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使人聯(lián)想到如何制作和使用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中采用如何有趣地、引人入勝地導入來吸引學生,或采用合作學習、實驗教學、圖表法、思維導圖等各異的策略和方法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突破重難點。筆者就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體會做了如下總結。
一、完整構建學生知識體系
生物共六冊,對于陜西考生來說,只需要學習必修書目3冊和選修書目1冊(選修3)。在內容安排上,《分子與細胞》模塊主要按照從物質到細胞、從結構到功能的順序,體現(xiàn)了生命科學中“結構決定功能”的基本理念?!哆z傳與進化》模塊主要從遺傳現(xiàn)象規(guī)律到本質遺傳物質的結構和功能,再到實際應用,體現(xiàn)出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研究思路,結構決定功能的理念仍舊貫穿其中?!斗€(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相對來說邏輯性不如前兩者強,但延續(xù)了從生物個體到生態(tài)系統(tǒng)、從微觀到宏觀這一主線。所以在學考復習期間,我總是將體系先展示給學生,如對必修2的知識體系總結如下:
根據(jù)這一體系,我會先解釋各個章節(jié)在此模塊中的地位和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然后再逐一復習各章的主要知識點,最后以例題攻破重難點。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我個人稱之為:體系—主干—枝末(System-Trunks-Minutiae,S-T-M)結構,此方法在教學中個人覺得還頗具效果。
二、教學案例
我從結果出發(fā),提問:親本中的性狀在F1中只出現(xiàn)了一種,說明什么,是丟了,還是隱藏起來了?為什么?
學生:隱藏。F2又出現(xiàn)。
提問:生物的性狀有時能顯現(xiàn),有時不能,說明什么?孟德爾怎么解釋?
學生:性狀分顯隱,由一對遺傳因子決定,產生配子時彼此分開,受精時又隨機結合。
因為是復習課,很多知識點學生都能聯(lián)系起來,所以,我的重點是讓學生得出結論,于是,我繼續(xù)追問:那如何用遺傳圖譜解釋3∶1的分離比?
學生自己列遺傳圖,在列遺傳圖的過程中,學生很明顯地就能得出結論,于是我請同學解釋。(以下是多個學生綜合得出的結論)
學生:由于豌豆是閉花授粉植物,親本應該是純合子(DD×dd),則F1是雜合子(Dd)。而F1在減數(shù)分裂時產生2種配子(理解了D和d),他們隨即結合的結果就是高莖:矮莖為3∶1。
提問:實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哪里?
學生:F1,產生了2種配子。
雖然學生在表述上有些不恰當,但是我相信他們已經理解了為什么會有當初的實驗現(xiàn)象,于是再來讀分離定律,學生就豁然開朗了。趁熱打鐵,我讓他們分析驗證解釋的測交實驗,很順利。接著,我完全讓學生自己解釋自由組合定律。他們的思路明顯就清晰了很多。
三、存在的問題
當然,這樣的教學方法還得視學情而定。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儲備、能力水平、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認知風格等都不盡相同,不同班級、同一班級不同的學生之間的差異往往也很明顯。所以,對同一知識內容來說,不同學生體現(xiàn)出的理解能力和速度上必然存在差異。我的方法在重點班效果很好,但在普通班效果差些。
總之,對于有效教學策略還得繼續(xù)探究,其勢必還要反復研讀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媒體技術。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重視與學生的及時反饋和交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心理氛圍。
參考文獻:
寶音圖.高中生物教學策略初探.科學導報,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