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其最大的特點是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實現(xiàn)了“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教育原則。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以生為本,設置了前置性學習、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延伸拓展幾環(huán)節(jié)為一體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生本教育 小學數(shù)學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120-01
1 設置合理的前置探究作業(yè)
關于“前置性作業(yè)‘的設計,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設計原則。低入的含義是:簡單,根本,開放(可拓展)。多做的含義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深思的含義是:通過學生自學,使知識扎根心靈,提高學生的智慧。高出的含義是:例題自己做,難題自己想。
在設置前置性作業(yè)時,要以課標為基準,以教材為學習內容,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設計。前置性作業(yè)要體現(xiàn)出教學案一體性。設計前置作業(yè)前要求教師深入思考以下問題:(1)這節(jié)課的數(shù)學知識蘊含哪些數(shù)學思想和數(shù)學方法,(2)通過教學能改善學生哪些思維品質。(3)教材是如何體現(xiàn)這些思想方法的。(4)怎樣設計問題更能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
2 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指導
有效的合作學習,除了組建合理的學習小組外,進行合作訓練是關鍵。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發(fā)揮作用,需要做以下幾方面準備。
首先讓他們清楚在獨立探究階段在認真完成探究作業(yè)的過程中要找出自己對知識理解的薄弱點,和探究過程中的新發(fā)現(xiàn)。清楚“對知識理解的薄弱點”,是在交流階段需要請教其他同學幫助解決的內容。在探究過程中的新發(fā)現(xiàn),是向其他學生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關鍵。其次教會學生如何做主講,并有針對性結合實例培訓主講學生。讓學生知道主講人在介紹探究思路時,要講清關鍵詞或關鍵數(shù)據(jù)及解決問題的思路,要注重結合實際去解釋具體問題。在匯報交流的過程中匯報小組就是一個整體,組內成員一定要相互協(xié)作,可以用組內互相補充的方式講清對問題的理解或回答同學的質疑。有條件的小組可以用投影或是多媒體展示探究結果。三是學會交流。合作交流是生本教學模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讓學生學會結合主講人匯報的內容隨時質疑或提困惑是進行有效交流的關鍵。這部分訓練要結合教學實際來進行。比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在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經(jīng)驗找出“桌子的角是直角,黑板的角是直角,數(shù)學課本的角是直角……”我這樣引導學生提出質疑:“看到剛才同學們找出的這些直角,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疑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你是怎么判斷出這些角都是直角的?我想知道這些角的大小是否一樣等問題”。教師再次結合學生提出的疑問請主講或匯報小組的同學進行解答,如果在發(fā)現(xiàn)主講人或匯報小組解答有困難時,教師再引導其他同學給予補充。最后教師引領學生進行整理總結:“結合幾位同學的看法,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總結出“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我們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并在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樣大的”。
為了提高合作效率,教師在平時訓練的時候,還要給學生講清: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簡單的問題大家已經(jīng)達成共識的不用深入討論,重點要討論意見不一致的問題。當出現(xiàn)分歧時,不要輕易聽取某一方的意見,要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同時小組長要抓住時機組織好辯論,看誰的辦法更合理,更具有可信度再相信誰。如果在組內實在不能達成共識的,就要記錄下來準備全班交流時提出來。
3 精心預設合作學習內容
合作學習內容的設計是與前置性探究作業(yè)緊密相連的,教師設計的有價值的問題是引領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關鍵,更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關鍵。如二年級數(shù)學連續(xù)兩個問題應用題設計以下合作學習內容。
3.1 補充條件或問題
(1)音樂興趣小組有16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4人.———— ———— ———— ———— ?
(2)音樂興趣小組有16名女生,———— ———— ———— 。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3)音樂興趣小組有16名女生 ,———— ———— ———— 。男生比女生少幾人?
(思考:(2)、(3)小題填條件時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3.2 美術興趣小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幾人?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幾人?(思考:連續(xù)的兩個問題之間有聯(lián)系嗎?如果有他們的聯(lián)系是什么?)
括號內的思考提示就是引領學生進一步思考的關鍵,因為這三個問題是在引領學生反思自己的解決問題思路是否合理。比如第三小題學生如果直接填“男生比女生少6人”,或者隨便填一個“男生人數(shù)”,在小組交流環(huán)節(jié)學生就會結合思考提示去辨析是否合理。前置探究作業(yè)的第二題設計,思考:連續(xù)的兩個問題之間有聯(lián)系嗎?如果有他們的聯(lián)系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合作交流中解釋清楚,解決第二個問題要用到第一個問題的結果。設計這樣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不但要會解決問題,還要學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解題思路。不讓前置探究作業(yè)變成一張題卡,學生只停留會做題這個標準上。
4 營造和諧的交流氛圍
要做到交流形式比較靈活,而且人人能參與。教師首先要營造一種和諧的交流氛圍,讓學生做到人人敢發(fā)言,人人想發(fā)言。其次讓學生明確交流的方式,如在交流過程中可以有小組代表交流,也可以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交流。學生要在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基礎上來闡述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異議。其次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首先預設好學生可能出現(xiàn)或提出的問題,并設想出相應解決方案。同時要估計好引領學生繼續(xù)思考的切入點可能有哪些,并能做到在課堂上根據(jù)具體情況隨機應變。在課堂上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亮點,有價值進一步探討的錯誤認識,及時調整自己預設的引領思路,對于生成性的新問題,教師要認真整理,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決不能置之不理,因為這些問題不但是學生也是教師再學習的資源。 其次教師要做到認真傾聽研究小組講解思路,仔細觀察提問同學的動機,及時點評學生優(yōu)點與不足。在學生錯講、漏講、講解不透、概念出現(xiàn)模糊的地方,要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同時引導學生認真傾聽教師的點撥,并學會結合教師的點撥調整自己的思路及抓住要點闡述自己觀點的方法。教師有效引導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相互評價,并以鼓勵性評價為主。
5 設計切實可行的訓練題目
教師針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分別設計基礎性練習和拓展性練習?;A性練習要重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教師要重點檢查中差生學習狀況。拓展性練習設計要結合所學知識點增加難度和廣度,設計一些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并能拓展學生能力方面的內容。這部分內容重點看優(yōu)等生學習的情況。
生本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動為宗旨,把討論作為常規(guī)化的教學策略,把前置探究,合作交流、拓展應用有機結合,預示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效率和生命質量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