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課程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環(huán)境道德教育資源,從教科書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挖掘這些資源,使高中生地理環(huán)境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效益得以最大化。教師可以從運用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學方面來對學生的環(huán)境道德品質進行培養(yǎng)。
關鍵詞:地理教學;高中學生;角色扮演;案例教學;環(huán)境道德
環(huán)境道德反映了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重新認識,作為地理教師在中學地理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道德教育,筆者覺得可以運用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學方式來進行。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根據教學內容來模擬各種真實的生活與工作情境,由學生扮演情境中的各種角色,以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社會中的實際問題,并尋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1.案例:電子垃圾
預設教學活動的目標:
(1)了解“電子垃圾”對人體健康和環(huán)境的危害。
(2)比較不同利益的人群對“電子垃圾”的觀點。
(3)反思個人生活方式與“電子垃圾”的關系。
2.材料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東南沿海的某小鎮(zhèn)開始從事舊五金電器的拆解生意。根據當地政府的一份資料顯示,該鎮(zhèn)29個村中從事拆解加工的村有21個,手工拆解作坊4000多家,大約有7萬人(包括外來務工人員)從事電子拆解。每年的電子垃圾拆解量是214萬噸,工業(yè)產值達到了9億元。對當地空氣、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嚴重污染。醫(yī)學專家發(fā)現,該鎮(zhèn)兒童鉛中毒率及血鉛水平都顯著地高于無電子垃圾污染地區(qū)的兒童。
3.活動:關于解決“電子垃圾”問題的會議
要求學生先找出與“電子垃圾”利益相關的人群,譬如,電子垃圾拆解企業(yè)的老板;負責經濟發(fā)展和就業(yè)的鎮(zhèn)政府領導;負責從國外進口“電子垃圾”的老板;從事水稻種植業(yè)的村民;我們普通的電子產品消費者等。
學生分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角色來參加鎮(zhèn)政府組織召開的會議,每方陳述各自的觀點,協(xié)商如何解決當地發(fā)展經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剩下的同學作為觀眾觀看表演。表演結束后,同學討論和評價表演者的表現。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解決電子垃圾問題的措施:
(1)嚴格執(zhí)法,禁止國外電子垃圾流入我國;
(2)關閉所有的電子垃圾拆解工廠;
(3)消費者不要為追求時尚而過快地更新電子產品;
(4)我國要建立和完善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系統(tǒng);
……
4.分析
本課例是基于區(qū)域性、探究性、參與性、批判性等原則,引導學生面對社會現實問題,通過換位思考,在困惑的情境中從經濟、社會、環(huán)境、道德等視角理解“電子垃圾”問題的復雜性,并在反思個人行為方式的基礎上,思考該如何采取負責任的公民行為。本課例的重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深刻地體會到復雜的環(huán)境問題波及不同利益的相關人群,深刻地認識到要解決環(huán)境問題需要社會的各方面共同參與,運用教育、法律、經濟、技術、行政等不同手段去應對。
二、案例教學法
1.案例
教師先用多媒體展示洞庭湖、咸海的風光圖片,接著切換畫面到世界政區(qū)圖,洞庭湖、咸海在圖上顯現,要求同學們認真閱讀案例:《咸海的憂慮》,接著呈現補充案例《近年來洞庭湖的面積擴大了》:1949年以來,洞庭湖的面積在不斷縮小,但近年來地方采取了多種措施加強了對湖泊區(qū)域的保護與恢復,湖泊的面積擴大到4027平方千米。
把兩則案例進行比較,學生馬上發(fā)現了問題:咸海的面積縮小了,而洞庭湖近年來的面積卻擴大了,這是什么原因呢?通過案例的比較,同學們集思廣益,探究了問題的原因,易于找到問題的答案。
2.案例分析
地理教材中的案例具有典型性、示范性,但教師如何用好這些案例,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則大有乾坤。教師精選課外案例,并與教材中的案例做到有機地整合,構建出背景相同或結論卻相反的組合案例,用來探究問題的本質,最終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因此,教師如果能夠正確地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情,并能恰當地利用,將十分有利于教師設計出合理的課堂教學,加強了對學生環(huán)境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
綜上所述,地理課程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環(huán)境道德教育資源,教師可以從教科書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充分挖掘出這些資源,并可以運用角色扮演法和案例教學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道德品質。為國家培養(yǎng)出“全面的人”而努力,這是教師的時代使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陳慧琳.人文地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2]張琦.高中地理“環(huán)境保護”模塊活動案例研究[J].地理教學,2009(1).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