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現(xiàn)狀以及遼寧省政府債務風險的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和成因,對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范與控制,從資源、政策、管理、技術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地方政府債務;成因;防范對策
一、遼寧省政府債務概況
1、地方政府債務含義
政府債務是指政府憑借其信譽,政府作為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按照有償原則發(fā)生信用關系來籌集財政資金的一種信用方式,也是政府調度社會資金,彌補財政赤字,并借以調控經濟運行的一種特殊分配方式。
2、規(guī)模和結構
截至2013年6月底,全省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5663.32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1258.07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669.48億元。全省政府性債務主要用于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條件改善相關的項目建設。以債務率和逾期債務率指標,對2012年底4全省政府性債務負擔狀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全省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3、政府性債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全省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增長較快。截至2013年6月底,全省省市縣三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余額5609.66億元,年均增長16.27%。
(2)部分地方和行業(yè)債務負擔較重。截至2012年底,有5個市級、11個縣級、32個鄉(xiāng)鎮(zhèn)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債務率高于100%,從行業(yè)債務狀況看,截至2013年6月底,全省還貸高速公路債務余額為944.36億元,債務償還壓力較大。
(3)政府性債務對土地出讓收入依賴程度較高。截至2012年底,全省13個市級、49個縣級政府承諾以土地出讓收入償還的債務余額1983.20億元,占省市縣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余額5096.90億元的38.91%。
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成因
1、地方政府舉措
政府債務規(guī)模必須與當時經濟發(fā)展水平、財政支出和財政收入水平相匹配,也就是說債務依存度(當年債務收入/當年財政支出)、償債率(當年還本付息額/當年財政收入)、債務負擔率(當年債務余額/當年GDP)這三個指標要適度。否則,就會加劇財政困境,從而導致政府債務風險。
從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上看,1994年我國分稅制改革之后,財權和事權不對稱造成地方政府財力匱乏,雖然有來自中央財政的稅收返還和各項補助,財力匱乏的現(xiàn)狀是得地方政府將發(fā)行地方債視為重要的融資渠道。
從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上看,地方政府始終尚未從競爭性領域中完全退出,而是比以往更熱衷于投資建設各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同時,教育、衛(wèi)生等基本公共服務投入負擔又在不斷加深,這就迫使地方政府廣開渠道籌集資金,使得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不斷增加。
2、舉債項目各環(huán)節(jié)管理不到位
舉債項目管理的不到位增加了財政支出負擔。一方面地方政府在項目立項前沒有做到全面的投資估算,實際支付時超概算情況嚴重;另一方面建設單位在建設過程中任意擴大投資規(guī)模,導致整個工程超規(guī)模、超概算、超標準,同樣也加重了財政負擔。另外,還有一部分項目部分設備未實行政府采購,不僅實際造價高,而且還有一些設備根本無法使用,無形中增加了建設成本。
3、舉債項目沒達到預期經濟效益
舉債項目沒有達到預期經濟收益導致政府債務拖欠,地方政府舉債除一部分用于公益性項目外,還有一部分用于競爭性項目。如果使用單位所建的項目達不到預期的經濟效益,就會導致債務被拖欠,最終由政府財政兜底還款,使用單位的債務風險就轉化為財政風險。
三、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范與控制
防范和化解當前政府債務風險的重點應放在以下五個方面:
1、資源
政府一方面需要對土地的使用進行改革,使土地供需匹配。對于承包地經營權,在堅持保護耕地的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對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在符合規(guī)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
2、政策
政府應當把一個地區(qū)的居民幸福作為政績考核的指標,當前政府的舉債大量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關于民生方面的環(huán)境、養(yǎng)老、教育、醫(yī)療、城市維護卻缺乏有效的建設激勵,因此,有必要建設智本型政府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地區(qū)經濟指標,還應該包括社會、環(huán)境、生態(tài)、文化、監(jiān)督等智本型政府評價指標,從根本上杜絕以往政府只看重經濟指標的考核弊端。
3、管理
(1)建立債務風險指標預警體系。將地方政府債務逐步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完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
(2)是編制政府流動資產負債表,實施動態(tài)管理。
(3)完善政府債務建設項目的監(jiān)管制度,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4、技術
中國地方政府的資金運用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和應用不善都是導致債務加劇的原因,短期內政府積聚起龐大的政府債務,而相應的技術產出和政府收入并不能及時滿足對債務的補償,并會引發(fā)債務危機問題。因此,一方面應該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生產出更多的富有價值的勞動成果,另一方面,政府進行的不合理借貸、發(fā)債以及擔保等需要適度,債務應當同財政收入和經濟發(fā)展保持一致。
5、產品
在目前的中國,工業(yè)化并沒有完成、人口老齡化并沒有出現(xiàn)顯著勢頭、中國的醫(yī)療、教育、養(yǎng)老等公共產品還未完全普及,在此情況下,中國地方政府尚且出現(xiàn)巨額的政府債務。因此,為了應對債務惡化的情況,地方政府應該完善養(yǎng)老的市場化機制體制、教育的基礎覆蓋和高等教育的商業(yè)機制、醫(yī)療的保險機制等,針對公共產品帶來的債務問題,政府應該有序應對。
參考文獻:
[1]馬海濤,呂強.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問題研究[J].財貿經濟.2004(2);
[2]巴曙松.盤活現(xiàn)有資產是地方政府應急選擇[J].中國經濟時報.2011(9);
[3]馬金華,李國峰.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監(jiān)管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