Notes on audience response. In D. Bordwell N. Carroll (Eds.), Post-theory: Reconstructing film studies (pp. 388–403).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3]Green, M. C., Brock, T. C. (2000). The role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persuasiveness of public narrativ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9, 701–721.
[4]Raney, A. A. (2002). Moral judgment as a predictor of enjoyment of crime drama. Media Psychology,4, 305–322.
[5]Raney, A. A. (2003). Disposition-based theories of enjoyment. In J. Bryant, D. Roskos-Ewoldsen, J. Cantor (Eds.), Communication and emotion: Essays in honor of Dolf Zillmann (pp. 61–84). Mahwah, NJ: Erlba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