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頭,皮膚黝黑,聲音低沉,說話有條不紊,與電視人一貫張揚的形象相比,陳曉卿顯得格外憨厚沉穩(wěn)。
2012年,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讓他一夜之間晉升為家喻戶曉的“金牌制作人”。兩年后,帶著《舌尖2》再次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他還是一如既往的低調(diào),寡言。在《芒果大講堂》一個多小時的講座里,沒有長篇大論,也沒什么至理名言,大多數(shù)時候,他選擇用影像來代替內(nèi)心想表達的東西。在座的每個人全神貫注,中途無一人離場。
演講結(jié)束,我們在后臺找到他。簡短的交談中,他表情嚴肅,但卻能從中感受到真摯。談及理想,他笑笑說: “希望能一直拍下去”,而對于紀錄片的未來,他信心滿滿:“50年后,我們將不看新聞聯(lián)播,想知道身邊發(fā)生的事,看紀錄片就行?!?/p>
“不記錄下來這些故事,對不起自己良心”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曾讓陳曉卿登上了事業(yè)的巔峰。而今年,《舌尖2》的播出,卻把他推向了輿論的風(fēng)口浪尖。
“對于外界說的抄襲、造假,您如何看?”
“沒什么好說的,我相信我的導(dǎo)演。藝術(shù)都是相通的,或許有致敬的痕跡在里面,但結(jié)構(gòu)是不一樣的,我們希望從外國電影藝術(shù)里邊汲取營養(yǎng)?!标悤郧涞幕卮鸸麛嗟ā?/p>
“有人覺得,第二季關(guān)于美食的內(nèi)容太少,講故事的部分太多。”
“這不是一檔純美食節(jié)目,這是紀錄片。我們希望能夠通過美食吸引全世界的觀眾,讓他們看到今天的中國到底是什么樣子,這個也是做紀錄片的人的責(zé)任。”
“很多人說第二季里多了很多人文情懷。”
“沒有人文,大家理解錯了。我們不配談人文,我們和割麥子的人、打工的人一模一樣。我們憑什么去對人家進行人文關(guān)懷?這樣說太可恥了。我們是朋友,大家受的苦都是一樣的,都是苦命人,用片子里的話說都是下苦人,做片子也一樣?!?/p>
這些日子,作為總導(dǎo)演的陳曉卿已經(jīng)回答過無數(shù)次類似的質(zhì)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他喜歡猛吸一口煙,慢慢吐出煙圈后再慢條斯理地作答,每句話都深思熟慮,極具邏輯,當然,他也會時不時地自嘲一下,活躍氣氛。
有關(guān)注才會有爭議,《舌尖2》依舊延續(xù)著火勢,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對陳曉卿來說,周播模式本身壓力就很大,就像每周一次的“裸奔”,如今,還要不斷應(yīng)對外界的品頭論足,搜集各種反饋信息,對下周將播出的新一集進行修改。
他說,這是以前做紀錄片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的,太累了。但他依然堅持將鏡頭對焦在那些農(nóng)村老人身上,他覺得,“作為紀錄片人,除了美食,不記錄下來這些故事,對不起自己良心?!?/p>
“你們看到的只是十分之一”
有人說,陳曉卿拍《舌尖上的中國》出了大名,其實,紀錄片這個行當里,陳曉卿老早就很有名了。全國各個大學(xué)的影視專業(yè),幾乎都送他兼職教授的帽子。只是,紀錄片這個買賣,小眾而且賠錢,拍片子卻又很費神費力,拍得再好,也不過圈里揚名,出了圈,別說大眾,連小眾都不知道你是誰。
2002年,陳曉卿做了一檔叫做《味道中國》的美食節(jié)目,當時他就有想法,把美食也拍成紀錄片。可選題報上去以后,臺里一直答復(fù)“題材好,就是沒錢開拍”。作為資深“吃貨”的他沒有放棄,暗中開始關(guān)注和籌備。
沒想到,整整十年過去,一個吃貨,居然吃成了正果。
陳曉卿的朋友曾爆料,陳曉卿有一個綽號叫“掃街嘴”。這個綽號是很多年前一個同事起的,因為他有一個愛好,閑來無事的時候,就沿著北京的大街小巷展開“地毯式搜索”,凡是看上去還不錯的餐館,都要找個機會嘗嘗,并且有心地把餐館的名字和地址都記下來。所以他的手機里,除了無數(shù)張自拍的美食照片,還存著北京乃至全中國好幾百家餐館的數(shù)據(jù)庫,包括餐館的名稱、地址、電話,甚至羅列著各個餐館的招牌菜。
“那都是閑極無聊的時候做的事。最近半年,幾乎一個新館子都沒有開發(fā)。以前接到各種要求幫忙推薦餐廳的電話,都非常耐心,會認真想一想,現(xiàn)在就比較煩,讓他們自己查去吧!”他哈哈大笑起來。
關(guān)于吃,陳曉卿特別來勁。但一談到紀錄片,他臉上的笑容一下子褪去,人也嚴肅起來。他說自己工作了二十幾年,經(jīng)歷了紀錄片發(fā)展起起伏伏的過程,有充實、有失落、有快樂、有悲傷?!爱斎唬院栏幸彩怯械??!彼耦^沉思了一下,“但你們看到的只是十分之一?!?/p>
“你不知道別人有多努力”
《舌尖上的中國》似乎一夜之間成了一本中國人的“吃貨圣經(jīng)”,但陳曉卿并不喜歡這個定義,在他看來,“中國人與食物的關(guān)系”才是這部紀錄片的主題。“紀錄片里那些生動鮮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后,反映的是人們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態(tài)度的親身經(jīng)歷。”
他以“吃”為出發(fā)點,努力“吃”出其中的特殊味道?!巴高^吃,我們還能看到什么?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勞動,或者是冒險,是真情,也是人生?!?/p>
這樣的想法在第二季里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果說美食是窗戶的話,在《舌尖2》中能夠看到更多時代變遷下的中國?!拔耶敃r給《舌尖2》定下的基調(diào)就是——不要拍名菜、不要拍大菜,要去拍小時候媽媽給我們做的美食,因為最至高無上的美味,還當屬媽媽做的飯菜?!?/p>
但這些看似簡單的家常菜,卻花費了比之前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相比第一季,第二季的投入大大增加,單集的成本就已接近百萬元。美食顧問團、調(diào)研員、分集導(dǎo)演在內(nèi)的主創(chuàng)團隊共40多名成員歷時一年時間,行程40萬公里、調(diào)研400個地點,動用了各種先進技術(shù),拍攝200多個場地、總共2000多個小時的高清素材。無論是制作水準還是創(chuàng)作的精良程度都領(lǐng)先國際水平,“《舌尖》已經(jīng)不遜于BBC的紀錄片了?!标悤郧湔f。
2014年4月18日晚9點,《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在央視一套首播。在此之前,社交平臺上已經(jīng)開始了一番預(yù)熱。因為第一季的成功,觀眾對第二季的胃口明顯被拔高?!拔覀兠總€分集導(dǎo)演夜里都做夢。因為第一次《舌尖1》熱播的效應(yīng)給大家造成的期待還是非常非常大,直到今天我們也不敢說《舌尖2》就是成功的。所有一切都要觀眾去評,我們只能說,你不知道別人有多努力?!?/p>
事實證明,《舌尖2》超越同時段的熱門電視劇和綜藝節(jié)目,甚至成為了央視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紀錄片之一,遠超第一季所達到的高度。但這一切還不夠,陳曉卿對《舌尖上的中國》還不滿意。在拍第三季時,他希望把美食做得更加廣泛一點,“就是全國的,更往下走,真的綻放出好幾個點,那就對了?!本腿缭诘诙缎膫鳌防?,旁白念道:“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是唐詩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