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是臺灣獨有的產(chǎn)物,源于1949年國民黨撤退來臺為安置來自大陸各省的軍人與家眷,所安排的大批厲舍或新建宿舍,依軍種、階級與特性,分別群聚于一定范圍所形成。早期用地大多為日本殖民時期或日本移民村所遺留之地,而房舍部份來自舊有建筑,大部分則為戰(zhàn)后所興建。在眷村命名上,名字中有“陸光”多為陸軍眷村、“憲光”為完兵、“明駝”是聯(lián)勤單位,空軍多為“大鵬”與“凌云”等名。由于眷村居民來自各地,也帶來了家鄉(xiāng)特色料理,集結(jié)了中國大江南北的人文風情,因而形成了特有的眷村文化。
在臺灣最南端的屏東,也有不少眷村,且因殖民時期屏東在空軍的特殊定位,眷村大多為空軍總部列管。全市十九個眷村中,至今保留71棟眷合,是南臺灣眷村建筑群保留最多的地區(qū)。
其中崇仁與勝利兩個眷村,不僅位于市中心的黃金地段,也是臺灣極少數(shù)還保留完整的殖民時期軍用官合群,不論歷史或人文都具有文化資產(chǎn)保存的價值,因此在2007年經(jīng)地方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筑文化資產(chǎn)”,連結(jié)周邊眷村美食與歷史建物,規(guī)畫成屏東縣眷村文化區(qū),將具有意義的歷史建筑活化并賦予新的生命。
今天區(qū)內(nèi)不僅生氣勃勃,入夜后更見燈火輝煌、人聲沸騰,它除了保留曾經(jīng)有三十多名將軍住過的“將軍之屋”作為眷村文物館、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行館作為族群音樂館等資產(chǎn)保存,大多由民間業(yè)者標下做為咖啡屋、美食街、啤酒屋以及茶館,此外還有藝術家駐村、電影協(xié)拍場景等。
區(qū)內(nèi)許多房合仍保有日本民居式建筑:房屋前后有寬闊的庭園與空心磚砌成的墻垣、壁面為木造的魚鱗板墻,還有日本黑瓦的屋頂、墊高的屋身、龍角形的屋菱,以及低矮墻及雕工精細的梁柱等,外觀別具風格又自然樸素。其中最具特色、名氣也最大的,就是隱身在百年老樹與花木扶疏的幽靜巷弄之間,完全保留日本民居式建筑的“清營巷”茶鋪了。
主人黃嘉元說,2012年標下勝利眷村的清營巷3號后,于2013年春節(jié)前夕正式營運,其匠心獨具的裝潢陳設勇奪眷村布置競賽第三名。除了盡力推廣茶文化,也觸及花藝、陶藝、書道、古琴等文化的推廣與課程學習,希望將茶與藝術文化融入生活中,更希望為屏東在地文創(chuàng)提供一個分享的平臺。
其實臺灣不少著名的茶館也多來自老舊眷舍,例如,由舊有財政部日式房合蛻變而來的臺北“紫藤廬”,以及著名的佳山溫泉旅館改建的“北投文物館”等,都廣為兩岸愛茶人所熟知。
我第一次踏進“清營巷”,就深深地被其內(nèi)部簡單樸實的茶席氛圍所吸引:濃濃的懷舊情懷加上熱騰騰的茶香、老舊的櫥柜、臺灣名家的手做茶器、燒水的銀壺或鐵壺、用來插花的老甕等,屋內(nèi)每一處角落都洋溢著醇厚的茶文化氣息。尤其以廢棄磚石托起極簡的實木作為茶桌,日式風情的榻榻米地板上鋪上茶巾成就的茶席與精致搭配的茶食等,充滿人文的茶文化空間,令人著迷。
清營巷茶鋪的陳設除了蘊含千年的中國茶文化,也注入臺灣多元的茶葉文化元素以及日本茶禪一味的茶道精神。黃嘉元說“清營巷”的經(jīng)營理念就是一切“以人為本”。因此除了購置茶品或茶器外,現(xiàn)場喝茶完全不收費用,主人不定期舉辦茶會并開立茶藝課程,希望能為臺灣最南端注入更多的茶文化活水。
黃嘉元原本是知名的古琴教師,氣質(zhì)出眾的愛妻周幸珍則是茶藝師出身,兩人矢志傳承當?shù)靥赜械木齑逦幕Y(jié)合茶藝加入更多的文創(chuàng)元素。在春天的玉蘭、夏日的茉莉、秋天的桂子、冬日的繡球等不同花香飄搖的平房內(nèi),挑高的屋頂還可見到原木的柱梁與早年的夯土,保留了低短的磚墻、木制的窗框及紗門,以及爬滿門檐的九重葛等,營造一個與眷村共同呼吸的生命庭園。
清營巷茶鋪也設有花藝教學課程,由女主人聯(lián)合其他花藝教師將中華花藝及日本花藝的精神,賦予不同的闡述與學習,也讓生活添加一些芬芳的情趣。此外,鋪內(nèi)還收藏了臺灣近三十位陶藝名家的作品,透過分享或網(wǎng)絡營銷至兩岸各地,為臺灣辛勤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開辟多元的營銷通路。
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傳統(tǒng)藝術特征的樂器,與書畫、詩歌文學等共同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承載者。因此擅長古琴的黃嘉元也發(fā)揮所長,將茶與古琴完美結(jié)合,孕釀出琴茶一味的清幽空間。他不定期舉辦琴會,也開立古琴教授課程,宣揚中華民族最美的天籟之音。
盡管往昔眷村雞犬相聞、各地家鄉(xiāng)話彼此起落的聲息不再,黃嘉元仍盡可能將曾有的記憶留在巷弄間,他養(yǎng)著兩只乖巧的貴賓犬,有客來,它們會從玄關直奔庭院大門熱情迎客。步入“清營巷”,一個開放的藝文交流空間會讓心情自然放松下來,看美麗的女主人沏上一壺好茶、聽男主人彈一曲古琴悠揚,將沉淀累積的生命感動自然呈現(xiàn)。茶文化就這樣深耕在臺灣最南端,與臺灣特有的眷村文化一起發(fā)光發(fā)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