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故事:
初食糟肉,先為它喜慶的賣相鼓掌,再為它的南乳香喝彩。第一次覺得一向粗獷的北方菜也長出了多情的意味,精致而細膩。味道更加毋庸置疑,凡是運用了南乳的菜,想得到差評都有難度。糟肉卻更加精妙,剛入口時濃郁的南乳香隨著咀嚼與來自五花腩的肉香瞬間合體,取悅舌頭的功力頃刻達到了頂峰。腐乳好味,腩肉亦可,但比不上兩者水乳交融個把鐘頭后的美妙滋味。藏匿在層層疊疊五花腩中的腐乳汁,消減了肉的油膩,在齒頰中溫柔持續(xù)地流淌。從舌尖一直到味覺的末端,再到無法感知的胃袋。
說起糟肉不免想起扣肉,兩者是一脈相承的親兄弟。不但做法相似。就連最佳拍檔都同樣非荷葉餅莫屬。一個喜慶紅色,一個濃郁醬色,同樣香滑誘人。以前每到年底,外婆總會炸出幾大盆的五花肉,用于做扣肉。她做得總比別人有心思,除了五花肉,還有肉丸、素丸、豆腐,蒸的時候每樣都放一些在碗中,再加上生抽、大料、姜片與蔥段,那滋味便隨裊裊白煙盡散在家中的每個角落。窗外是皚皚的白雪,屋內(nèi)是被幸福的氣味繚繞的一家人。
時光境遷,如今我再也吃不到外婆的扣肉,而媽媽傳承的手藝好像差了點意思。還好,有個無比熱愛烹飪的我,虔誠地延續(xù),不斷地探索。
五分鐘完成超人氣甜品——蜜汁烤番薯
味蕾上的故事:
兒時的北方冬季是烤紅薯飄香的季節(jié),入了深秋烤紅薯車便魚貫而入,占據(jù)大街小巷的角落,烤紅薯的氣味開始霸道地在城市上空蒸騰。
隨便一家,根本不必刻意地挑選,都能買到紅瓤溏心的紅薯。剝開被烤得焦脆的皮,眼看著蜜一樣的汁流到了手背上,哪里還顧得上禮儀教養(yǎng),連忙用舌尖去舔舐。這般瓊汁御釀漏掉一滴都浪費得可恥,那帶著焦灼氣溫的甜味,從口腔滑過,調(diào)戲了舌頭的每一寸味蕾,一直甜到心尖上。
紅薯瓤看起來依舊保持著粗拙的纖維,吃起來實則如被蜜浸過的軟糯,除此之外,還有一樣東西不肯放過,那就是紅薯皮。似乎剛開始還考慮過“紅薯有沒有洗干凈”這樣的問題,可后來,隨著被誘惑的程度,味覺的尺度一步步擴大,直到再也無法顧及細枝末節(jié),將烤得酥脆又甜蜜的皮大口大口地吃下去,這才是烤紅薯最美味的精華。之后再像吃冰淇淋一般一點一點嘬著裸露在外的紅薯瓤。
某日,在街上遇見小販用大卡車拉著滿滿一車的番薯,車前掛的瓦楞紙上寫著“河南紅薯”。家鄉(xiāng)販賣紅薯的光陰乍現(xiàn),忍不住買了一袋子回家。之后每每煲粥都會放上一個,直到快要吃完,才想起可以烤著吃。
于是,只用了五分鐘,烤番薯的香味開始慢慢重新回歸我的生活,記憶里的童年又鮮活如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