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
早上乘第一班車從南昌直達(dá)婺源縣城,隨后搭車去江嶺俯瞰油菜花和梯田。下午回到小橋流水人家的李坑,途經(jīng)月亮灣。住在李坑。
“南昌——婺源”大巴 約100元 / 婺源門票210元 / 中巴、搭車 100元 /住宿80元 / 午飯40元 / 晚飯 100元
第二日:
上午從李坑去思溪、延村,參觀老宅。然后到達(dá)清華鎮(zhèn),游彩虹橋。下午從婺源縣城乘大巴回到南昌。
午餐60元左右 /中巴 約50元 / “婺源——南昌”返程大巴 約105元
總計:約845元
從南昌出發(fā),現(xiàn)在已開通直達(dá)婺源的大巴,提前買好的大巴票攥在手里,興奮得手心微微出汗了,倒像是要去會見心愛女孩的羞澀少年。朱熹曾為家鄉(xiāng)婺源賦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世外桃源的婺源被贊為: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春秋兩季尤為令人贊嘆,早春,油菜花映得世界一片金黃;深秋,晨霧炊煙中的楓葉正紅。
我趕在初春出發(fā),就為著這一片金黃。大巴抵達(dá)婺源縣城,需要轉(zhuǎn)乘中巴抵達(dá)各個村子。新修的車站像是鄉(xiāng)鄰穿上了新衣的姑娘,局促地展示著最美好的自己。婺源的一個個村子是散落在田野中的一片片桃源,村子之間的公共交通往來就靠著這些中巴,本地人也日日乘坐,身邊擠著提雞蛋籃的嬸子、扛麻袋的大哥、抱孩子的年輕少婦,媽媽和孩子的臉蛋都是紅撲撲的。他們用我?guī)缀趼牪欢恼Z言在聊著,語調(diào)熱鬧淳樸。我的目的地是這趟車的最遠(yuǎn)處:江嶺。
江嶺是春季賞油菜花的一個獨特的地方,并不是每個地方都能爬上山俯瞰、遠(yuǎn)眺層次分明錯落的油菜花梯田。到了江嶺是中午,太陽暖洋洋的,爬上山去向下眺望,深吸一口氣不能自已,山坡上山腳下都是一片黃色。國畫中的黃色有雄黃、雌黃、石黃、土黃、章丹、藤黃、槐黃、梔黃等等,若是非要形容此刻的顏色,我應(yīng)該會選擇藤黃。層層疊疊錯落的油菜花一畦畦延伸出去,遠(yuǎn)處是粉墻黛瓦的民居,陽光從山間灑下來,薄霧漸漸散開。金黃色包圍著土地、空氣,環(huán)繞著山間的翹檐傳統(tǒng)徽派老房屋;漫過清清的河水、越過河堤,漫過田間耕作的黃牛和那戴著斗笠赤腳的阿伯;也籠著我,輕輕伸出手去,指尖有金黃色的暖意。下山是從金黃色的梯田間穿過,像穿過通往夢境的走廊,柔軟溫和的春風(fēng)吹過來,嘩啦啦的花叢在起伏,像是麥浪卻又更像是一層淺淺金黃的夢。此刻,背對滄海桑田,早已忘記曾經(jīng)受過的傷,忘記跌倒的痛。只道:“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p>
從江嶺到李坑的路上會經(jīng)過美得淡出凡塵的月亮灣:月牙彎彎的流水,像水鄉(xiāng)姑娘彎彎的笑眼;山明水秀,薄霧裊裊,偶聞水鳥輕啼;兩岸松竹連綿,一只竹筏徐徐劃至水中央,漁人舒臂撒網(wǎng)。這田園牧歌、漁樵耕讀的生活叫人向往,卻不知還能保存多久,以后或許只能在文章詩篇中略窺一二了罷。
從月亮灣回到李坑,接近暮色,一些客棧已亮起了紅色燈籠。李坑四面環(huán)山,小橋流水人家的味道很濃,村中有一條溪流,兩岸傍水是高低錯落的粉墻黛瓦,用不上十米就能見到寬窄不一的小橋。從宋代開始,這里曾走出過不少文武官宦,更有文人才子。清代的李坑生活富裕,儺舞是出名的。李坑著名的月餅和饌?cè)庖苍从谀菚r,《朱子語類》有記載:“婺源俗,歲暮二十六日,烹豕一只祭家先……亦以炙肉及魚佐之?!逼渲兄巳獗阒傅氖丘?cè)狻?jù)說李坑的炙肉很出色,問了當(dāng)?shù)仫堭^,卻被回復(fù)可惜已失傳。晚餐點了本地最有名的清蒸荷包紅鯉魚、筍干、臘肉。走進(jìn)村子時就已看到幾乎每戶門口都有一方小水池,養(yǎng)著紅鯉魚。荷包紅鯉魚是婺源獨有的,顏色鮮紅,形似荷包。與婺源綠茶、龍尾硯(歙硯)、江灣雪梨一起被稱為“婺源四色”。做得了端上桌子,熱騰騰一盤,紅彤彤的噴香,肉質(zhì)鮮嫩且沒有過多的腥味。最不能錯過的還有本地人自己釀的酒,有血糯米酒、桂花酒、獼猴桃酒等等,存放在一個個圓肚的酒缸中貼著大紅色的紙,用毛筆寫上酒的名字。我想帶走一些,老板便用大酒舀子將酒灌入竹筒中塞給我,琥珀色的液體細(xì)細(xì)地流入竹筒,還隱隱摻有竹子的清香。這一夜,微醺之下睡得異常香甜。
第二天清晨我上了鬧鐘起了早,爬上客棧三層的觀景臺,在飄起的炊煙中若隱若現(xiàn)的是古典的徽派民居,高低錯落的馬頭墻隨屋面坡度變化,上覆小青瓦,白灰粉刷的墻面,別致而雅素,間或露出里面的灰磚或是被煙火熏黑的痕跡,露出歲月流光的跡象。有的院落還可以走進(jìn)去參觀,也不虧了這樣的詩句:“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再遠(yuǎn)望,是層疊的青山,顏色深淺交錯,像是用巨大的毛筆以大地作為畫紙,畫出的風(fēng)景水墨畫。攝影者、寫生作畫者,絡(luò)繹不絕,均是奔此而來。
從李坑坐中巴到思口路途不遠(yuǎn),那邊有思溪、延村兩個比鄰的村子。這兩座村子比起李坑更少了些現(xiàn)代味道,商店甚少,就連餐館、客棧都難得一見。是更加安靜的鄉(xiāng)村生活,民居的后面就是大片的油菜花,仍舊是金燦燦的,一個赤腳的農(nóng)民大叔就在這片金黃色中趕著牛在犁地。從思溪去延村需要穿過一條土路,路兩旁也都是油菜花田,女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在這里拍照。不得不說,這個時節(jié)的婺源是油菜花的世界、金黃的世界。快走到延村時,發(fā)現(xiàn)一路上間隔掛著三盞長明燈,路邊熱情的大嬸主動告訴我,這叫做“三燈高照夜行客,一亭方便往來人”。離家遠(yuǎn)行的游子、商客,總能有一個地方坐下歇息,望見暖人的燈光,以紓解思鄉(xiāng)之情。
走進(jìn)延村,也有些老院子可以參觀,多是清代的住宅。大門的門頭,細(xì)細(xì)看有各式精細(xì)的磚雕,多是意喻吉祥的圖案,蓮花、錦紋,還有祝愿子孫繁衍的松鼠葡萄、瓜瓞綿綿。主體是堂屋,還有三開間正房。后堂是日常起居的地方,這里基本是年輕女眷的活動天地。后院還有個曬樓,用來晾曬咸干菜、番薯絲、辣椒之類,還在地板上晾曬谷子。后院是個豐貯五谷的地方,處處是生活的味道。細(xì)細(xì)看,這些民居中的藝術(shù)和故事像雨林中黑暗下的螢火蟲,閃亮但數(shù)也數(shù)不清。
離開延村,碰到一些去旅行的北京人,我搭他們的車到了清華鎮(zhèn),游覽了彩虹橋后便去婺源鎮(zhèn)乘上了回程的大巴,背包里塞滿用竹筒裝著的糯米酒和鄉(xiāng)人為清明時節(jié)準(zhǔn)備的清明果。若有人問起這段世外桃源之行,我也許會說:“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
婺源村子之間往來的中巴一般在下午五點后就沒車了,需要提前規(guī)劃好時間。
婺源的通票是210元,包含14個景點:江嶺、曉起、江灣、汪口 、李坑、臥龍谷、靈巖洞、思溪延村、彩虹橋、嚴(yán)田、文公山、鴛鴦湖、百柱宗祠、石城。單個景點游玩門票60元,在單景區(qū)售票處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