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小區(qū)向北,是陵園北路。每天晚上,春夏九點五十,秋冬九點四十,準時走在這條路上,快兩年了。
女兒走在這條路上的時光比我長。小學,初中,加上現(xiàn)在的兩年高中,這條路走了十年多了。每個冬日天色蒙蒙亮,每個夏日正午頂驕陽,女兒背著大大的書包,在這條路上走了一個又一個日子,漸漸長大了。
上了高中,輪到我來陪著走。下晚自習,快十點了,女孩家必須得接。于是這條路也成了我每天必走的路。
那些楊樹
陵園北路的樹很好看。楊樹,密而大的葉子,樹冠飽滿,不松不散的呈圓圓的球狀。女兒上初中的時候,好幾次在路上我們一起看鳥。鳥從遠處飛來,直直地,線一般射進密密的樹葉里,然后就無影無蹤了。我們就站在密密的樹冠下找鳥,找鳥的蹤跡。但是輕易是看不到的,只聽見鳥嘰嘰喳喳的叫聲。
初秋的樹葉最好看。一半葉子黃了,金黃,明媚,帶給人明凈的感覺。一半葉子還翠著,黃綠映襯,十分爽眼。天漸涼,葉陸續(xù)地落了,巴掌大的黃色葉子蜷在方石路上,葉的脈絡處偶爾會有褐色。我們搶著去踩,踩上去,腳下便是干燥的刷啦刷啦的聲音。
上高中了,有了晚自習,等孩子的時候,我習慣了在燈下看這些樹。
初春的某個晚上,偶然的,發(fā)現(xiàn)楊樹上有苞了。在路燈下看,毛茸茸的,邊上透明,質(zhì)感,令人喜歡,讓心柔軟。沒過幾天,再看,長成了長長的穗條。有風,這些穗條在風里飄著,以同樣的身姿,類似的角度傾斜,飄動。邊兒上也是透明的,在燈光里搖動,有一種茸茸的質(zhì)感。緊接著,樹葉長大了。燈光從上面照下來,葉子半透明,和暗影里的葉子對比,通透,明澈。店家的霓虹從旁邊照過來,一半的樹葉就在紅色的光里籠罩,在風里搖蕩,晃啊晃的,像都市里虛假的繁華,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這么好看的樹,樹冠低而飽滿龐大,一大團一大團的翠綠在路兩旁的學校前佇立,任鳥兒箭一般地射進來而了無蹤跡。一站便是多年。
突然有一天路右邊的樹就變模樣了。
樹的上方是高壓線。樹越長越高,據(jù)說不安全的因素就越來越多了。便來了園林工人打樹叉,把最飽滿最高部分的樹枝砍去,枝椏上方露出三條黑色的平行線。那樹便成了一個飽滿的扇形。還是圓圓的樹冠,中間最高的地方禿下來,成了一個三角的禿瘡。
路兩邊的風景因此不一樣了。一邊,飽滿著精神著,在四季里變幻著色彩;另一邊,同樣在四季里變幻著顏色,卻是殘缺著了。
不忍心仰頭再去看那些樹。也不再去看鳥。
那些媽媽
由于每天要上晚自習,雙休日時間也排滿
了,所以每周有兩個晚上,女兒晚自習以后還要上輔導班,相當辛苦。周六周日是最累的時候,不光孩子累,家長也累。半夜十一點半接孩子,走在少有人跡車跡的大街上,有點恐懼。不光我這樣,很多媽媽都這樣。所以,這兩個晚上的輔導班就辛苦了幾位膽小的媽媽。每天晚上十點不到,四位,有時候是五位媽媽就聚到輔導班樓下的門廳里。我們戲稱為“開會”。
這些媽媽都有“過人之處”。
媽媽甲,一位粗嗓門的小個子媽媽。嗓門粗,聲音高,照顧孩子卻相當精細。全職媽媽,整天圍著孩子轉(zhuǎn)。家里樓房空著,為了孩子上學路近些特意租住在離校相對近些的平房。除了精心伺候孩子外,還養(yǎng)著兩只狗,一只,在狗生了狗寶寶以后,每天去市場買雞肝烀了給狗下奶。還包餃子喂狗,戲稱產(chǎn)后七天捏骨縫。她給我們講,有一天包了韭菜雞蛋餡餃子。平時狗是不吃的,這天她蹲在狗跟前商量,說,你剛生了狗寶寶,得補充營養(yǎng)啊,不愛吃也勉強吃點,吃了寶寶才有奶吃,聽話,?。克嬖V我們,說了以后,狗媽媽真的吃了!吃了她細細嚼過的餃子。得嚼,不然,光吃餡,把皮吐出來!媽媽甲精力旺盛,每天六次全程接送孩子。參加了我們的“例會”以后,跟另一位媽媽取經(jīng),買了面包機、電餅鐺、薄餅鐺,所做的食品在不斷改進之中。有時候還帶過來讓我們品嘗,越做越好吃了。
媽媽乙,一位用細心要強的媽媽。在醫(yī)院是骨干,回家里是精英。夫妻兩地分居,一個人把孩子培養(yǎng)得非常優(yōu)秀。年組前二十,鋼琴十級,韓語出眾。她是我們會議的“主持者”。一沒了話題,我們就說,來,主持主持。她是婦科醫(yī)生,就給我們講醫(yī)院里孕檢和育兒方面的故事。也是美食家。在她指導之下,其他幾位媽媽廚藝大增。
媽媽丙,超人。孩子被培養(yǎng)得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做念唱打全都信手拈來,卻深藏不露,輕易不表現(xiàn)。據(jù)講,孩子小時候一天要上四個輔導班。累是累了,現(xiàn)在出成績了。我家女兒埋怨我,你從小逼我一下多好,就慣我,結(jié)果我啥都不會……
我算是媽媽丁了。這幾天“保鏢”回來了,有人接孩子了便偷懶,不想在雙周日里去“例會”了,結(jié)果有短信,我?guī)姘?,快來!結(jié)果又去了。不去開會,到了點兒心里還真有點兒空。
十一點半放學。十一點一過,家長們陸陸續(xù)續(xù)來接了,有開車的,有步行的,也有騎自行車的。其中一位快七十歲的奶奶,農(nóng)村的,專門來陪讀,走路顫微微的。孫女下樓了,從六樓的教室一路咚咚咚跑下來,穿一件黃色的短款棉服,長相很清秀的一個孩子,卻面無表情,也不說話,走到奶奶跟前接過鑰匙快步往前走。奶奶顫微微在后面跟。據(jù)說,患腦血栓的爺爺拄著棍在樓下等著呢。從來沒看見這孩子笑。后來有一次,在學校門口,看見這個清秀苗條的女孩子走出校門,挽著一個男孩子的胳膊,那臉上,笑靨如花。之后再看見她那顫微微的奶奶,看見她面無表情接過鑰匙便疾步前行,也不管奶奶如何著急地踮著小步在雪地里追她,那一刻,覺得冬日的風很涼。
祖孫倆走遠了,還沒接到孩子的媽媽們便議論,校門西,聽說有一對夫婦接孩子,是開著電動的敞棚三輪車。不知道白天做什么工作,賣菜還是什么,肯定是很累了,有人看見他們在電動車上蓋著被子睡,夫妻倆一人睡了,另一人就仔細地給掖被角,一邊在地上跺著腳一邊等孩子從校門出來。孩子在下晚自習的人流里出來了,夫妻倆先讓孩子上車,把被子給孩子嚴嚴實實地掖好,然后男的開車,女人偎著孩子,三人笑呵呵地開車走了。
這一幕我沒看到,是聽說。然而只是聽說,便覺得暖暖的了。
那些孩子
女兒小的時候為她記了些成長日記。有時候隨手翻來,一幕幕的往事清晰浮現(xiàn),似那些日子就是昨天。
四歲的時候,她說,我一閉上眼睛,眼睛里就停電了。
五歲,走在路上,一棵平日里碗口粗的樹被換成了一棵寸把粗的,上面為防寒還綁了一圈圈的繩子。女兒著急地差點掉下眼淚,指著樹喊,快點松開吧,你看它都瘦啥樣了!
七歲,站在鏡子前自言自語:陳凱照鏡子就變成了凱陳,周瑩照鏡子就變成了瑩周。
小學,有一天告訴我,最近在玩一種游戲:太陽上山,太陽下山。我問,怎么玩?女兒就把手亮出來。她左手無名指手指肚兒上有個痦子,黑
黑的,手指背上相同位置也有個痦子,淡一些。翻過手來,太陽上山;背過手去,太陽下山。她說玩這個省事,上課時常玩。
上初中后,有一次央求我,老媽,平安夜那天,把同學們叫家里來玩吧?我說行,我露一下手藝!到了那天,家里那個鬧,在電話里都聽得出女孩子們在尖叫,不知瘋成什么樣了。我直著急,在單位加班,實在回不去。后來忙里偷閑,偷偷回家一趟,好在事先做了準備,迅速地擺滿了一桌子菜,然后加入到她們當中,驚呼美女,美女!是真的,平時看女兒就挺漂亮了——自家孩子,怎么看怎么順眼,再對比著一看,現(xiàn)在的女孩子個個漂亮!和她們一起玩,猜詞,蒙上眼睛捉迷藏,然后在掀起的更大的尖叫聲中趕回工作崗位。一路上想著剛剛孩子們講的事情偷偷地笑。孩子們說,她們互送賀卡,落款的姓名就用縮寫,比如曹燦,就叫CC??墒峭醭空f什么也不寫,后來才告訴大家,她的簡寫是WC!
再然后,初三了。初三學習緊張,孩子起早貪黑,一方面心疼,更擔心的還是心理因素,怕她心理素質(zhì)不過關(guān),中考影響發(fā)揮。有天孩子回來講了語文課怎么上的,合家大笑,亦覺無奈。
語文課上,趁老師發(fā)卷子的時候,女兒寫了一首“打油”西江月。寫完就給前桌后桌看。后桌是位學習不錯的男生,前桌是個老媽在她們即將要考的重點高中當教師的不太用功的女孩子??煜抡n的時候,前桌后桌的“作業(yè)”都傳過來了。女兒的“打油”西江月是:五月小雪翻飄,早春陰風怒號。室內(nèi)友人競相交,何日見顏笑。書聲抑郁天天,考試無計篇篇。鈴聲響起師漸遠,聽取鼾聲一片。后桌男生的“打油”破陣子:臉上風云變幻,手中緊握教鞭。口中之乎者也文,心里圣賢先達聲??上]人聽。昨夜挑燈夜戰(zhàn),今朝強打精神。了卻老師心中事,贏得父母臉上金??蓱z畢業(yè)生。前桌女生的“打油”上闕漁家傲和女兒接的下闕漁家傲:八中春來無暖意,時光飛逝無留意。四面鼾聲連角起。不著急??疾簧弦矝]關(guān)系。老爸老媽在那里,有權(quán)有勢何所懼。但覺人生亦無趣。要努力。成敗都要靠自己。
女兒就這樣長大了。
要努力。很欣慰孩子早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女兒初中和高中的作文里,經(jīng)常寫一棵樹。我也是看了她的作文才注意到這棵楊樹的。一樓單元門上的雨達有個排水管,塑料的,有寸許的徑。就在這個一寸左右的徑口里,長出了一枝楊樹!之所以叫枝,是因為實在不能說是“棵”,只是一棵楊樹苗,然而已經(jīng)是很令人震撼的了。那里面能有多少土?又怎么偏偏就有了一粒種子?可是就有生命從里面蓬勃而出了。女兒在作文里寫,如果不能改變事情本身,我們就改變對事情的態(tài)度!我想起了很多次無意中說起的社會上的一些事,同事家孩子在某市公務員招錄中筆試第一,結(jié)果筆試前幾名的都沒有錄取,錄的是入圍的后幾名的本市子女,據(jù)說在某局都已經(jīng)上班幾年了。這樣的事情說給孩子聽不知道是不是一種殘酷,但社會明明白白地擺在那里,遲早是要走進去的。有一次女兒和我聊天。她說,某某某怎么那樣,都冷,人家一個男生穿得挺少的,沒穿外套,另一個女生還穿著羽絨服呢;搶過人家熱寶拿起來沒完,就她知道冷,別人不冷啊,男生也不好意思要。孩子憤憤不平。都說孩子是大人的翻版。我們是安分守已的人,遵守規(guī)則,面皮兒薄,很多利益不好意思去爭。孩子也是這樣,認真做值日,為了給班里增分兒在寒冷的天氣里穿著半袖跳健美操,之前每天練一小時堅持十天左右了,怎么能不誤學習。但孩子就是這樣認真。她說,都不參加,班里怎么開展活動啊?能奉獻,肯吃苦。這樣的人,在我身邊的社會被稱為傻子。原來我也是這樣的人,但在人人爭利,并不講究公平的大環(huán)境里,我已經(jīng)偷偷地變化了,越來越趨于逃避和麻木。怎么來教育孩子呢?有人說過,高考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公平。所以,要努力,不光現(xiàn)階段,一輩子我們都要努力。誰讓我們都是些只會努力的人呢。
學校放學了。幾千人從大門口涌出來,像決了堤的水一樣涌出來,一時看得有點兒眩暈。但是還是在人群里一眼認出了自家女兒。小時候在幼兒園門口等,孩子出來了快樂地爬上我的自行車后座,我們一路向西迎著巨大的夕陽騎行,孩子在滿街車噪里大聲說著我聽不清的話,一路不停。快到小區(qū)門口了,她會請求,媽媽我下來跑行嗎?于是胖滾滾的身子一路向家跑去。高二的女兒高挑了。人群里,一米七的女兒,背著顯得小巧的書包,穩(wěn)穩(wěn)地向我走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