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靜美,泉城的春天卻總是匆匆的。還沒開始感受草長鶯飛,已是花開荼蘼的暮春時節(jié)。
姹紫嫣紅,過去就過去了,在泉城濟南,我們只能以一場清麗素雅的茶會“清和濟濟”,去追憶春天的芬芳,以及那種屬于春天的味道。
《封氏聞見錄》曾載:“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xué)禪,務(wù)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zhuǎn)相仿效,遂成風(fēng)俗。
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由此可知,濟南的靈巖寺,是北方茶道和禪茶文化的祖庭。在茶文化和飲茶習(xí)俗最早向北傳播的過程中,有著兩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濟南亦是其最重要的發(fā)源地。
記憶中的濟南,曾是“一域山色半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薄昂S掖送す牛瑵厦慷??!弊鳛槊康脑?,瀹茶趵突泉后,寫下了“一派遙從玉水分,暗來都灑歷山塵。滋榮冬茹溫常早,潤澤春茶味更真”的詩句。一代詞后李清照,是濟南泉水滋養(yǎng)大的姑娘,“生香熏袖,活火分茶”,煎煮出宋代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與人格理想。
甲午春日,國內(nèi)諸多愛茶雅士,云聚泉城,布茶七席。汲泉南山,活水活火,共享一盞新綠,便應(yīng)了蘇軾的茶詩“永日遇閑賓,乳泉發(fā)新馥。香濃奪蘭露,色嫩欺秋菊。”清泉邊的一杯茶,可抵三百霧霾、十年塵夢。
“清和濟濟”泉城雅集,是一千年后北方禪茶祖庭里的一點星火。借助這點光明,沿襲傳統(tǒng)祖制,做精良茶,真實踐行茶文化,便如濟南的泉脈汩汩流出,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