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之至尊
1960年故世的老牌古董商淺野梅吉是日本昭和時代(1926-1989)最著名的古董商之一,他也是中國古董海外流轉(zhuǎn)最重要的一環(huán)。除了日本神戶白鶴美術(shù)館1936年從其手中購藏的中國敦煌《藥師說法圖》、《千手千眼觀音經(jīng)變圖》外—這些都是淺野1930年前后趁亂由中國購得的,2001年在紐約佳士得曾以924.6萬美元成交的皿天全方罍即是淺野人生中最得意的一筆。
令人嘆為觀止的皿天全方罍?zhǔn)瞧癯鐾磷顬榫赖纳掏砥诰破?,此前曾被譽為“罍中之王”。該器形體高大,器身通高63.6厘米,器蓋通高21.5厘米;其裝飾則極為富麗而精美,四角和四面中間共飾八條粗大扉棱,以云雷紋襯地,以獸面紋為主紋,空隙處填夔龍紋,在主紋和扉棱上再飾云紋,通體集立雕、浮雕、線雕于一身,展現(xiàn)了殷商晚期高超的鑄造工藝。其器口并銘“皿天全作父己尊彝”八字,“皿方罍”以此得名。
與后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一樣,皿天全方罍亦為當(dāng)時高等貴族用品。在青銅學(xué)界,一般認(rèn)為,方形青銅器均為上層貴族專用,它們本身即諭示著一種高高在上的社會階層屬性。青銅學(xué)家楊寶成先生在二十年前的這一發(fā)現(xiàn),到今天似乎仍是不刊之論。
越美麗越磨折。無獨有偶,皿方罍與四羊方尊一樣均有著離奇曲折的身世。
建國初,根據(jù)一個曾在湖南常德一帶駐軍的某團團長、名叫周磐的被改造人員的供述,皿方罍1922年出土于湖南桃源縣漆家河。當(dāng)時偶然挖到這件“銅罐”的是一對鄉(xiāng)下父子。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對父子并不知其為異寶,只將它用來盛放雜物。
一位湖北籍的石姓古董販子聽到傳聞后,攜巨款到這對父子家,經(jīng)過討價還價,雙方說定以400銀元收購。不料那兒子見石販子開價甚巨,心生疑慮,隨即借口外出,將器蓋攜去當(dāng)?shù)貙W(xué)校鐘姓校長家打聽。不意鐘校長見器蓋精美,即知其不凡,當(dāng)下愿出價800銀元求購。
石姓古董販子正在他家等候,忽聽那兒子自外面呼號稱有人要出800銀元收購這件青銅器,心知不妙,也無法顧及器蓋,摜下400銀元,抱著器身趕緊奪路而去。這一跑步打緊,皿方罍的器身與器蓋就此分離,且直到今天似乎仍合璧無望。
周磐還供稱,器蓋隨后被他巧取豪奪到手。隨后段祺瑞執(zhí)政府和湖南趙恒惕政府均曾嚴(yán)令周磐上交器蓋,均被他一拖再拖不了了之。不過,周磐此時也并不知道器身究竟被賣給了誰。直到石姓古董販子再度來湘,稱受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之請,愿以14萬銀元求購器蓋時,才知道器身已經(jīng)上海老牌古董商李文卿、馬長生等人手流入了美國。
陰差陽錯的是,來找周磐游說的石姓古董販子撞到了駐扎常德的湘軍賀耀祖部,活動不成,反被投入監(jiān)獄,不得不交了10萬銀元方獲得自由身。此后,洛克菲勒又另托人求購于周磐,且出價20萬銀元,但周氏要價50萬美元,雙方不歡而散。
近三十年后,周磐被鎮(zhèn)壓,所藏皿方罍器蓋被收歸國有。1952年4月,當(dāng)時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金明將其交由省文管會保管,1956年轉(zhuǎn)交湖南省博物館珍藏。盡管這件價值連城的異寶的重見天日的確令人興奮異常,但時任湖南省博物館館長的高至喜之后卻陷入了空前的郁悶中:器身呢?
1992年,中國當(dāng)代泉學(xué)大家、青銅大家、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先生訪日,在一個日本友人家偶然見到一件無蓋的方罍。細(xì)審之下,驚悉此器即身首異處近七十余年的皿方罍器身。原來,因該器身不能與器蓋合璧,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只好轉(zhuǎn)手將之售予大名鼎鼎的盧芹齋等人,其后又在日本的淺野梅吉和英國人之間輾轉(zhuǎn)。馬承源見到該器器身時,系該日本友人從英國斥巨資購入不久,此前已經(jīng)不知道換手過多少次了。
令上海博物館和保利博物館人異常興奮的時候出現(xiàn)在2001年。當(dāng)年9月,這件無蓋的皿方罍赫然驚現(xiàn)于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原來它的上任主人、那個日本人因為長期的經(jīng)濟泡沫破產(chǎn),不得已變賣此物。南北兩個博物館的人們摩拳擦掌,聯(lián)手籌集了一筆巨款,赴美競買,預(yù)備導(dǎo)演一出合璧大戲。令人扼腕的是,上海博物館和保利博物館最后鎩羽而歸。在當(dāng)日的拍賣會上,一位法國人出價924.6萬美元,輕松將他們一振出局。“皿天全方罍”也刷新當(dāng)時亞洲藝術(shù)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拍賣紀(jì)錄,迄今仍保持中國高古青銅器國際拍賣市場最高成交紀(jì)錄。
值得欣慰的是,2014年,這件離別故土多年的傾城之器終于可以完璧回歸。近日,來自中國湖南的收藏家群體向佳士得正式提出聯(lián)合洽購皿方罍,經(jīng)過佳士得與皿方罍當(dāng)前所有者的積極溝通,于紐約時間2014年3月19日促成買賣雙方圓滿達成協(xié)議。從此青銅重器“身首合一,完罍歸湘”?!胺嚼溨酢奔磳⒅貧w故里,并將捐贈給湖南省博物館。
壺中日月長
1989年春,倫敦。蘇富比英國的鐵路養(yǎng)老基金會(The 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專場拍賣會上,滿是歐洲人的拍賣場地中,一位不起眼的亞裔小個子競得了一件其貌不揚的中國青銅器。這件被斷為東周時期的提梁壺長相很是奇特:壺身滿布弦紋,鼓腹,削肩,而器頂連壺蓋竟然是一只貓頭鷹的造型。
上古文獻中稱為“鴟鸮”的貓頭鷹,似乎是先秦時期相當(dāng)不受人待見的動物?!对娊?jīng)·鴟鸮》以下,各種對貓頭鷹的貶斥比比皆是,《鴟鸮》本身即是將貓頭鷹比喻為強奪民所之人,全詩充滿了血淚控訴。不過,令人奇怪的是,即便后來被理學(xué)大家朱熹斥為“惡鳥”,但鴟鸮在先民的心中卻是一種神鳥,其形象在青銅器時期比比可見:比如河南安陽出土的鸮尊,以及上述在蘇富比倫敦拍賣會上競得的提梁鸮壺即是,這大概與當(dāng)時的部落圖騰息息相關(guān)。
競得此尊青銅鸮壺者即為被歐洲人稱為“東方拿破侖”的日本著名中國古董商坂本五郎。出生于1923年著名的關(guān)東大地震前夜的坂本五郎,一生充滿了傳奇。早早投身社會的他,24歲即前往東京開辦“不言堂”古董店—店名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開始輾轉(zhuǎn)出入于東京、巴黎、倫敦、紐約的藝術(shù)拍賣會。而他的第一桶金據(jù)說是遠(yuǎn)赴日本北部購得大量伊萬里燒彩瓷盤轉(zhuǎn)售駐日的美國官兵而得。不過不久,他意識到僅靠這種“便宜貨”、“庸俗貨”是無法躋身古董精英之門的,因此轉(zhuǎn)變策略,把目光投向那時關(guān)注還不太多的中國青銅器。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摸爬滾打,坂本成為了中國青銅器國際市場上的權(quán)威,過手青銅無數(shù),此件青銅鸮壺不過其一。
被晚清金石大家吳平齋盛贊為“此器形制奇古,彝器中罕有之珍”的本件鸮壺算是傳承極為有序的青銅重器之一。雖然該壺的確切出土年代及地址目前不可考得,不過就其輾轉(zhuǎn)的晚清數(shù)位金石大藏家,即知其確非一般。
在吳大澂之前,青銅鸮壺應(yīng)為原蘇州知府、二百蘭亭齋主吳平齋所珍。吳氏性喜彝器金石,得鸮壺后,將其圖拓及銘文收入所編次之《兩罍軒彝器圖釋》。吳平齋的兩位朋友,原江蘇按察使、布政使、兵部主事李鴻裔和歷仕廣東湖南巡撫的吳大澂,以及潘祖蔭等人,均在吳氏藏篋中見過此物,或直接從吳氏手中購入,吳大澂更仿吳平齋例,將此器收入所編《愙齋集古錄》中。
不過這件鸮壺最后如何流落到國際市場,目前似乎不得而知。根據(jù)可考的材料,本件鸮壺在國內(nèi)的最后一任主人或許是收藏家萬中立。隨后,它出現(xiàn)在英國市場,先后為Lionel Edwards以及Paul Hatvany男爵收藏,并隨后在上世紀(jì)80年代初入藏著名的英國鐵路養(yǎng)老基金會,直到它在倫敦的拍賣會上被坂本五郎買下。1978年,坂本五郎別過不言堂,遷居京都。2013年坂本五郎九十大壽之時,以“藝海觀濤:坂本五郎珍藏中國藝術(shù)”為題將部分珍藏高古瓷器和漆器在香港蘇富比成立40周年秋拍首推專場。2014年3月18日,“藝海觀濤—坂本五郎藏中國藝術(shù)”再次舉辦,最重要的拍品就是這件珍貴的東周青銅鸮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