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碼頭始建于1899年,100多年的滄海桑田,這里寄托著“老青島”們的“海鮮情結(jié)”,漁港的海鮮全部為本地“土著”,魚豐蝦肥、螃蟹生猛。即使今天,這個印刻著老青島歷史的碼頭行將消失,不少青島人仍然相信只有在小港漁碼頭,才可以買到正宗的“海味”。
隨著城市建設(shè)中心東移,位于青島西部的小港漁碼頭今天已繁華不在,偶爾經(jīng)過這里,循著叫賣海鮮的聲音,走進漁碼頭深處,看到稀稀落落散落的小漁船,三三兩兩的買主與船上的“漁婦”們高聲還著價,一經(jīng)談妥,他們便以魚竿為繩、塑料袋為簍上傳下遞完成交易,一副“碼頭淘寶”的場面。雖然少了往日那般熱鬧喧囂,卻暗合著今天“慢節(jié)奏”“慢生活”的都市追求。
岸上站著一位帥小伙,我與他閑聊起來,一口純正的東北腔,黝黑的皮膚,爽朗的笑聲,他是這個老碼頭的新成員——吳開起,三十出頭,自稱“打漁哥”,來自東北黑龍江,一家三口租住在小港灣附近一處老房子里。說起打漁生活,小伙兒的話匣子打開了:隨著小港碼頭的繁榮不在,原來的漁人們收網(wǎng)歇船,尋找別的“營生”去了,他們把漁船或租或賣給外來的四川人、東北人……“新漁夫”在老碼頭開始了他們的打漁生活:每天在他們選定的地方順流放網(wǎng)箱、收網(wǎng)箱,當(dāng)網(wǎng)箱露出水面的時候也是“見證奇跡的時刻”——魚蝦、螃蟹、鰻魚、各種稀奇的海貨……漁夫們打漁,漁婦們在碼頭叫賣,打漁養(yǎng)家,生兒育女,雖辛苦但也有滋有味。
未來的小港碼頭會成為膠州灣畔的漁人碼頭,像美國的舊金山、加拿大的蒙特利爾、英國的利物浦等城市那樣。到時,城市新貴們的奢華生活將在這里粉墨登場,“打漁哥”們會不會在這片奢華中繼續(xù)謀求自己平實的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