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聾校學校的對象和普通中小學是不一樣的,他們聽力的缺失導致人格的不完善,直接影響了他們智力因素和個性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本文結合自己語文教學的實踐探討聾啞學校語文教學的一些問題,以此促進語文學科教學培養(yǎng)聽障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關鍵詞:聾啞學校 語文教學 思考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027-01
聾啞學校語文教學是一個全新的、復雜的、有難度、有挑戰(zhàn)的教學工作,任教者除了必須使用手語教學之外,還必須掌握有關特殊教育理論知識和技能。為了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一方面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一方面要結合學情,親身實踐,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教學工作。
1 關于手語的學習
語文教師在聾啞學校工作必須過手語關,給聾啞學生上課,不會手語是不行的。高年級語文教學更是如此,作為教師不能打無準備之仗,要積極學會手語,學好手語,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最好請有經驗的教師能演練一次。每一節(jié)課提前準備,把要講的內容進行演練,遇到不會的手語馬上查找手語書,教師不要怕花費時間,手語書沒有的要和同事一起研究,直到弄懂為止。課余時間,和學生一起溝通、交流、嬉戲,學習生活手語。休息時間,和同事一起,用手語交流工作、溝通情感、探討人生、研究社會,學習生活手語。工作時間,和領導研究教學時,探究教法、研究學法、爭辯觀點,學習學術手語。只掌握書面手語進行語文教學是不夠的,必須掌握過硬的手語,運用自如的手語,成為一名準聾人。
2 關于常規(guī)教學
教師必須正確對待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工作,認真準備每一節(jié)課,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按照標準教案的寫法,按部就班的完成教案的書寫。每一節(jié)課教師真正做到了有備而來,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課后及時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總結經驗,彌補不足,形成文字材料。仔細研究教學參考書,研究聾啞學生的學情,結合聾啞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實施相應的教學方法,合理的學習方式。作業(yè)的布置要有實踐性,符合聾啞學生的身心特點。
3 關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永遠探討的課題。教師必須講究語言藝術,讓自己講授知識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感情化,生動化;讓自己對課文的分析線條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讓自己的學識水平,樹立全新理念、倡導合作學習、注重研究學習、側重創(chuàng)新能力,與時俱進;師生處于和諧的關系,讓學習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讓課堂上教師講得少,學生學得多;讓學生動手動腦,多體現(xiàn)學習的主體地位;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鍛煉的機會,你的手語像磁石一樣吸引著學生,讓學生愿意學習語文。
4 關于基礎知識的學習
就語文教學而然,對聾啞學生知識掌握的要求要比普通中學學生低一些。但是,基礎知識的學習,不應該松懈,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教師必須注重。每一節(jié)課的字詞句一定要讓學生掌握了解,反復學習,不斷練習;對常識性的知識更是如此,如名人名篇,優(yōu)美段落,名言警句等。另外給聾生安排適當?shù)木渥舆M行訓練,培養(yǎng)聾生語感。訓練要有梯度,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方法,訓練之后給予正確的評價,評價以表揚鼓勵為主。
5 關于作文的訓練
教師必須加強學生作文的訓練。每周布置一篇作文,每月課堂上要完成兩篇作文。學生寫作文時具體程序是:自己寫—— 自己反復修改—— 學生互相修改—— 老師批改。教師引導學生先弄清作文題目,作文題材,寫作對象,讓學生初步寫出寫作提綱,然后口頭(手語)作文,讓同學之間互相傾聽,互相點播,最后形成書面文字。這樣的寫作,一開始同學不太適應,作文往往就是流水賬,時間帳,但是在日積月累的堅持下,同學們通過自己反復說、反復讀、反復改、反復點播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語感,拓展了書面表達能力,大大提高了作文能力。
6 關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人格缺陷的聾生主要是沒有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態(tài)度,最實質的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塑造聾生的健康人格。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閱讀的習慣、預習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后復習的習慣、課堂討論的習慣等。例如:培養(yǎng)聾生使用常用工具書的習慣,教學字詞中,檢查聾生在自學時,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字、一定要自己弄清楚,不能一帶而過,特別是形聲字、多音字、同義詞、古今異義的詞的學習,決不能掉以輕心,一定學會勤查字典、詞典,到工具書里面尋找答案,進行詞義辨析,對自作聰明,蒙混過關的學生嚴厲批評教育。
7 關于學文悟道促進情感內化
語文教學的“學文悟道”能促進聾生形成健康的情緒,健康的人格。人格缺陷的聾生道德觀念模糊不清良莠不分例如:聾生心中的“英雄;天不怕、地不怕、不怕流血和掛花”式的流氓……語文教學必須讓聾生知道明了文章的“悟道”,在學習過程中逐漸使自己認知水平提高,情感升華,拋棄不良習慣,形成健康人格。聾生通過對教材的了解—— 熟悉—— 理解,轉化為正確的信念。和作者心靈進行了溝通,完全融合一起,想作者所想,愛作者所愛,恨作者所恨最終達到了情感內化。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就是讓學生能學以致用,書本知識要學,但是不能死學,死記硬背。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運用恰當學習方法,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加強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立足現(xiàn)在,放眼未來,與時俱進。促進語文學科教學培養(yǎng)聾啞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龔肇蘭.語文教學改革初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
[2]王煥勛.解放思想改革語文教學[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5):78-82.
[3]張鴻苓.關于語文教學體系的科學化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6):84-88.
[4]李盼.關于聾啞學校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教師),2010(4):90.
[5]陳之忠.語文教學的方法值得研究[J].安徽教育,1980(1):20-21.
[6]勤于學習 勇于探索—— 記蕪湖一中蔡澄清同志在職進修的事跡[J].安徽教育,198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