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螺栓連接是現(xiàn)代工程機械中最為常見的連接方式之一,其主要通過外螺紋與內(nèi)螺紋的旋合來緊固被連接件。但受連接件剛度及變形性質(zhì)的不同,旋合螺紋之間的載荷分布變不相同。[1]本文采用離散假設的方法來求解載荷在不同圈螺紋牙上的分布,即將內(nèi)外螺紋上有作用力的相鄰圈螺紋牙,簡化為只有切向剛度的彈簧;最后應用受力平衡、變形等理論力學及材料力學求解出載荷在各圈螺紋牙上的分布。為確保計算結(jié)果的準確性,在文中應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對螺栓連接進行了有限元分析,并根據(jù)分析結(jié)果,對計算進行了校核。
【關鍵詞】螺紋;連接;彈簧;載荷
一、引言
在現(xiàn)代機械設備連接件中,螺栓連接作為最常用的連接方式之一,現(xiàn)多已標準化。但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中,如需要在被連接件中制作螺紋孔時,則需進行螺紋孔深度的設計。若其設計不合適,則會造成連接強度不足或因為螺紋孔深度過大而造成的被連接過厚(材料浪費)。
基于螺栓連接結(jié)構(gòu)特點及材質(zhì)特性,螺栓連接所能承受的載荷與螺栓連接的材質(zhì)、螺距、直徑及載荷的在各圈螺紋牙分布有關。材質(zhì)、螺距和直徑等參數(shù)皆可較易確定,但載荷在各圈螺紋牙上的載荷分布的計算,國內(nèi)關于這方面的計算資料較為少見。本文采用離散、簡化的方法,對螺栓連接在各圈螺紋牙上的分布進行計算。
螺栓連接結(jié)構(gòu)如圖1所示(僅取了一個剖面),其靠內(nèi)、螺紋牙間的旋合來承受載荷。由圖1可知,在剖面中,每圈螺紋牙受力F作用時,將產(chǎn)生受力變形,受力方式類類于懸臂梁。由懸臂梁相關特性可知,在其變形較小的情況下,梁的變形程度與力F成正比。故此螺栓連接中內(nèi)外螺紋的連接簡化為離散的只有切向剛度連接,如圖2所示。
圖1 螺栓連接結(jié)構(gòu)
圖2 螺栓連接簡化模型
此在進行此模型計算時需要做兩點假設:a、連接因受力而產(chǎn)生的的變形均為彈性變形,b、此連接只承受軸向載荷。在計算時,通過計算彈簧所受的力,來得到此螺紋連接的載荷分布。
二、模型分析
在對此計算時,需首先確定幾個關鍵參數(shù):每圈螺紋牙連接的剛度系數(shù)(k)、螺紋旋合部分螺桿的剛度(G)及旋合圈數(shù)(n)。螺桿的剛度(G)及旋合圈數(shù)(n)的參數(shù)較易確定,旋合圈數(shù)(n)為內(nèi)外螺紋牙產(chǎn)生相互作用力的對數(shù);其中螺桿剛度(G)為
(1)
式中:L為螺距;
E為螺栓材料的彈性模量;
A為旋合部分螺桿的截面積。
每圈螺紋牙連接的剛度系數(shù)(k)較難準確確定,主要因為螺紋牙間的接觸方式及每圈螺紋牙的結(jié)構(gòu)。為簡化計算,在保證一定精度的基礎上,使螺紋牙圈簡化為截面為螺紋牙型、長度為l的懸臂梁,由此確定慣性距隨牙型高度h變化的計算式I(h)。再應用撓曲線方程進行剛度的求解。[2]
(2)
式中:w為在單位力F’作用下螺紋牙產(chǎn)生的變形位移;
H為螺紋牙高度;
C、D為積分常數(shù),其值可根據(jù)懸臂梁固定端撓度及轉(zhuǎn)角都為零的條件求解出來。
在求出w的計算式后,每圈螺紋牙連接的剛度系數(shù)k:
(3)
如圖2所示,以旋合螺紋牙數(shù)為5舉例,取旋合螺紋處頂面離距受載前距離為a,每圈接觸螺紋牙的彈簧模型分別為k1、k2、k3、k4、k5 ,因在螺栓連接中螺紋牙型相同,故取螺紋其切向剛度。取在第n個螺紋牙處加載力F后所受的力為。
由圖2可知:
(4)
其中為彈簧和之間的旋合螺桿的變形量,。
且(5),
由式(4)、(5)可得
(6)
當時,
(7)
將式(7)代入式(6)中,即可得到關于a 的方程。可求得a值,由a值可求得各個的值。通過求得的的值,可以確定此螺紋連接在載荷 F作用下的載荷分布。
對于采用此種方法計算螺栓連接載荷的分布,采用手工計算求解結(jié)果的方法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必要時可應用Maple等數(shù)學分析軟件進行求解,應用其for…from…to…、do…end do、int、solve等函數(shù)語句,可較快地進行結(jié)果的求解。[3]
三、有限元校核
由于在本次螺栓連接載荷分布計算中,為了便于計算,采用了相關的條件假設及簡化,故需要對其準確性進行校核。
有限元分析是現(xiàn)代產(chǎn)品設計中一種應用越來越廣泛的模擬、分析、驗證手段。本文選用應用較為廣泛的有限元分析軟件SolidWorks Simulation對本次計算進行校核。
校核選用的實例為:取旋合圈為5,受載荷為1100N的M10-1.5的螺栓連接。經(jīng)計算求得,,當旋合圈數(shù)為5時,,。由此可求得:
應用SolidWorks Simulation進行有限元分析求得的結(jié)果如圖3。
圖3
由圖有可知在第一圈螺紋牙處所受的應力為,第五圈螺紋牙處所受的應力為。由此可得:
因應力與力在彈性范圍內(nèi)成正比,故與具有可比性。
通過上式計算可知;雖然在計算時采用了簡化的模型,但計算結(jié)果仍具有較好的準確性,可以滿足設計工作的需要。
四、結(jié)論
通過本次計算分析,可較為準確的求解出螺栓連接載荷的分布,為設計提供較為準確的數(shù)據(jù)支持。
參考文獻:
[1]濮良貴,紀名剛. 機械設計(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0~90
[2]劉鴻文.材料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79~181
[3] 張韻華,王新茂. 符號計算系統(tǒng)MAPLE教程[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出版社,2007年: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