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與王全安“分開后才剛剛開始”
剛剛結(jié)束了電影《北京愛情故事》的密集宣傳,余男又跟隨《無人區(qū)》劇組助陣柏林電影節(jié),密集的曝光讓觀眾與這位“文藝影后”日漸親密了起來。
生活中的余男和我們想象中差距甚遠,當她興奮地談起自己最大的愛好就是“穿著運動服跑到夜店跳舞”的時候,是不是有種“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驚呆了”的感覺?
不是文藝影后,是夜店女王
正在上映的電影《北京愛情故事》中,余男扮演了一位屢遭丈夫背叛的“黃臉婆”,為了報復,她來到丈夫常去的夜店,風騷熱舞,賣弄性感……作為電影中的一場重頭戲,第一次當導演的陳思誠相當重視,不止一遍對余男強調(diào),一定要演出那種“辣騷”范兒!
盡管余男頻頻點頭,但是陳思誠還是放心不下,一臉嚴肅地對她說:“這樣吧,還是我先來給你做個示范吧?!庇嗄袥]轍,只好站在一旁,看著一臉胡茬的陳思誠扭腰甩胯拋媚眼兒……整個片場笑成一團!親身示范之后,陳思誠還是放心不下,又對余男提出了新要求——“要不你喝點兒酒吧,要不然出不來那種high的感覺!”
這下可把余男給愁壞了!
陳思誠之前不知道,余男體質(zhì)過敏,一沾酒就渾身難受,平時連塊兒酒心兒巧克力都不敢吃,哪敢喝酒啊。這下把陳導給焦慮的,皺著眉頭一個勁兒嘟囔:“萬一你high不起來怎么辦?”沒轍,余男只好把自己的看家本領拿了出來!一場熱舞戲拍完,陳思誠眼睛都直了——“你這都是跟哪兒學的??!”
也難怪陳思誠吃驚,不了解余男的人誰能想到,這位“高冷”的文藝影后,最大的愛好竟然是去夜店跳舞!
好多人根本想象不到我會到PUB里面去玩兒,我有一段兒時間瘋狂到什么地步,每周逢三、五、六必去,比人家白領上班打卡都準時。
雖然在《無人區(qū)》和《北京愛情故事》中,我們都見識到了余男的舞姿,聽到這里還是被這位狂熱的“夜店女王”嚇了一跳。用余男自己的話說,北京工體那一帶的夜店,能叫上名字來的她都去過。而且她的“夜店戰(zhàn)袍”更是標新立異,別人都穿得“薄露透”,唯獨她套著一身運動服——不為別的,就為跳舞方便。因為身體的原因,余男在夜店從來都是滴酒不沾,眼看別人啤酒、洋酒,一瓶連著一瓶喝,她卻只喝紅茶和飲料,要不是和老板關系熟,恐怕她會成了服務生和調(diào)酒師眼中的“夜店奇葩”。
“夜店女王”來演泡吧戲,你說能不得心應手嗎?難怪陳思誠在監(jiān)視器后面看得目瞪口呆,余男還不忘調(diào)侃說:“陳思誠真是一個單純可愛的人,毫無保留地給做我示范,太好玩兒了。”
盡管工作繁忙,可是余男依然不改“女王本色”,只要一有時間就到PUB去跳舞,只要音樂響起,就根本停不下來,每次都要跳到凌晨才回家。至于是否擔心會被別人認出來,她特自信地說:“那里面燈光那么暗,人看人都看不清楚,誰會認出你??!”
不是性感女神,是樸素大妞
盤點關于余男的關鍵詞,除了“文藝”之外,恐怕還要加上一個“性感”。也許因為她那兩片飽滿的嘴唇,也許是因為她高挑的身材,也許是因為她骨子里散發(fā)出的氣質(zhì),哪怕只是看似隨意地一站,也總帶著一種魅惑的味道。而她為倡議環(huán)保拍攝的全裸寫真,更曾掀起一陣話題狂潮。
然而,如果你見到生活中的余男,說不定會有些“失望”,因為她素面朝天的樣子實在不像是個明星。
我不喜歡化妝,覺得特累。而且衣著打扮還沒有路人那么精致呢,特別普通。
盡管打扮低調(diào),余男個性鮮明的面孔還是經(jīng)常被人關注,最搞笑的是,有人拉著余男特別熱情地說:“你長得特別像那個演員余男,但是你比她長得好看!”每次遇到這種時候,余男只好尷尬地說:“是嗎?好多人都這么說,我是和她挺像的?!闭f到這里,她不禁拿自己開起了玩笑,“我都開始提醒自己了,出門不能太邋遢,否則多對不起自己的銀幕形象啊?!?/p>
不是高冷明星,是“知心姐姐”
盤點余男在電影中塑造的角色,大多執(zhí)拗、嚴肅、個性鮮明,角色之外的余男,卻絲毫不被“明星”光環(huán)所桎梏,活得隨和、感性、接地氣。
拍《圖雅的婚事》前,余男曾去內(nèi)蒙古阿拉善待了3個月,體驗生活。在那里,特別怕動物的她學會了馴駱駝、放羊,還學會了揚奶茶。化妝后她穿著蒙古袍在阿拉善小鎮(zhèn)逛街,經(jīng)常有人用蒙古語與她打招呼。她發(fā)現(xiàn)那里的人若看到了喜歡的人,眼睛會直勾勾地盯著人家,“喜歡就是喜歡,不會假裝不喜歡?!痹凇扼@蟄》中,她又出演一個地道的陜北農(nóng)村婦女“二妹”, 20天的體驗過程,她在一個陜北人家里生活,完全沒把自己當明星。到最后,房東每天會叫她:“二妹,去掃掃院子!二妹,去打水!”
在電影《無人區(qū)》里,余男成了“夜巴黎”的舞女,為此她專門和當?shù)貜氖逻@樣職業(yè)的女孩兒交上了朋友,不拍戲的時候,她會請他們坐下來喝咖啡、吃飯、聊天,就和日常生活中的朋友沒有兩樣。那些女孩兒會和她談自己的夢想,講到特別興奮的地方,不自覺得拿手猛拍余男的大腿……
那些來自生活中的養(yǎng)分,最終被余男還給電影,還給觀眾,或許就像她說的那樣:
電影應該是一個面向大眾、服務大眾的作品。拍電影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把它當一本教科書,而是和更多的觀眾交流,產(chǎn)生共鳴。
不是小眾演員,要做觀眾熟臉
在前幾天剛剛閉幕的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上,余男一襲綠色禮服跟隨《無人區(qū)》劇組踏上紅毯并且接受中外媒體專訪。對余男來說,柏林電影節(jié)無疑是她的福地。2006年,由王全安導演、余男主演的電影《圖雅的婚禮》在柏林電影節(jié)勇擒“金熊獎”,成為當年華語影壇的一樁盛事。2010年,她又受邀擔任柏林電影節(jié)評委,那一次她親手把“最佳編劇銀熊獎”遞到了王全安手中。令人遺憾的是,此時這對曾經(jīng)相愛10年的戀人和搭檔已經(jīng)分手一年有余。精通法、英、中3國語言的余男,選擇站在臺上講了一段深情的中文致詞:“這個世界真的很小,我們可能在同一個地方分開,我們又會在同一個地方相遇?!?/p>
除了深厚的情感之外,在10年的時間里,余男的電影事業(yè)和王全安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兩人不再搭檔之后,余男對自己的未來是否感到擔憂與迷茫呢?
應該說分開之后我覺得自己才真的剛剛開始。這個回答不知道是不是有點冒昧,但是我終于邁開步伐去表達自己了。
或許正是因為為這種變化,讓我們有機會在影院里越來越多地看到余男的作品,隨著這一年時間里《全民目擊》《無人區(qū)》《北京愛情故事》的輪番上映,那個在文藝片中發(fā)力的余男把自己的魅力輻射到商業(yè)大片中,精彩的表演,密集的曝光,似乎拉進了我們與這位“文藝女王”的距離。
應該說過去我很迷戀那種很深的表演,拍了很多文藝片,確實拿了一大堆獎。但是我走在大街上,沒有人會認識我。這幾年獎得的少了,可是走在大街上認識我的人多了。這是個特別有意思的轉(zhuǎn)變,過程中肯定有得有失,但是我的感覺是得一定大于失。
能夠更親密地欣賞到一個好演員優(yōu)秀的作品,對觀眾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對此,余男謙虛地說:“我不知道自己夠不夠優(yōu)秀,但是正在努力變得親密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