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jié)更新發(fā)展。”這是新課標對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提出的要求。語文教師應該從灌輸者轉換為引導者,從主宰者轉換為交流者,從傳授者轉換為合作者。
關鍵詞:激趣 開放課堂 充滿活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063-01
課堂是流動的生命,而教材是靜態(tài)的,但作為知識點的載體—— 教材,我們若不進行改變就很難達到優(yōu)質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只執(zhí)行教材,而應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靈活地調整生成新的教學資源,使課堂處于不斷的動態(tài)變化之中。怎樣才能把語文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yōu)闈M足學生求知欲,陶冶性情、充滿活力的課堂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情景激趣,引發(fā)思維
一堂課的開端既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又是激發(fā)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關鍵點。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們可以應用多種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去。如在教《恐龍》一課時,我們可以查找恐龍的資料,再配上相應的圖片導入課題,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對恐龍世界的渴望,激起了學生對本文的學習興趣。另外找準切入點,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队肋h的一課》案例中,我就從“永遠”上做文章,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撥動學生思維之弦,激起學生積極思維的層層浪花,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漲的學習熱情,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2 激情表演,讓學生在投入表演中享受成功的快樂
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些課文故事性強,人物對話多,動作鮮明,很適合表演。如《狼和小羊》《烏鴉和狐貍》《守株待兔》等,組織學生戴上自制的頭飾表演課本劇,讓抽象的文字活生生地再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同學們被他們栩栩如生的表演深深地打動了。表演之后,讓場下的小觀眾們給予評價,大家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其次還根據課文內容改編或續(xù)編。既增強了課文的藝術感染力,又滿足了孩子們的表演欲,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才能,使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課堂教學以活動為主線貫穿始終,教師善于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合理地整合教材,把教材提供的有些過于簡單的內容充實了材料,引導學生生動地活動,有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活動,有學生親手操作的活動,還有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協(xié)作精神的游戲活動;有個體活動,有組內活動,也有全班學生的互動。通過這些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學習氣氛。
3 巧妙運用多媒體、引入活水
由于小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有利于調節(jié)課堂氣氛,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小學生對處于動態(tài)物體的感知反應快、印象深。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正可以發(fā)揮其在教學過程中動像和靜像有機結合的優(yōu)勢。因為多媒體課件具有集文字、動畫、聲音、圖像于一體并可同時進行展現的優(yōu)點,所以可以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擴大了學生的認識空間,縮短了學生的認識過程,減少了學生想象的困難,為學生實現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飛躍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有效發(fā)揮了多媒體作用??梢哉f多媒體的運用,豐富了語文課堂,給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4 用文學的魅力感染學生
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精而選之,具有典型性,但是畢竟很少,僅從課本中去獲得更多的知識是不夠的,那么,怎樣使學生廣聞博采,厚積薄發(fā)呢?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課外閱讀的具體要求。針對這一大綱要求,我多渠道的開設班級學習陣地,時時引進時代的“活水”。如增設“文化快餐”,每堂課拿出三到五分鐘,開設“三分鐘演講”,“每堂一首詩”,“每課一成語”等欄目,同時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從而在班內掀起了廣讀書籍的熱潮。這種形式的教學深得孩子和家長的喜歡。在課堂展示中他們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成就感。創(chuàng)造多的機會讓學生施展出自己的才華,讓他們從中找到自信。總之,語文教學的本位是重積累,重感悟,重讀書,讓每堂語文課上都聲有色,有情有趣,開放而富有活力,使學生真正愛語文,懂語文,讓語文課成為他們的學習樂園。
5 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文時,一名學生說:“這個故事中的烏鴉不一定喝到水?!贝蟛糠謱W生都很奇怪。他們就開始爭辯,可這名學生卻說如果瓶子里面的水特別少,無論放多少石子水也不會到瓶口,當然烏鴉就喝不到水了。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同學的肯定,老師也對她與眾不同的想法大加贊賞。這樣做,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古人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痹S多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都有一股“源頭活水”。因此,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應在教學內容上積極引進“活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利用各種手段,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語文,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才能真正充滿活力。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
參考文獻
[1]劉君高.泛談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教研版,2009(12):111.
[2]楊會.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索[J].成才之路,201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