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頭發(fā)
“當孩子行為不當?shù)臅r候,我可以不是用糾正她行為的方法,而是用鼓勵來解決?”我有點納悶,但也非常好奇,心里還隱隱有個聲音,對魯?shù)婪颉さ吕卓怂沟睦砟钍终J可。
我開始在生活中嘗試用這種新方式,和女兒甄小美溝通。
以前我經(jīng)常贊美甄小美?!澳阏姘?!”“你好極了!”是我的口頭禪。甄小美三四歲時,十分討厭洗頭,為了給她洗頭發(fā),我發(fā)過脾氣,強迫過她,也想了很多辦法。其中一個辦法是,在她偶爾配合時,我贊美說:“你真是小區(qū)最棒的、最擅長洗頭發(fā)的小孩!”
一年多前,甄小美不再強烈討厭洗頭,我也不再想盡辦法贊美她。然而,有次我給她洗頭發(fā)的時候,她忽然問我:“媽媽,我還是小區(qū)最棒的洗頭的小孩,對嗎?我比xx洗得好,對嗎?”
這兩個問題,仿佛當頭一棒!讓我一下子想起德雷克斯說的另一句話:“贊美像糖果,太多會讓人上癮。對發(fā)展個人價值的認知,弊大于利。”幸運極了,這時候我已經(jīng)掌握了鼓勵而不是贊美的方法,我對她誠實地說:“我沒有給xx洗過頭發(fā),我不好說?!?/p>
“但你說過我是小區(qū)洗頭最好的小孩!我就是比她洗頭發(fā)好!”甄小美急了。
“以前媽媽說你是小區(qū)洗頭最好的小孩,那是因為我想讓你配合洗頭發(fā),故意夸獎你。其實我并沒有調(diào)查過所有的小孩。我不應該那樣說,那是不準確的話。”
“好吧,媽媽?!碑斘野褜嵲捳f出來,甄小美也自然地接受了。我的一位好友媽媽說:孩子信實話。
“雖然你不一定是小區(qū)洗頭發(fā)最好的小孩,”我接著說,“但你現(xiàn)在洗頭發(fā)的情況和以前很不一樣?!?/p>
“怎么不一樣?”甄小美眼睛亮了。
“以前只要有一點水流到臉上,你就會大叫、抗拒。你甚至不讓我碰你的頭發(fā),說很多‘no!no!’,有時候也會哭。”我努力思考甄小美現(xiàn)在洗頭的細節(jié):“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時候你不介意水流到臉上,你學會了‘芭蕾舞姿勢’洗頭,你踮著腳,挺起胸,向后仰頭,身體向后彎成一個C,水就不會流到你的臉上。有的時候你不用芭蕾舞姿勢,而是用海綿捂在臉上,即使很多水流下來,你也不害怕。還有的時候,你甚至什么都不用,只是閉著眼睛,讓媽媽隨意用水沖洗。這些辦法都讓給你洗頭的過程比以前順利,比以前快?!?/p>
“我還可以把身體全部躺進洗澡盆里,捏著鼻子,這樣頭發(fā)也全部進入水里!”甄小美也講得具體而清楚。
從那以后,再給甄小美洗頭發(fā)的時候,她要么用“芭蕾舞的C”向后彎著身體,要么捏著鼻子全部身體浸入水里。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大叫和抗拒。
去年夏天,甄小美自己摸索,學會了游泳,還在泰國的深海里浮潛,她不再怕水流進眼睛里。洗頭發(fā)的時候,她任由淋浴頭的水澆在頭上。我非常欣喜,但沒有贊美她,只是就事論事,給她鼓勵:“現(xiàn)在你洗頭發(fā)的時候,不用彎腰,也不用捏鼻子,也不用海綿捂著臉,現(xiàn)在洗頭發(fā)用的時間,比春天時少了好幾分鐘?!?/p>
甄小美很踏實地說:“媽咪,因為我找到方法,找到了水流在我臉上的時候,我還能呼吸的方法。有的水不從我的鼻子前面流過去,只從臉上流過去,那時候,我就可以呼吸!”
包餃子 煮餃子
甄小美喜愛餃子,更愿意包餃子,她4歲左右開始學習包餃子。剛開始,和大部分孩子一樣,她包的餃子到處開口,大小不一,歪歪倒倒。很多次,我?guī)缀跞滩蛔≈赋鏊貌缓玫牡胤健?/p>
這時候,我會想起德雷克斯的話,然后告訴自己:要鼓勵孩子,而不是打擊孩子。
于是,我讓自己“睜開鼓勵的眼睛”,看到她好的地方,例如“這個餃子左邊這個角,捏得很結(jié)實”,“這個餃子和那個餃子的大小一樣”,“這次頭發(fā)上沒有沾上面粉”……包了四五次餃子后,甄小美開始自己留心,應該放多少餃子餡餃子皮就不容易破,兩只手怎樣拿,餃子不容易被捏扁,怎樣讓餃子“站”著而不是“躺”著。
當她做出小成績時,我也沒有贊美她,而是真誠地詢問她:“怎么想出來的?你的感受是什么?”她像一個小科學家似的,拿起她的餃子,“多角度”地解釋她的辦法。
過了幾個月,甄小美包出了基本均勻,能站立的餃子。
很快,甄小美提出要自己煮餃子。我想了想,有可能發(fā)生什么危險呢?被開水燙到。那么,我要阻止她嗎?不要,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
我?guī)矫簹庠钆赃?,讓她站在小凳子上,一邊下餃子,一邊告訴她:“你看,下餃子的時候,開水會濺起來,媽咪的胳膊比較長,手的力氣比較大,端得穩(wěn),所以不容易被燙到。但你還跟媽咪不太一樣,有可能會燙到你。”
甄小美沒有說話,一直在觀察。
我接著說:“但我知道你想嘗試。”甄小美使勁點頭。我問她:“那你看看,有什么辦法會不被開水燙到?”問完這個問題,我自己也開始想——這個問題不是希望嚇倒她,而是我真心想解決,也真心相信她有解決的能力。
甄小美想了一會兒,沒有答案。我也沒有答案。她扭著頭看廚房,忽然,她從小凳子上跳下來,然后把小凳子搬到掛廚具的地方,站上去,摘下來煮湯的大勺子:“媽咪,我有辦法了!”
她把幾個餃子放進大勺子里,然后再用勺子把餃子下進開水鍋里!
我驚喜極了,摟著她用力親了兩下。我問她:“這個辦法很奏效呀!果然不會燙到你。你覺不覺得很為自己驕傲?”
甄小美笑起來:“我有一點點為自己驕傲。我現(xiàn)在想要開始煮餃子!”
讓孩子成為主角
當孩子經(jīng)常聽到贊美時,孩子會覺得開心、興奮,會笑出來。孩子聽到鼓勵時,則很少有這些強烈的感覺,而是踏實、自然、平和,常常只是微笑。
正如德雷克斯所說: 贊美像糖果,太多會讓人上癮。對發(fā)展個人價值的認知,弊大于利。
我以前從未想過兩件事:一是我對甄小美那些華麗的贊美,可能對她不一定有好處;一是即使甄小美有不當行為,我也可以通過鼓勵來解決?,F(xiàn)在我能明白:甄小美做得好,那是她的事,她是事情的主角,我不需要通過說“你真棒”、“媽媽很開心”,讓我的感覺和標準,取而代之成為事情的主角。我需要退后,退到孩子的身后,讓孩子做回這件事的主角。
我只需要關注甄小美的感受,觀察她的行為,幫她說出來,讓她看到。這就能產(chǎn)生足夠動力,漸漸化成甄小美自己的內(nèi)在力量,讓她往前走。
鼓勵,幫助孩子對自己性格的長處和能力進行發(fā)展,培養(yǎng)自信,而不是他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