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體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體育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僅僅是體育教學的問題,它是一項綜合性教學,滲透到了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和學校各項工作融為一體方能更好地體現(xiàn)其優(yōu)勢,發(fā)揮其作用,并獲得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學;改革
目前各高校在校學生整體身體素質(zhì)令人堪憂,體質(zhì)健康方面普遍存在著耐力差、心理素質(zhì)低下、抗挫折能力弱等問題。其原因,體育運動鍛煉不夠、睡眠不足、精神緊張。由此可見,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改革的過程是一個革命的過程,學校體育的改革就要打破舊的教學體制結構、舊的教學模式,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學體制結構、新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新時期學校體育的需要。大學體育是終身體育教學,美味同學不但要在文化基礎課上不斷增長專業(yè)技能知識,同時也要增加體育運動的鍛煉,身體好是前提,也只有身體好才能使專業(yè)知識、技能運用于實踐,造福于人類,因此說大學體育十分重要。
一、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1)強化體育意識。樹立終身體育觀。學生的體育意識強弱直接影響著體育教學的效益和終身體育觀的建立。長期以來,高校學生體育意識薄弱,要想改變此狀況,首先要讓學生體驗到體育活動中的樂趣,激發(fā)起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寓教于樂。其次是在學校中營造體育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再次要改革高校體育競賽的制度,增強小型多樣、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級別、不同項目的趣味比賽。智能與體力結合的比賽等。
(2)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線的教材、教法體系?,F(xiàn)行的大學體育教學大綱,一是教學內(nèi)容太過單調(diào),不具體。二是針對性不強且教材的重復現(xiàn)象嚴重,加之教材中多采用注入“填鴨式”教法,嚴重影響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三是競技運動項目對場地設施要求過高,大部分學校難以保證,從而影響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
(3)轉變教學觀念。傳統(tǒng)體育教學過分強調(diào)教師的主導作用,忽略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舊的體育教學觀,不利于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在體育教學改革中。首先應當轉變教師舊的教學指導思想,變被動式教學為主動式教學。主動式教學,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都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由消極被動變?yōu)榉e極主動。
(4)提高教學重點,著重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終身體育觀的確立和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對高校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增強學生的體質(zhì)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能力,使其學習科學的健身方法,達到體育自立。長期以來,我們的體育教學強調(diào)運動技術的精雕細刻,其教學重點實質(zhì)上是傳授和掌握運動技術,加之教材的難度較大,無法發(fā)揮其自主性。致使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力較差。要改變此現(xiàn)狀,教學中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體育能力上,首先要求學生要動起來,在活動中激勵學生樂學。然后通過樂教與樂學的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提高學生體育能力。
二、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內(nèi)容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每個學校體育工作者都應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更新觀念。自覺參與學校體育改革,加強理論和實踐研究。正確認識學校體育改革中所出現(xiàn)的矛盾和問題,
(2)建立和健全學校體育的組織管理體系。加強對學校體育改革的領導和監(jiān)督,理順、協(xié)調(diào)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的關系:排除各種外來的不利于學校體育改革的干擾因素:制訂相應的措施和政策,保證學校體育改革的各項任務的貫徹落實。
(3)建立一套更有效的學校體育評價體系。學校體育的目標管理和評價體系,是學校體育改革的反饋通道,是學校體育的導向。應面向未來,面向全體學生制訂一套更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4)增加學校體育的投入。目前學校體育設施、師資條件已嚴重阻礙學校體育改革的深入。必須有具體的措施和政策保證提高師資的素質(zhì),增加對學校體育的投入,盡最大可能改善學校體育設施。
(5)實踐“俱樂部”制的教學模式,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為了提高和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實現(xiàn)課內(nèi)教學與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打破原系別、年級、班級的建制和性別的界限,根據(jù)教學課程及體育場館和教師情況分設多個項目的俱樂部,每年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一個項目上課,課后學生到俱樂部去參加鍛煉和接受指導。這種模式將“學生所好”與“教師所長”相結合,課內(nèi)外相結合,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6)推行“分層次教學”的模式,體現(xiàn)“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健康第一”是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而學生對體育的不同認識、不同水平、惰性等,使學生在體育的知識、技術、技能、體質(zhì)、體能等方面均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對體育課要求和期望值也不相同,為了解決“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問題,采用了“分層次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愉悅的學習熱情。滿足其興趣要求。在學習中體現(xiàn)自我。同時,“分層次教學”也促使教師教學方法、手段必須多樣化,這樣方能駕馭教學,獲得成功;以分層次教學、特長教學、興趣教學為主線,注重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注重能力培養(yǎng),突出教學效果的實用性和終身性是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7)倡導“圍繞一個中心、強調(diào)兩種學習、注重三項結合”,實現(xiàn)終生體育的最終目標?!皣@一個中心”,即以健康為中心:“強調(diào)兩種學習”,是指強調(diào)科學健身方法的學習,強調(diào)科學健身理論的學習;“注重三項結合”,是指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課內(nèi)教學與課外活動的結合,注重短期效應與終生鍛煉相結合。這些體育教學思想通過教師在體育課中的貫徹,激發(fā)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喜歡體育而又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狀況,使體育課真正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