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406.1文獻標識碼:A
摘要:科學研究林林總總,本文重點介紹實驗研究方法的概念和類型、設計過程和研究步驟,并以《溝通技術和時間因素對虛擬團隊過程影響實驗研究》為例,具體闡述實驗研究方法在組織行為學研究中的應用。
關鍵詞:實驗研究;研究方法;組織行為學
一、 實驗研究方法簡述
(一)實驗研究方法的概念和類型
實驗研究是特意設計某些特殊的系統(tǒng)和特殊的環(huán)境,通過控制和觀察操作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得到具有明確意義的結論的研究方法。實驗研究法通過審慎設計和有控制的實驗來檢驗與操作變量和事物狀態(tài)相聯(lián)系的概念模型,可以定量地檢驗假說、理論和模型。
實驗研究包括現(xiàn)場實驗和實驗室實驗兩種方法。現(xiàn)場實驗是在自然環(huán)境下進行的有控制的實驗。實驗者在自然環(huán)境下操縱自變量,來檢驗自變量的變化在因變量上造成的影響。但是,現(xiàn)場實驗很容易受到很多無關因素的影響。而實驗室實驗能夠更準確地檢測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在實驗室實驗中,實驗者需要對其他因素加以控制,只需改變其希望改變的自變量,監(jiān)測因變量的變化。
(二)兩種實驗研究方法比較
現(xiàn)場實驗和實驗室實驗都各有其優(yōu)點和缺點,不能簡單地說哪一種方法更好,而應該說在特定的研究需求和條件下哪種研究方法將更合適。
現(xiàn)場實驗的顯著優(yōu)點是外部效度較高,即實驗結果可以很大程度上從自身的被試和實驗環(huán)境中擴展到其他的被試和實驗環(huán)境中去。相反,現(xiàn)場實驗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內部效度往往較差,即確認因變量的變化確實是由自變量的變化引起的程度較低。
實驗室實驗具有內部效度較高、實驗設計靈活、實驗費用較低等優(yōu)點。但它也有明顯的缺點,即在研究人員營造的特殊的實驗環(huán)境和條件中,被試和實驗過程都處在一個“非自然態(tài)”,導致實驗室實驗的外部效度較低。
總之,當不能對內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做到兩全其美時,如果研究更加關注兩個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則最好選擇實驗室實驗,而如果更關注實驗的可重復性時,則現(xiàn)場實驗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三)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對實驗項目至關重要,它是實驗能否得出有關可靠結果的關鍵,也是不浪費試驗資源的關鍵。實驗設計的兩個基本原則是:隨機化和復制。首先,隨機化是指實驗材料在各個實驗組之間的分配,被試的實驗順序等是隨機產生的,并且隨機分配必須在所有的實驗組之間進行。隨機化可以減少甚至取出某些額外因素的影響。其次,復制是指在相同的處理下,獨立重復實驗可以得到類似的實驗結果。復制可以讓實驗者對實驗誤差有一個估計??傊?,這兩條原則是統(tǒng)計分析的基礎,也是實驗高效度的基石。
實驗設計一般包括兩種方法,組間設計和組內設計。組間設計是把不用的被試分配到不同的可能值上。組內設計則要求被試參與某一自變量的所有可能情況。一般來說,組內設計的需求特性的影響較大,且可能產生傳遞效應。因此,在資源充沛的情況下,實驗者往往偏向采用組間設計。
(四)實驗研究的步驟
總的來說,一個完整的實驗研究應包括以下六個步驟:(1)問題的提出;(2)理論依據(jù),研究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取的研究應有理論的指導;(3)實驗假設,即關于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關系的陳述,用以解釋某個現(xiàn)象;(4)實驗設計;(5)實施實驗;(6)實驗結果及分析。這一過程的具體應用將在第三部分闡述。
二、 組織行為學研究的范疇和目的
組織行為學是一門系統(tǒng)研究組織環(huán)境中所有成員行為,以及成員個人、群體、整個組織以及組織外部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為規(guī)律的科學。組織行為學的研究包括三個層面的問題,即個體層面、群體層面和組織層面,重點探討個人、群體和組織之間相互影響的行為規(guī)律,從而更好地預測和控制員工的行為,以更有效率、有效果地實現(xiàn)組織目標。
三、 實驗研究方法在組織行為學中的應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將以《溝通技術和時間因素對虛擬團隊過程影響實驗研究》為例,具體闡明實驗研究方法如何在組織行為學研究中加以應用。
這一研究以學生為實驗對象,進行由48個3人組參與的2*2因子實驗,對不同技術條件和團隊發(fā)展階段下的虛擬團隊進行模擬,據(jù)此分析兩類溝通技術在虛擬團隊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對團隊內沖突和信任水平的影響以及虛擬團隊過程中信任的調節(jié)作用和績效的反饋作用。其研究過程如下:
1、 問題的提出
在快速變化的環(huán)境中,虛擬團隊可以有效地整合組織內外部的智力資源,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和市場的變化,因此虛擬團隊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然而,虛擬團隊在實際應用中依然存在許多管理問題。例如,溝通、信任和沖突嚴重影響著虛擬團隊的成敗,這一觀點已經為國內外學者所認可。因此,研究團隊過程中的溝通和信任非常必要,有助于深入了解虛擬團隊的交互過程,為管理實踐有所啟示。
2、 理論依據(jù)
該研究主要依據(jù)任務技術匹配理論和媒介同步理論,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對虛擬團隊、溝通技術、團隊過程及其交互等內容進行了概念界定和文獻綜述。
3、 實驗假設
通過對已有相關理論的回顧和總結,提出了5個基本假設,如下圖所示:
圖1舉例中的研究理論框架及假設
(圖片來源:劉詠梅和胡尊爽,2009)
4、 實驗設計
由于該研究關心較高的外部效度,因此研究者選擇了現(xiàn)場實驗的研究方法,并采取2*2(文本和音頻*早期階段和后期階段)的組間因子設計。在正式實驗前,研究者進行了一個由8個3人組參加的預實驗,并據(jù)此對正式實驗的設計和流程進行了調整。
5、 實驗結果及分析
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分析后,部分假設得到支持,具體結論如下:(1)在虛擬團隊發(fā)展的早期階段,豐富的溝通技術有利于團隊任務信息的傳遞和討論,但表現(xiàn)在任務沖突方面并不明顯;(2)當團隊發(fā)展進入后期階段,團隊規(guī)范和信任得以建立,團隊內的沖突和信任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3)信任的調節(jié)作用得到證實。
總之,實驗法作為一種可以有效排除干擾變量的研究方法,已越來越受到組織行為學研究者的關注,并應用與具體的研究中,以進一步提高該領域研究的效度。未來,實驗法在組織行為學的研究領域中將越來越凸顯其優(yōu)勢和價值。
參考文獻:
[1]斯蒂芬·P·羅賓斯,蒂莫西·A·賈奇.組織行為學.李原,孫健敏,譯.第1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58-178.
[2]劉詠梅,胡尊爽.溝通技術和時間因素對虛擬團隊過程影響實驗研究[J].管理科學,2009,22(3):47-55.
[3]張德.組織行為學.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