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土豪的土豆——培根風(fēng)琴烤土豆
操作步驟:
1.土豆洗凈,切成0.5厘米厚的片,底部不要切斷。
2.土豆上面撒上鹽與孜然。
3.用錫紙包好放入預(yù)熱好的烤箱烤25—30分鐘。
4.培根中倒入少量的橄欖油、孜然粉、鹽拌勻,腌制15分鐘。
5.土豆烤好后剝?nèi)ュa紙,把腌制好的培根剪成合適的大小,夾入每片土豆里。
6.再撒上一層孜然粉和鹽,刷一層橄欖油和蒜味辣醬。
最后再撒上孜然粉。不用包錫紙,重新放入烤箱烤15分鐘即可。
味蕾上的故事:
在做這個風(fēng)琴土豆的時候,記憶突然穿越,想到我老媽,在她身上曾發(fā)生過一個與風(fēng)琴有關(guān)的故事,也是她這輩子未能實現(xiàn)的遺憾。
我媽從小愛音樂,手風(fēng)琴是強項。她終身懊惱的就是沒能當(dāng)上文藝兵。一晚她做了個夢,接到文藝兵錄取通知,正高興得屁顛屁顛往部隊車上邁呢,結(jié)果被我姥姥叫醒了,于是這輩子都沒趕上那趟車——那年,人家壓根就沒來招兵。
我媽算是十分理智的,沒把自己未能實現(xiàn)的夢想轉(zhuǎn)嫁到我身上,或許是一早看出我頑劣的性格壓根不帶混音樂界的基因。
現(xiàn)在看來,我們這代還算比較幸運。從小沒被家長逼迫著學(xué)什么跟以后人生壓根不沾邊的狗屁技能。但我又實在頑劣,經(jīng)常跟男生打架(其實就是幫女生打抱不平唄)。我媽怕我天天在外惹是生非,有段時間取消了我的飯后活動,老老實實在家學(xué)手風(fēng)琴。估計也沒指望我能練出什么成就,反倒是教著教著自己就拉上癮了,我剛好可以趁機偷偷溜出去。
如今,我媽下巴上還有個疤,她說那是練琴時磨的,于是這個疤就有了存在以及值得被紀念的價值。我想,她每次看到這個疤時,遺憾一定又會涌上心間,后悔當(dāng)日的自己甘于現(xiàn)狀。不然,為什么院里一組織文藝活動,她就抱著手風(fēng)琴,鄭重其事地出現(xiàn)了呢!
說到底,這道風(fēng)琴烤土豆,雖說是再平凡不過的土豆,卻是關(guān)于人生與理想的一點昭示。
秋冬必飲降燥佳品——羅漢果銀耳燉雪梨
操作步驟;
1.銀耳提前用清水浸泡至少兩個小時,然后清洗干凈,去蒂手撕成小塊。雪梨去皮切塊,大小隨意。
2.將銀耳與雪梨放入鍋中,加清水煮開后,小火燜兩個小時以上。
3.加入枸杞。
4.5分鐘后,再加入羅漢果煮15分鐘即可。
味蕾上的故事:
在北方生活,惦念南方的溫暖,重返南方又開始想念北方的寒涼。如今,眼看冬天都快來了,深圳依然有著夏天的影子,偏偏還缺少雨水,空氣像被脫了水般干燥到基本不像海濱城市。
來南方前的小時候,從不知有“糖水”這東西,最有可能喝的銀耳湯,雪梨湯,山楂湯,蘋果湯……似乎也就這么幾種,被統(tǒng)稱為“甜湯”。后來受無數(shù)香港電視劇傳染,也開始矯情地叫起“糖水”這個洋氣的名字。雖然那時并不完全了解糖水真實的“涵養(yǎng)”,僅通過揣測認為那些大概就是北方的“甜湯”吧。
想要“吃透”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真的要到了那里才可以做到,對著書本、電視流再多口水也是白搭。循著遠隔萬水千山的香味,我來了。此后煲湯、砂鍋粥,當(dāng)然還有糖水,經(jīng)過長久歷練也稍有了手到擒來的灑脫。這回,才明白糖水的“涵養(yǎng)”遠超我之前的想象,豐富到不行,幾乎不用固定搭配,只要想就能做。
烹飪與處理大部分事一樣,都需要智慧。實踐多了,便逐步悟到——懂得利用手邊食材制作美食,才是最高級的技藝。于是,我的創(chuàng)造力不定時得到作怪的機會,不定時釋放異彩,不定時給我無限滿足感。我想下廚房的樂趣也在于此,如果不親自嘗試,就不會知道自己的潛能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