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使語文課堂更能點燃學生品味語言、運用語言的熱情,撥動學生感受生活、表現生活的心弦,濡養(yǎng)學生求真向善、提升素養(yǎng)的心靈。多媒體技術讓文字、畫面與音樂融合的美感撥動學生感受美的心弦,把經典文本與介入生活、傳達生活鏈接起來,使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關鍵詞:多媒體 語感 閱讀教學 寫作指導 整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160-01
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有效運用不僅能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更能使課堂多一份情感的濃度和思想的溫度。
語文的核心是語言,而語言的核心則是語感。夏丏尊老先生說:“強烈敏銳的語感,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核心?!痹陂喿x教學和寫作教學過程中,“語感”的培養(yǎng)不僅成為核心任務,更是教學難點所在。
多媒體與語文的整合能使學生在豐富生動的情境里提高語感,提高綜合語文素養(yǎng)。多媒體中光、聲、電等手段,不僅可以使教學內容圖文并茂,聲形俱備,更能借助圖片、音頻、視頻、文字等多種媒介,使教學內容與學生心靈有效融合。同時,大量的信息可以通過聲情并茂的音像手段呈現,使豐富的生活成為學生多彩的書本,將生活本身、事物實貌活生生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全面感知學習對象。學生眼耳并用,視聽結合,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
1 閱讀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
(1)圖片。
劉煥輝認為:“運用語言,實際上就是尋找具有現成概念和一般表象的文字符號來傳達頭腦中的具體對象?!眻D片就起到了這樣的“媒”的作用,有了這樣的媒介,文字符號與頭腦中的形象就建立起了聯系。
這些媒體的運用,目的并不是用畫面或視頻去輔助甚至取代學生理解、品味、想象的過程,而是為了在理解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媒”的作用,不僅使抽象的文字符號與具體豐滿的畫面合二為一,充分領略語言文字的妙處,逐漸培養(yǎng)敏銳的語感,更受到這種情境的感染和熏陶,調動曾經的生活經歷和見聞,也會受到心靈的觸動。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心靈,”。我這里斗膽改了一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感受美的心靈。”多媒體技術的介入,因為有了吸引人的“媒”,使文字、畫面與音樂融合的美感撥動學生感受美的心弦,發(fā)出美妙無比的共振,從而奏響生活之美的樂章。
(2)視頻。
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并根據積累的經典語言去觀察、去發(fā)現現實世界中的匹配生活場景,把經典文本與介入生活、傳達生活鏈接起來,多媒體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16課是電影劇本節(jié)選《音樂之聲》,先請學生欣賞這部經久不衰的經典電影之后,讓他們描寫最欣賞的,最觸動心靈的場景。之后學習課文,品味美國劇作家勒曼畫面感極強的精妙語言。憑借影視畫面可以直接地領悟語言大師是怎樣以典范的語言來表述特定的人物、事物、景物的,完成語文教學的重點和根本任務。
2 寫作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
魯迅曾說過:“如果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钡拇_,沒有觀察,沒有對事物的認識與感受,寫作的源泉就會枯竭。只有學會汲取豐盈、生動、真切的生活之源,寫作時文章才能像汩汩的清泉從心底流出。觀察能力是溝通寫作“源”與“流”的渠道,是學習寫作頭等重要的基本功。觀察能力是需要在實踐中培養(yǎng)的。多媒體使呆板的觀察指導為真切的觀察體驗,這也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難以企及的。
例如: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十九課——冰心的《觀舞記》,文章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卡拉瑪姐妹舞蹈的精妙。教學過程中把課文作為范例,引導學生學習觀察方法,把深受大家喜愛的舞蹈《千手觀音》引入課堂,在學生的觀察實踐中,指引觀察步驟和觀察路徑,變呆板的觀察方法傳授為真切的觀察體驗,讓學生在興致盎然的情境中實踐學得的觀察方法,在層層遞進的指引與點撥下提高觀察能力。指導學生借鑒冰心《觀舞記》的觀察方法深入觀察。在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的過程中,點燃學生的觀察的興趣,指明合適的觀察路徑,點撥獨特的介入視野。
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的豐富的教學情境,能再現形象逼真的場景,使學生在具體的興致盎然的觀察實踐中掌握觀察方法;通過觀察,用語言文字將觀察到的內容再現出來之后,進行作品展評,互動評價,促進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會學習;在反復深入的觀察中,在視聽語言與文字語言的對比中不斷豐富學生的觀察體驗,培養(yǎng)他們敏銳的觀察眼光,豐富他們心靈的感受能力。有效溝通作文的“源”與“流”,使學生學會觀察的同時,喚起習作的快感。
為了優(yōu)化教學過程,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在指導觀察方面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遵循觀察的規(guī)律,逐層深入地指導觀察。在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時,引導他們抓住著眼點有目的的觀察《千手觀音》,整體把握舞蹈的美;在他們不知怎樣才能觀察細致時,呈現《觀舞記》中精彩語段,探究細致觀察的方法。然后播放精選的舞蹈片斷,指導學生實踐學得的觀察方法——不僅要關注觀察對象的外在形象,更要捕捉它們呈現出的情態(tài)和神韻。在這樣教學過程中,悄然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有效地落實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學生用語言把觀察到的內容再現出來之后,努力創(chuàng)設交流情境,拓展學生合作交流的空間,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全班合作的形式進行展示品評、點撥提高。適時運用媒體的重播、定格、放大、靜音等多種功能,引在知識點,導在關鍵處,撥在疑難中,培養(yǎng)他們敏銳的觀察眼光,豐富他們心靈的感受能力。
在與學生對話時,注意體驗學生的情緒,不失時機地抓住來自學生觀察的閃光點,捕捉到引導學生內化語言、發(fā)展語言的“點”,因勢利導,讓學生充分享受到生成新知的樂趣,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這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媒體為中介的整個課堂得到了優(yōu)化,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3 多媒體與語文學科整合需注意的事項
媒體的優(yōu)越性是顯而易見的,運用得當可以事半功倍,運用不當則會事與愿違。正確靈活地處理好教師、學生、教材、媒體的關系整個教學過程要靠教師去組織,多媒體的應用要在教師的安排下逐步引入,要使多媒體發(fā)揮高效作用,取決于教師在教學中對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調節(jié)的控制。突出多媒體的輔助功能,避免華而不實,決不能讓多媒體簡單地替代教師的授課。
多媒體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能點燃學生品味語言、運用語言的熱情,撥動學生感受生活、表現生活的心弦,濡養(yǎng)學生求真向善、提升素養(yǎng)的心靈,使語文學習過程洋溢著生命成長的芬芳!
參考文獻
[1]劉煥輝.語言運用概說[M].
[2]孫啟美.計算機輔助教育[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