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譚浩陽的那個下午,正是他第17期《德行天下·幸福中華》公益大講堂舉辦的前一周。
這并不是一場簡單的講座。兩年前,從事教育行業(yè)多年的譚浩陽,以傳統(tǒng)價值觀為核心,以中華德學(xué)文化為基準(zhǔn),號召社會精英力量,發(fā)起了一場數(shù)千人的大型免費公益講座?!昂霌P(yáng)天地正道,傳遞善德能量,做好道德榜樣”,是譚浩陽為這個團(tuán)隊定下的宗旨。
兩年時間,“德行天下”的腳步已遍及全國數(shù)個城市,參與人數(shù)上萬。作為主講人的譚浩陽,不僅自己出力,更全程出資?;顒悠陂g,上千份免費的午餐、水和文具,都是由他們組委會內(nèi)部成員贊助提供。這些成員來自社會各行各業(yè),無論身份尊卑,一旦進(jìn)入這個團(tuán)隊,他們就成為最普通“義工“。講座期間,為我們端茶送水的,或許是某知名企業(yè)家;在食堂盛飯洗碗的,竟是身家過億的老板;在會堂全心服務(wù)、一站幾個小時的,也都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最讓人感動的,在離開會場的時候,所有義工在門口列隊歡送,讓人徹底感受,與會聽講,仿佛是做了一件造福于人的大功德。
譚浩陽說,他并不圖什么功德,一群人能堅持下來,純粹是希望有更多人能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讓中華文明永遠(yuǎn)地傳承下去。
“歷練心性,凈化靈魂,光大生命,這個社會才能更和諧,更美好?!?/p>
QA芒果畫報對話譚浩陽
縮小自己,托起別人
芒果畫報:您如何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和”文化?
譚浩陽:“和”文化是中華文化最大的特色,是一種放下自我的文化。中國人講究和,和順。和順天地的文化,所以中國人的最高境界叫“天人合一”。
什么是天人合一呢?不是把人變得像天那么大,而是把自己修煉到“沒有”,完全和順于天地,沒有了自我,完全聽從天地、宇宙、自然規(guī)律的安排,完全融合,這就是和的精髓。
孔子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于老彭?!边@么偉大的圣人,他不去創(chuàng)作。老子也是如此,別人逼著他寫道德經(jīng),他只講了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就是心得不可以去講,因為沒必要講,我們講的東西都是個人的,個人的東西都是錯誤的。完全順從于天地,才是中華文化的核心。
一個人,內(nèi)心和順了,行為也會變得柔和,就像來“德行天下”的義工們,他們大都是身價百萬的老板,但卻甘愿給我們斟茶遞水,甘愿無償做義工。因為他已經(jīng)放下自我,放下身段,一切都以別人為導(dǎo)向。用我們的話來說,叫“縮小自己,托起別人”。
芒果畫報:所以有時候,地位越高的人,越能做到放下自己、以和為貴?
譚浩陽:我們有一句話很經(jīng)典,就是“道不在上面,上面沒有道,下面有道,道不在上面,道在下面?!彼灾袊松兴?,為什么?水往低處流,水遷道。所以中國人講,人低為王,土低為海。中國人真正的高人是往下面走的,哪里見過高人往上面走咯?高手都是往下面的,高手都是謙和,所以我經(jīng)常講,你去看一個人有沒有水準(zhǔn),不用去看他學(xué)歷高不高,你就看一下他夠不夠謙卑,夠不夠善良。謙卑與善良,這是對人的一個最終極的考評。
你說他拜過這個大師、那個大師,但最后這個人傲慢無禮,為人不善,那他就只是拿著畢業(yè)證的魔頭而已,因為他不了解道。中國人講道,什么是道?就是和道,就是放下自己,。當(dāng)我們把自由的觀念消掉,道就出來了。就如我們“德行天下”所崇尚的九個字,“合于道,同于德,止于善” 。
芒果畫報:那“和”就是要完全放下原則,一味妥協(xié)?
譚浩陽:實際上,中國文化是一陰一陽之為道?!昂汀辈皇峭耆侨岬囊幻?,它也有剛強(qiáng)的、勇猛的一面。中國人從來都不是柔到?jīng)]原則,該有原則的時候還是很有原則的。
孔子講,君子和而不同,而小人同而不和。什么叫“和而不同”?就是我們大方向一致,但是可以保留不同做法。為什么可以保留呢?因為我們都沒有自我,同時又可以接受對方有小我,所以就可以做到和而不同。而小人呢,“同而不和”,好像我們都方向一致,但實際上卻無法接受對方,說一套做一套。
這些是中國的老祖宗給我們的教育,但現(xiàn)代社會,我們被西方的一些理念洗腦洗得太嚴(yán)重了,比如西方價值觀中講的自由、平等、人權(quán),這些東西很容易讓人誤解。應(yīng)該明白,人是不可能完全自由的,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追求自身的自由和平等,卻不給別人人權(quán)平等和自由,那就完了。
芒果畫報:這個世界還有平等嗎?
譚浩陽:這個世界是永遠(yuǎn)不可能平等的。我們中國老祖宗就有一句話:“一碗水,怎么也端不平?!彼晕覀冎v,什么是和,追究到底,還是,就是把自己的觀點放下,放不下自己觀點的,永遠(yuǎn)不能和,永遠(yuǎn)和不了。而且,我們有句這樣的話,“全世界最平的東西是水,全世界最直的東西是光?!钡瞧降膯??水不是平的,但水也是平的。小范圍之內(nèi),水是平的,光是直的;但大范圍內(nèi),水不是平的,光也不是直的。所以我最后得出一個結(jié)論:在心胸狹隘,目光短淺的人的世界里,光是直的,水是平的,所以他們要追求平等,不平等,他們就很難受。而真正的大人物,心胸開闊,眼光高遠(yuǎn),并不在意平不平等。
芒果畫報:可是現(xiàn)在這種人越來越少了,在物質(zhì)和利益的驅(qū)使下,許多中國人都變成了“小人”,這說明“和”文化在逐漸消逝嗎?
譚浩陽:現(xiàn)代人變得不和諧,最核心的原因在哪里呢?那是因為中國人把孝道丟了。中國是以孝扎根的文化,百善孝為先,我們中國人講“孝”后面通常會接一個字“順”,“孝”就必須“順”,“順”就必須放下自己,放下自己的觀念去順從父母的觀念。那么今天的人,他沒有這種概念,他不放下自己的觀念,他也不順從父母的觀念。所以我有我的觀念,你有你的觀念,連跟父母都不能和,我們走出社會怎么與朋友和,怎么與企業(yè)和,怎么與夫(妻)和?沒法和!因為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就不愿放下自己的觀念,所以他的個人意識就很強(qiáng),集體意識就很弱。導(dǎo)致今天所有的社會現(xiàn)象的根源就在這。
芒果畫報:過度崇尚自由,其實也是因為受西方文化影響,您覺得西方文化應(yīng)當(dāng)融入中國社會嗎?
譚浩陽:西方人喜歡以“某某之父”命名,什么“原子彈之父”、“iPhone之父”、“安卓之父”,西方人是在創(chuàng)造,中國人是去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文化和發(fā)現(xiàn)的文化,是完全不一樣的。創(chuàng)造的文化是有自我的,發(fā)現(xiàn)的文化是沒有自我的,讓自己完全與天地融合。所以中國的文化很有包容性,與一切人都可以和諧。
西方的人研究自然,他是需要去征服大自然的,中國人研究自然,不是要去征服自然,他是要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所以,一個人帶著征服的觀念去融入這個社會,那么通常這個人就是西方的理念,而中國人呢,是帶著一種與天地融合的一種觀念。
總的說來,中國的文化,是內(nèi)斂的文化,西方的文化,是張揚(yáng)的文化。你看西方人花錢都是張揚(yáng)的,超前消費,中國人呢?中國人什么時候都在存錢。中國人要存錢,西方人要超前,這個完全不一樣。兩種從骨子里就相悖的文化,怎么可能很好地融合?我們就應(yīng)該走自己的文化路子,一味崇尚西方文化,就像輸錯了血,最終只會毀了自己。
芒果畫報:雖然說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日子越過越舒適,但人們的幸福感卻越來越低,為什么?
譚浩陽: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就是和道,痛苦就是離道。中醫(yī)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通了,就是和道,它就幸福。不和道呢,就堵了,就痛。所以中國人的“和”跟“合”是一體的,和,就可以合,和合合一。和者合,不和的人,怎么能夠合到一起去?那怎樣能夠合到一起去呢?就你放下你的,我放下我的,就合到一起去了。其實人在奉獻(xiàn)過程中,就會有一種感覺,確實很快樂。無數(shù)人跟我們講,“四天的義工生活是我們?nèi)松?dāng)中最幸福的事情,從來都沒有這么幸福過,從來都沒有?!?/p>
為什么那個時候會幸福?因為那個時候是一個“無我”的狀態(tài),在那個時候我們都不計較,不追求什么,別人對你怎樣都無所謂。所以那個時候是完全沒有了自我地在奉獻(xiàn)。完全的奉獻(xiàn),就是和道。人一旦和了,人性的光芒那一刻就會綻放,就會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