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學家概定,分層教學就是根據(jù)學生能力水平、智力因素,以及對知識掌握情況等,將學生分成“上、中、下”三個層次或更細層次,再根據(jù)《大綱》要求,有針對性地分層備課、分層授課、分層指導、分層練習、分層測評的一種教學模式。分層教學,集中地被強調了三點:一是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能力水平是分層的基礎;二是根據(jù)不同層次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案;三是所有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成績提高。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 語文教學 教法研究 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028-01
1 中職語文分層教學的重要意義
我國《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應突出體現(xiàn)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使語文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語文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币虼?,我們的教學應當讓層次不同的學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得到相應的發(fā)展,都獲得必需的語文知識。毫無疑問,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一個有效措施,也是將“因材施教”戰(zhàn)略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方式。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分析,同質分班基礎上的語文教學是目前中職語文教學的主要模式,該模式雖然保證了教學進度與教學方法的統(tǒng)一,但忽略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微妙差異,不符合“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也未能真正落實教育公平。因此,在充分尊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按學生不同的語文基礎與能力進行分層教學顯得十分必要??梢赃@么說,對學生進行分類,并以此為依據(jù)分解教學目標并落實到教學過程之中,是中職語文分層教學的必由之路。
2 中職語文分層教學的合理模式
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認為如下模式比較合理。
2.1 班內分組分層模式
該模式主要是在同一個班級內,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分類,然后開展不同方式的教學和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在保留行政班的基礎上,可根據(jù)平時進行的摸底結果,按照學生所掌握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三個或四個層次,組成新的教學集體。
2.2 知識能力分層模式
這一形式,可由學生自主報名,不過,要先提示他們這樣做對他們學習的好處。讓學生客觀地評價自己,給自己正確“定位”。這個模式的特點,就是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學生在認識班級及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將自身的條件與階段目標聯(lián)系在一起,更有利于知識和能力的“因材施教”。
2.3 底層加餐進補模式
“底層加餐進補”學習模式主要針對學習成績較差、學習過程困難的學生。先將這類學生歸結為一個組,然后,又將這個組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狀況、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再細分為幾個類型。然后,針對這些不同類型,制定教學計劃和目標,實施教學手段,達到教學目的。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投入最大,耗時最多,也相應會收到“各個擊破”的良好的效果。
2.4 同層學生互動模式
“同層互動”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課堂教學的策略。教師要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成員互動形式促進學生進步。在這個模式里,學生之間的互動、激勵,小組之間的合作、競爭,都會迸發(fā)出一種巨大潛能,為每個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會。
3 中職語文分層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3.1 水平相近原則
在分層時應將學習狀況相近的學生歸為“同一層”。它帶來的效應是,學生不會因高低差異受到傷害或挫傷積極性。而且,還便于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他們共同特點把握好教學進度、教學方式。
3.2 分層相對原則
分層是動態(tài)的、可變的,有進步的可以“升級”,退步的應“轉級”。也就是說,分層并非“絕對分層”,是在相對時間內的分層。這一原則的好處是,給了學生一個“能升能降”“優(yōu)升劣降”的機會。這種“靈活機制、競爭機制”,會讓后進者有激勵感,先進者有危機感,讓大家的積極性和學習情緒真正“活”起來。
3.3 成功激勵原則
這一原則的含義是,在制定各層次教學目標、方法、練習、作業(yè)時,充分考慮讓學生通過努力就可以達到目標,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跳一跳”才可摘到蘋果。如果目標定得太高,學生通過努力達不到,必然會讓他感覺失望;如果定得太低,則根本沒有向前的動力而失去教學改革的意義。
3.4 調動興趣原則
在課堂上以學、議為主,教師要則側重激趣、指導、精講、引思,多讓學生提問,多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多讓學生討論問題,允許他們犯錯誤,并做好分類指導。
4 中職語文分層教學的科學方法
4.1 分層備課—— 制好分層教學的“菜單譜”
作為老師,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進餐前的“制訂菜單”,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分層教學的基礎工作就是備好課。對學生進行分組后,教師在備課時便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再不可像以前那樣“一刀切”,或“一統(tǒng)拖”。
4.2 分層授課—— 開好分層教學的“轉閘門”
分層授課是分層教學工作實質性階段的第一步驟,這一關鍵性的工作,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分層教學”的實際效果,也影響到后續(xù)教學工作的效果。如我班按層次分為了A、B、C三個大組,每個大組授課的內容都是根據(jù)該層次學生的特點特殊制訂,講授過程也是相互區(qū)別,目標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因人而異施教,力求最佳效果”。
4.3 分層作業(yè)—— 做好分層教學的“基礎餐”
作業(yè)是學生學習的一個結果,因此,作業(yè)應該多層次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題量、不同題型、不同難度的作業(yè),供不同層次學生選擇,題型應由易到難成階梯形。如C組做基礎性作業(yè);B組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A組做有一定靈活性、綜合性的題目。
4.4 分層測試和評價—— 把好分層教學的“方向舵”
對學生學習測試,基本到了分層教學的“收網(wǎng)階段”。如何收好這個“網(wǎng)”?首先是在試題編制上要下功夫。我曾經就這樣嘗試過:把測試題分基礎題和分層題,基礎題占70分,層次題30分,完成本層次題也可完成高一層次題,若完成高一層的測試,則該部分得分加倍。在測試后,再開展分層評價。
總之,分層教學模式能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對于不同層次學生都能采取適當可行的針對性措施,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都能有效實現(xiàn)自我的實際價值,最終確保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群,董新春.基礎課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北京林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4):34-37.
[2]魏延松.淺談分層教學的實施[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