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的散文,大都善于抒寫個體生命對生活與人生、自然與社會的獨特感受和理解,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閱讀中需要我們細心體察,起疑引思,玩味思索,找到情感的觸發(fā)點,觸景而生情。這樣閱讀者不但能理解作家創(chuàng)作的愉快,而且自身也會獲得鑒賞的喜悅,得到情感的陶冶和思想啟迪。從情感體驗的角度對作品質(zhì)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揣摩作者情感的真實性
閱讀時要思考作家是否真實地再現(xiàn)自我、他人和自然、社會、人生,是否通過個別反映一般從而追溯到作者真實的情感世界,獲得作者真實的情感表現(xiàn)。
例如,七年級上冊的《紫藤蘿瀑布》一文中,作者宗璞徘徊于庭院中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由花兒自衰而盛,轉(zhuǎn)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我們初讀不禁產(chǎn)生疑問:作者為何會有此種感懷?了解一下背景資料,宗璞一家在“文革”中遭遇挫折,此時作者因小弟身患絕癥而非常悲痛,作者由紫藤蘿花托物言志,“取象以傳情”,在賞花中情感變化,既讓我們深受啟迪,又讓學生被作者那種拼搏進取、有所作為的愿望所鼓舞。
二、探究作者情感的深層性
好的散文情感蘊含深邃、持久,情感內(nèi)容獨特、新穎,這種情感是作家切身的感受,是作者從所見所聞所思中經(jīng)過反復醞釀產(chǎn)生的,既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又有不同凡響的思想深度。
例如,九年級下冊的《地下森林斷想》一文,作者在結尾寫道:“大自然每一次劇烈的運動,總要破壞和毀滅一些什么,但也總有一些頑強的生命,不會屈服,絕不會屈服??!”這一哲理已超越了地下森林事件的局限性,而引發(fā)了我們更為廣闊普遍的事理方面的思考:人類社會發(fā)展也常常墜入低谷,像風云變幻、地底變遷等,但滄海橫流,天翻地覆時,方顯英雄本色,火盡煙滅,劫后余生處,更知道生命的可貴。我們已從表面的情感體會到了深層的哲理,它給予我們的啟發(fā)和思索是深刻的。
三、感受作者情感的多樣性
散文風格多樣,其情感的表現(xiàn)形式也異彩紛呈。在閱讀鑒賞中衡量作品不能以思想感情的崇高與否作為唯一的標準,很多深邃的思想總是滲透在作家自我的“血和感情”里的。它們不是干巴巴地說教,在其冷峻如鐵的文字里,蘊含著滿腔的愛和恨,需要仔細體會。
總之,鑒賞散文需要學生調(diào)動所有的情感體驗,進入作家創(chuàng)造的藝術情景之中,仔細體會,才能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提升閱讀鑒賞的功效。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