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準備,是對即將學習的新課程進行自學的過程。對于中學英語教學來說,培養(yǎng)學生預習英語的方法能夠提高課堂學習的針對性,通過預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學習習慣;教學效率;檢測方法
對于中學英語教學來說,課前預習能夠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同樣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指導中學生做好英語預習是十分必要的。
一、朗讀識記預習法
朗讀與識記是預習中最基本的方法,適用于各種學科和各年級。它只需要學生在課下利用十幾分鐘的時間將即將學習的新課程反復拼讀,并記住所學的生詞,通過多次試讀達到較為流暢的效果,并能夠根據自身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掌握文章內容。這種預習方法要求較低,不耽誤學生學習的時間,學生較為容易接受,但是也正是由于它簡單、要求低,預習效果往往也一般。
二、聽說訓練預習法
預習英語最為重要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聽與說,尤其是對于初中階段來說,更應該著重培養(yǎng)這兩個方面。對于初學者而言,聽說訓練預習法更加側重于模仿練習,例如邊聽英語錄音邊跟著模仿練習,對于字母的讀音,單詞的拼讀,句子之間的停頓與連貫都能夠得到很好的練習。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聽課文錄音大概了解課文的內容,并試著模仿,增強自身語感。
三、發(fā)現問題預習法
在預習過程中將重點和難聽問題記錄下來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把新課中要求學生自己掌握的內容與所學課程有關的舊知識相結合,讓學生通過預習的方式找出其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教師在教課過程中也可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尤其在復習過程中,更適合運用這種預習法,通過將所學的知識重新梳理并找出難點,是一種較好的針對性檢測方法,能夠使學生更加明白自身對知識掌握的程度。
綜上所述,英語預習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在預習過程中,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抓好學生規(guī)范性的預習,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與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從而使預習作用得到更好的發(fā)揮。
參考文獻:
[1]宮麗艷,王忠莉.談初中英語導學案中預習導學的有效性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1(12).
[2]王麗娜.“三段式”預習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