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喝茶時裝腔作勢、特立獨行,將各種故弄玄虛的行為包裝成為“文化”和“風雅”,卻也算是一門“祖?zhèn)魇炙嚒绷?。古時,就有許多“茶人先輩”為咱們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為榜樣。其實,細細究來,現如今咱們這些后輩們各種喝茶裝蒜的本事,竟然大都是在拾古人牙慧。
諸位如若不信,請看本刊下邊所舉事例,看看是否能與身邊那些喜好“故弄玄虛”的“茶人”朋友對上號?
吐蕃論茶
人物:常魯公
唐代的李肇在《唐國史補》中寫到過一篇和茶葉有關的藏地故事:吐蕃王朝日漸強大后,曾侵入四鄰各國,兵馬到達中原王朝的邊州,獲得茶之類的物資,運回吐蕃本土。但是當時的吐蕃人還不知道此物的稱謂,也不知其用途。
有一次,唐朝一個叫常魯公的大臣,出使吐蕃,烹茶于帳篷之中,吐蕃贊普甚覺奇怪,便問:“這是何物?”常魯公故作深沉的答道:“此物乃滌煩療渴,所謂茶也?!闭l知贊普聽后恍然大悟,點頭說:“我也有此物!”便命人拿出七、八種茶來,擺在常魯公面前,——指出:“此乃壽州的,這是舒州的,靳門的……”
也許常魯公本是想在吐蕃人面前賣弄一番,誰知卻被吐蕃贊普巧妙地反諷了。這究竟是誰打了誰的臉?
雪水烹茶
人物:陶谷
故事的主人公陶谷,為人頗有文名,宋初曾任翰林承旨。此人在歷史上風評不佳:為人自負、道貌岸然但行為不端。
一天大雪,陶谷命姬妾辟寒取雪水烹茶。只是取雪水烹茶倒也沒什么,據說用雪水煮的茶會更好喝。當然,也是那個時候的雪沒有受到什么污染。然而此公取雪烹茶似乎賣弄的成分估計比較多。他問辟寒:“黨家有此景否?”(這里說的黨家,是指黨進,宋初名將,時官任侍中,地位家財皆超于陶谷。而辟寒曾為黨進姬妾,后入陶家。)辟寒答曰:“彼粗人,安識此景?但能于銷金帳下,淺斟低唱,飲羊羹美酒耳?!碑敃r的宋人,尤其是東京汴梁人,崇尚的是富貴奢華的生活。與黨進的銷金帳下淺斟低唱相比,陶谷自命不凡的賣弄自己取雪烹茶的“風雅”,就顯得寒酸氣十足。辟寒可謂是十分機巧的暗諷。
“哭”茶
人物:歐陽修
歐陽修入朝二十余年,升任參知政事后,方才獲得一餅小龍團茶,企盼已久,一朝見賜,令他百感交集。而在為蔡襄所撰《龍茶錄》寫的《后序》中,他還特地將此次分得小龍團之事予以敘說。
然而他卻長久以來都沒將這餅小龍團茶飲用,而是在家中時常拿茶觀賞。最為好玩的是,每一次捧玩,都令他涕泣不已。按照歐陽修所說,這餅小龍團竟是被他反復傳玩到餅面上已被撫摸得顯出了凹陷,仍不舍得烹試。
大概是覺得歐陽修這樣做有點虛假,并非是真正愛茶之人所為。宋人唐庚后來對歐陽修珍藏小龍團茶之舉頗不以為然,在《斗茶記》批評說:“吾聞茶不問團筠,要之貴新……自嘉佑七年壬寅至熙寧元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閱三朝,而賜茶猶在,此豈復有茶也哉?!?/p>
梅花雪水
人物:妙玉
在曹雪芹的筆下,妙玉可謂是喝茶時故弄玄虛的“集大成者”。
先從妙玉敬茶說起。“只見妙玉親自端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龍獻壽的小茶盤,里面放了成窯五彩小蓋鐘,奉與賈母。”此間茶具之款式精致復雜不提,單是“成窯”二字已令人咋舌?!百Z母又問:是什么水?妙玉道:是舊年蠲的雨水?!爆F代人都知道,這雨水先不論是否干凈,單說放了一年,也不知這水里頭滋生了多少微生物和細菌。拿來泡茶,說不定還真是“別有一番滋味了”。
“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統(tǒng)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合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清淳?如何吃得?”
這段文字里,妙玉將故弄玄虛的本事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先是鄙視了下林黛玉竟是個連水都嘗不出來的大俗人。再看看這個珍貴雪水吧,“五年”、“埋地下”,那水難道聞著都沒味?而且今年夏天還開過?。棵钣袼尤贿€能喝了沒事?不知道是我們現代人的體質太弱,還是妙玉的口味“太重”?而且最妙的是,妙玉最后那幾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清淳?如何吃得?”然而,就是這“如何吃得”的“隔年蠲的雨水”被妙玉剛剛恭敬地奉給了這個家族中地位最高的賈母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