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動解鎖
你把你的密碼都轉了一遍。
它們會講述秘密。對你最重要的那些事情,你以為無法解釋的那些東西。藏在你內心的夾層里的那些詞語和數字。
你女兒的名字。
你女兒的名字的倒寫。
你女兒的名字的倒寫加上她的出生年份。
你女兒的名字的倒寫加上她的出生年份的后兩位數字。
你女兒的名字的倒寫加上今年的年份。
它們不斷變換。它們在頭腦中模糊一片。每天你都要把這些記憶的絲弦敲響三四次,好登錄家里的筆記本、辦公室的筆記本。電郵、Facebook、聲訊留言。航班積分賬戶。每個星期,你都要被要求修改密碼至少一次,以提高安全性。每次看到安全指數從紅色變成綠色你就會有一種道德感。
你的故鄉(xiāng)的倒寫。
你的故鄉(xiāng)加上你的出生年份。
你的故鄉(xiāng)的倒寫加上你的出生年份。
“奧拉夫,1970年2月。”
如果你忘了還會有提示。媽媽的娘家姓。第一輛車、最喜歡的顏色、初中。
你吻過的第一個女孩———只能填一個。
第一個男孩。
這些提示就是密碼嗎?
“別磨嘰了?!?/p>
第一次做愛。你記得那個年月日。是整的年份還是最后兩位數字呢?
你聽過第一場音樂會?
你出生的醫(yī)院的名字。
你很好奇是誰寫的這些提示。總得有人來寫的。注意:請勿將同一密碼用于一個以上賬戶。
第一個電話號碼的最后四位數。
第一張工號牌的最后四位數。
你女兒的閨蜜的名字的倒寫。
你的老板的名字。
你的第一個老板的姓氏加上你的出生年份。
……
如果你把你所有的密碼都打出來,它們的整個沉默的歷史,它們會填滿一本書讓你一分鐘就讀完。
你的手機號碼的最后四位數的倒寫。
最喜歡的球隊。
最喜歡的球隊的倒寫。
“塞巴斯。”
寵物的名字。
你認識一個家伙養(yǎng)了條狗叫塞巴斯。你認識兩個家伙都有條狗叫塞巴斯。他們都不喜歡對方。那兩個家伙是這樣的。那兩條狗,誰知道呢。你非??隙ㄓ幸粭l是母的,另一條是公的。
寵物的名字的倒寫加上今年的年份。
最親的親人———就是永遠不會放棄你的親人———的名字加上今年的年份的最后兩位數字。
大小寫混合。
六到八個字符。
十到十四。
“別磨嘰了?!?/p>
數字和字母混合。
至少有一個標點符號:#、%、*、!。
爸爸的故鄉(xiāng)。
媽媽的娘家姓的倒寫。
讓你念念不忘的那個女同事。
那個女同事的名字加上今年的年份。
那個女同事的名字的倒寫。
那個女同事的名字的倒寫要用小字母再加上今年的年份的最后兩位數字。
……
密碼對機器來說毫無意義。機器只放你進去做你要做的事情。它不判斷。它不在乎。
你的密碼顯示為一串圓點。
最喜歡的電影。但這總是會變的。
《迷魂記》。《土撥鼠之日》。
最喜歡的男演員。
讓你第一次勃起的女演員,倒寫,加上今年的年份。
高中的最好朋友。
大學的最好朋友。
“別磨嘰了。”
你最后一次見你女兒的年份。
你最后一次見你女兒的年份加上她的名字。
你辦公室的電腦上有一個文件叫做“密碼”。但是如果你忘了密碼又怎么登錄你辦公室的電腦呢?
她最喜歡的玩具。
她給她摩托車取的名字。
在大學時第一個跟你約會的女生的名字倒寫小字母。
《小店情緣》?!端3?6》。
第一位親人去世的日期。
爺爺的名字倒寫加上出生年份。
你終于學會怎樣自己拉屎的年份。
《公民凱恩》?!渡裉斤w機頭》。
第一次領圣餐的年份加上牧師的名字。
“別磨嘰了?!?/p>
最喜歡的作家倒寫小字母但中間那個要大寫沒什么理由只是隨意的。
你住在那里長大的房子的街牌號。
你不想說話的親人。
你不想說話但喝醉了又想發(fā)短信的親人的配偶。
“別磨嘰了。”
……
你的姓氏的倒寫加上你發(fā)覺自己在赫泰爾大街狗屁角落的提款機前被一根槍管頂住你的肩胛骨中間的這天的年月日,拿槍的家伙跟了你一路,腳有點跛,是個穿黑色風衣、戴比爾斯隊球帽的大塊頭,他緊隨你身后,像個影子一樣沉默,這個把死白眼藏在五塊錢的太陽鏡背后的大塊頭已經拿了你的手機和錢包還有你先前以為是個好主意才跑出來買的一瓶酒,都晚上十點鐘了,她說她想在屋里待著但你卻說你會很快的,散散步也挺好的,所以,你就出來了,呼吸到夜晚的新鮮空氣了,為什么不拿點現錢好下周用呢?
大塊頭手握一把很硬很硬的槍嘴里說著“密碼”、“快”、“別磨嘰了”。
思想和回憶
一
二〇〇八年的時候,我的第一本小說《一棵長在巴格達的樹》出籠,書商打發(fā)我到西海岸做巡回推廣。有時人潮洶洶,有時沒甚鳥人。不過呢,最好還是能見見我的讀者。也許我不該說成“我的”。大部分人根本沒看我的書。雖然只是本小說,大多基于我聽說來的材料而不是親身經歷,但我也要信心滿滿地當面跟所有人說我寫的是回憶錄,而且我眼前翻開的每一頁,吃過每一塊皮塔素餅子,以及思想過的每一個思想,都是真實的。沒誰在乎這本書,真的,頂多關心一下我在伊拉克過得怎么樣,還有我現在對戰(zhàn)爭持什么立場以及我是不是還想回去。
聽眾一般都年紀偏大。男人長得所謂的膀大腰圓。女人也一樣。
我發(fā)現我喜歡在書上簽名了。我是說,真實的筆尖與紙張相摩擦那一部分。我開始給我的名字后面添上一個和平標志。我肯定跟人握了幾千次手。
二
那個周末,我就有點抓狂了。在西雅圖,我早上六點鐘就要起來接受一個洛杉磯電臺的連線采訪。但干嘛非要六點鐘?幾個城市都在同一時區(qū)吧。這種時候肯定沒人聽電臺的,我想。掛掉電話之后,我都還不敢確定這個采訪是否真正發(fā)生過。她當真有問過我身體怎么樣、吃了什么以及我還腰疼嗎?我是不是有可能打了我媽媽的電話,出于本能,或者不過是一場夢罷了?我常做這樣的夢,以為自己已經醒了,但實際上還睡著。我常夢見我已經拍停了鬧鐘,一遍又一遍地拍,直到我終于跳出睡魔的爪掌,心懷感激,大口喘氣。
三
在波特蘭,我的經銷商喬納斯帶我去一家以海味羊肚煲和手打幸運餅出名的地方土菜館吃午餐。他看上去跟我一樣茫然,同一副眼眉和耳朵,這讓我覺得既煩心又舒心。吃飯時他告訴我,俄勒岡州當初設立時是一個白人專屬州。
“噢,虼螂,”我脫口而出。
“什么?”
“俄勒岡的一個換音?!?/p>
“太夸張了,哥們。我在這兒住了十三年,但我從沒想過可以這樣的。我猜這就是你能當上作家的原因了。”
我們上了汽車。喬納斯跟我大談他接待過的其他作者的八卦,滿桌滿碟的,哪個??崂?,哪個擺派頭啦,哪個又臭烘烘啦。然后他問我想不想去某個公園跟他的朋友們一塊玩超級飛盤。我早累壞了,而且懷疑這是不是某種測試呢。如果我說不,他就會告訴下一個路過此地的小說家我是個怎樣怎樣的自以為是、臭不可聞的大飯桶。
我假裝沒聽見。電臺上正說到一個名叫弗農·伯蒂利的科幻作家剛死了。他寫了超過一百本小說。
“喂?”喬納斯問?!澳阌X得去玩飛盤怎么樣?”
我說了我的腰疼,并引述那個不靠譜的洛杉磯電臺采訪為證。
喬納斯把我載回了我的酒店,然后我在那兒努力用押花信箋寫封信給一個名叫Mercy Pang的女人。紙張真漂亮,所以我就犯了寫作障礙,然后睡了三個小時的午覺。醒來時,我望著天花板,心里琢磨我這是在哪兒呢。天花板上有一塊層層重疊的圓形光斑,窗外某個地方水池的反光。我看不清床對面巨大的扶手椅,也看不清冰桶、地毯、窗帷。聽不到一點聲音。這樣的情形大約在1979年也發(fā)生過,那時我住在我從小長大的屋子里,躺在沙發(fā)上,想象我十歲的時候會在哪兒,二十歲呢,三十歲呢。這是我從前愛玩的游戲。有時我會想著一個詞或一個形象,然后使用腦電波把它發(fā)送給未來的我。那么,現在的我能不能發(fā)一條信息回去給我從前所是的那個男孩呢?我不太確定他是不是還在那兒。
四
在伯克利,我在一家書店的跨性別大聲講晚會上朗誦。那家書店看來不屬于傳說中的伯克利書店。它更像一個在墻邊擺了些書架的警察局。我不是跨性別人士,夠衰的,但只有這里才能讓我的評論家們都串到一塊兒。進門的時候我還在想,也許到場的人都是跨性別吧,或者起碼其他的朗誦者有可能是。我把所有的男生設想為女生,女生則為男生。
咪咪,晚會召集人,上了講臺給我作介紹。我的名字不算很難念吧,但她還是發(fā)錯音了。我即刻想到:加拿大人。她的樣子就像嘴里會說英語但是第三思維卻總還是法語的那一類人。
我的朗誦用的是一種不自然的低嗓門,我想這樣也許會讓我聽起來更跨性別一點。不過也沒什么大用,因為我選讀的片段實在是不合時宜。這段是講有一幫藝術騙子摸進了巴格達博物館的地下室,試圖用高仿贗品偷偷地換掉真正的美索不達米亞文物。他們來得真不是時候。街上的巷戰(zhàn)正打成一團。爆炸聲把建筑震得搖搖欲墜,結果,他們也搞不清哪個圣像哪個水罐是兩千年前的哪個又是上周剛從窯里燒的了。他們草草收場,把一攤子都丟在了那里,真真假假。
五
后來,咪咪請我喝了一種瓶簽上印有如尼文的小窖釀酒。
“你是加拿大人?”我問。
“很多人以為是呢,”她說?!拔也麓蟾攀且驗槲业募y身。”
“什么紋身?”
她轉過身去掀開她的襯衫。剛開始我還以為是一塊紅酒印漬,但后來才確定是個楓葉。
“我就喜歡楓葉,”她說。
“你是跨性別人士嗎?”我問。
“你喜歡我是嗎?”
我聳聳肩。
“我有一只玻璃眼球,”她說。“我跟你還不熟,而且我的手很臟。不然我可以取出來。”
“哪一只是玻璃的?”我們互相對視。
“猜猜,”她說。
“左邊?!?/p>
“我的左邊還是你的左邊。”
“你的?!?/p>
“有?!?/p>
“是說對了的有還是右邊的右?”
“有就是有唄啊?!?/p>
“等等。我看?!?/p>
“有。”
“什嘛?”
“跟我來,”她說。
六
當晚咪咪載我去了洛杉磯。她總之是要去的,她說。在休息站她取了她的玻璃眼球出來然后戴上一個海盜眼罩。我應該提出換我開車的,但我一直沒學會手動擋。在后座上有一個大鳥籠子,里邊是她養(yǎng)的兩只烏鴉,思想和回憶,兩鳥一路都在互相說著你好。我指的不是嘰嘰呱呱說烏鴉話的你好,而是說人話的你好。它們一遍一遍地說個不停,“你好,你好?!彼鼈兊穆曇粝袷莾蓚€糊涂老頭,很高興又再見面了,盡管他們一秒鐘之前才剛見過。咪咪這次是要把兩只鳥送去給她哥哥?!八鼈冊揪褪歉摹!?/p>
“你哥哥做什么的?”我問。
“他是個科幻作家,”她說。
“我知道的嗎?”
“應該不會。他還沒出過什么呢。就是個網絡寫手。”
“你知道弗農·伯蒂利死了嗎?”我問?!八蓪懥顺^一百本書。”
“大概有五本這樣還不錯的,”她說,但她想不起是哪幾本了。我望著車前燈在夜色中切開的道路。收音機關了,后座上可以聽到思想和回憶在睡夢中嘆息,是夢見了它們一路穿行在烏鴉的失意之中吧。
七
我在洛杉磯的大型朗誦會被取消了。我來到那家名為圖書方舟的店子,提前了半小時,但他們告訴我房屋滲水嚴重,而且,再說了,我的書也還沒運到呢。一個借口,我可以相信他;兩個就顯得太過于掩飾了。經理也對這一切感到為難于是就說我可以隨便拿本書,只要不是藝術書籍。
“別擔心,”我說?!拔也幌矚g藝術?!蔽医洺f些不知所謂的話,只是用來填補沉默而已。但過后我又覺得我大概就是那樣想的吧。
我徑直走到科幻小說區(qū)查作者姓氏排序。在架上弗農·伯蒂利的作品只有一本薄薄的小書,兩邊的空檔表明他的去世促進了銷售。書名叫《小心輕放》。
我在圖書方舟的咖啡廳要了一塊松餅然后下到唱片店但是什么也沒買。我打了咪咪的電話但是她沒接。她的彩鈴聲是思想和回憶在說“你好?!?/p>
“你好,”我說,跟烏鴉對話多過跟咪咪?!霸僖??!?/p>
八
第二天早上我?guī)闲殴{去了酒店的游泳池。整個旅途上我都在努力地想寫一封該死的信給Mercy Pang。我已經有四頁紙寫得開頭失敗了。她正在北達科他州參加一個為期六周的封閉寫作營。那里沒有電話服務,沒有互聯網。唯一的聯系方式就是寫信了,而且既然我要出差這么久,那向她告知行蹤也是我的本分。但我真是想不出有什么好說的。我們還在東部的時候把事情都處理得太曖昧了。沒什么經典劇情,只是有一封她發(fā)來的電郵說,“我想我喜歡男人?!?/p>
太陽照了過來,我可以看到它在泳池底部編織著晃動不定的網絡,光線在水里波動。我把這些寫到信里然后又在紙上劃了一個大叉。我那些失敗的開頭一看上去就像是別人寫的。我想就把這些都寄給她吧,我的棄絕信札。Mercy太了解什么叫放棄了,而且她還是個認證專家,不光是在開頭方面。她是我所見過的最聰慧的人,但是她從來沒把任何事情做成。她總是聲稱她太累了然而上床睡覺又有困難。連睡眠也是個失敗。晚上她要戴眼罩,用海綿球塞住她的耳朵,還要把白噪音催眠機開到最大檔。但她還是翻來覆去,煩躁不安。
泳池里有個人在展示流暢的蝶泳,一個來回又一個來回,那么順滑,她,或許可能是他,都不像是人類了,更像是一座巨大的生物鐘的一部分。我拿出一張新信箋寫道,“親愛的Mercy,”然后就任由它那樣了。
九
《洛杉磯時報》的一個記者跟我約了中午餐采訪。我們原定的見面地點是一個叫巴尼綠草的館子,就是紐約著名的巴尼綠草的分店,位于巴尼百貨頂層,這個也是紐約著名的巴尼百貨的分店。我在等著那個記者出現。他或她的名字叫萊恩。上網搜索也只能看到萊恩報導過的人的照片。
最終我獨自坐了下來,打開我那本弗農·伯蒂利的書,一個由中篇小說組成的三部曲。第一部,一位勇敢的空間冒險家從行星級巨型浮城Terraplex出發(fā),終于來到了已知宇宙的邊緣。他已經航行了一萬年,不過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冷凍著的。他愛過的所有人都早已死去千百年了。接下來他將穿入一個未知領域,完全超出人類以及外星人的認知范圍。他做好了準備,閉上眼睛。先是傳來一種聲音,像是薄膜破裂了那樣。然后他看向顯示屏。他的金字塔形飛船漂浮在明光中。他后面的東西在顯示屏上看著像是一個巨大的嗶嘰色郵包,一個尺寸無限大的包裹。他還看得見上面有個星形的孔洞,他的飛船就是從那里出來的??锥聪路?,用幾千米高的通用語字母印著一行大字:小心輕放。
十
三點鐘我搭出租車去洛杉磯機場。我的行李有一噸重。半路上,交通堵塞,就跟攪面機被拔掉了插頭似的,所以我又重新開始另寫封信給Mercy。我跟她說了在西雅圖、波特蘭、伯克利的事,還有跨性別讀者群以及戴眼罩的組織人、兩只名字真逗的烏鴉。我告訴她在答問環(huán)節(jié)想要不說謊真是難事啊,因為人人都設想我是在伊拉克戰(zhàn)斗過的,但實際上我只是個隨軍通訊員———也不是那種敢碰硬仗、查真相的大牌記者,不過是個《雪茄迷》雜志的寫手罷了,為該國的保濕煙盒市場前景弄點小思考文章。我給Mercy寫了“噢虼螂”的笑話,還有酒店泳池的蝶泳藝術家。
簽上我的名字之后,我畫了一個和平標志。這是我到目前做得最好的了。我把頭往后仰著,看著窗外的云。我又有一瞬間想起了我九歲時的情景,我當時坐著爸媽的旅行車去上小提琴班,心里彷徨著不知道生活會把我?guī)畏健K盐規(guī)У竭@兒了。還是同一個人,一個經歷了時間的身體。要到哪里為止呢?在我上方有兩只鳥兒在空中翱翔,盡管我知道它們并不是思想和回憶,但我還是在信中加了一句附言說它們就是的。
兩臺手提電腦
一
在我的生命中有些東西已經改變了。應該說,在我的臉上。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時候發(fā)生的。我的五官似乎正在慢慢地往下滑———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小部分甚至要往北的樣子。并不是說我整天老在琢磨這種變遷,只是我經常會在照片上、在鏡子里察覺到改變。驚悚中,我的臉又慌亂地湊成一堆,眼睛縮回原處,鼻子繃直,嘴唇不再耷拉。
二
但確實一切都在改變。Cortright,我十四歲的兒子,想當搖滾歌星。但他既找不著調門又沒有節(jié)奏。他已經試過了吉他、鍵盤、鼓、小號、小提琴。他再也不喜歡被叫做Cortright,Cort也不行。他討厭他的名字,現在他想叫做C-Love。他說,最好永遠也別叫我。他是個怪孩子,但這還不算最糟的了。
三
我妻子離開之后,我自己一個人去玩了次地中海巡航。那邊冷得離譜,我極少離開我的船艙,吃飯也不出去。我以前從沒玩過巡航,但我想,對Linda的離去這種戲劇性的改變要用另一種戲劇性改變來抵消———比如出?!袷莻€好主意。有時,在兩個錯誤之間可以產生一個正確的。真是個餿主意。我都不知道我當時是怎么想的。我肯定是腦子壞掉了。
四
Linda離開我去跟了Cortright過去的鋼琴教師,是個女的。我不知道我對這種事有什么感覺。好吧,我感覺很糟,但感覺很糟這種感覺的準確含義是難以捉摸的。我有過想把她搶回來嗎?難道Linda一直都更喜歡女人,但要是這樣的話,她起先為什么又肯跟我結婚呢?也許是因為我很娘娘腔。我不這樣認為,但這是有可能的。
五
順便說,我也著迷過Cortright以前的吉他老師,也是個女的。她總是穿一件扎染的舊襯衫,前襟圖案有點像“螺旋防波堤”。她最喜歡的樂隊是Moby Grape。她的年紀剛有我一半大,但相貌和舉止像個老嬉皮士。
六
等到我們都明白Cortright沒有音樂天賦的時候,我們就退了小課。我們覺得他可能更想去學體育吧。這個也失敗了。有一天,他說他喜歡電腦,然后Linda就帶他去機場那邊的社區(qū)學院報了個班。我把我的舊手提電腦給了他。他基本都是在看YouTube,他喜歡的少年流行歌曲,用手提電腦小攝像頭拍的各種鬼臉。
有一次我請了病假在家,我登錄進去就看到他給那些短片發(fā)的負面留言。我說負面的意思是下流。他留言的署名是CLove2012。那時才二〇一〇年。難道說到了二〇一二年就會有什么事情要發(fā)生么?
七
Linda和她的伴侶住在跟我同一個街區(qū)。準確說,她們差不多就在街對面,在我這棟正對面再過去一點的褐石房子里。她們沒裝窗簾。這樣的角度我剛好可以看到她們屋里的一些擺設。在亮燈的時候。燈不是總亮著的。
八
我也不是每天晚上都看。剛開始確實是的。我每個小時都在看。我所能做的也只是看看而已。我極少看到Linda,但要是看到了我會血脈賁張然后覺得我要暈倒了。她看上去真美,從這種縮微視角。仿佛歲月從她的年齡中剝去了似的。但與此同時,我的臉卻在變形,慢慢地失去勻稱。
我不知道該怎么辦。這樣做有犯罪感但又刺激不已。有一次Cort走進房間見我正站在窗戶邊上,穿著條褲衩。
“那不是媽媽,”他說。他兩邊跑的,一天跟他媽,一天跟我。
“什嘛?”
“你在瞧著的地方啊。她住二樓呢?!?/p>
二樓藏在帷幔中。
“你確定?”
“那里是Chung-Ruiz家。媽媽是醫(yī)生。爸爸也是個醫(yī)生?!?/p>
“他們有孩子嗎?”
“有個小孩兒叫Raoul?!?/p>
“那我是在偷窺Chung-Ruiz醫(yī)生啊。她長得像媽媽嗎?”
“不太像,”我兒子說。
我覺得我的臉又往下掛了些。
九
Cortright———對不起,我沒辦法叫他C-Love———去跟Linda和那個鋼琴教師住的時候會帶上他的手提電腦。他在那邊有個小房間,堆滿了各種他玩不動的樂器。有時他會跟我打Skype。圖像不穩(wěn)定而且聲音也吱吱嘎嘎的,所以我們沒幾分鐘就掛了。
我不知道問題是出在她們的網絡還是我這邊,或者我們是不是在同一個網絡上,或者網絡到底是個怎么回事。而Cort的臉會變成金屬化,有些地方發(fā)灰、有些地方發(fā)綠,然后一塊一塊的圖像會往下掉,就好像我要看到了他的頭顱骨似的。
同時,我也在他眼前崩碎。不過他的說法是,我身后的房間越來越亮越來越亮,漸漸地我就在墻壁上消失了。
十
昨晚,我下班回家然后打開新聞。我兒子已經回了他房間,沉迷在音樂中。我要看一下電子郵箱,盡管我半小時前離開辦公室之前已經看過了,更別提從辦公室到地鐵的路上了,二十五分鐘前,還有從車站走回我家公寓的時候,才剛三分鐘。
沒有我期望聽到的消息。我猜我是在等待聽到某個我并不期望的人的消息。
CNN在背景聲里嗡嚶,混著Cort的acid loops。我往微波爐放了個速凍卷餅然后隨手按個時間單位。我的電腦正開著,但它并不是放在我平常的書桌上。我看到了一個過去從沒見過的空間。Linda從屏幕這頭走到那頭,等她把四邊都走完之后就消失了。她說著些什么,但我聽不見。她看上去并沒有特別美麗或光彩,或者有任何不同的。她并不顯得更快樂或更悲傷。她看上去完全跟從前一樣。然后屏幕又發(fā)花了,一塊灰、一塊綠。
Cortright從他的狗窩冒了出來,說他把他的手提電腦丟在他媽媽那邊了,他要過去拿。我告訴他晚飯在微波爐里;他最好在冷了之前吃掉。我要去繳費再買些時間,看看Linda她本來真正的樣子。有些東西我再也看不到了。
艾德·帕克(Ed Park),美國青年作家,一九七〇年生于水牛城,韓裔(原姓樸),畢業(yè)于耶魯大學英文系、哥倫比亞大學作家班,現為哥大駐校作家、兼亞馬遜出版部小說主編,第一部長篇小說《休大假》(Personal Days,2008)廣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