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牙病發(fā)作,不得不去醫(yī)院口腔科就診。一陣痛苦的清除過程之后,感受到的是幸福:往后吃飯再也不會咬合不好了,刷牙時也不用再擔心清洗不凈了。
在職場中我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受呢?年末,你是不是想過要跳槽,但又擔心失去豐厚的年終獎?好處是這個時間段沒有那么多的競爭者,在年后大量的跳槽競爭者中,你未必能夠勝出;也許你在公司的這個項目上已經辛辛苦苦了一年,你是否要跟老板提出加薪呢?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被老板炒魷魚;在公司的新年規(guī)劃中,也許你會被委派為一個項目的負責人,但你作為大齡女孩又想著趕緊生娃……類似的職場問題,很難有標準答案,關鍵是你想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去行動,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等到天時地利人和俱全才去實施。很多時候,生活中很難湊齊這三個因素,現(xiàn)實是一個壞的開始也可以等于成功的一半。只要你去做了。
“智齒”的逆襲
在第二次去治療時,醫(yī)生建議我拔除一顆智齒,理由是智齒是無用的牙齒。
鄭淵潔曾經寫過一本小說,名字就叫《智齒》。他在書中曾提出過這樣的觀點:也許你會說,智齒和盲腸都是人身上多余的東西,但再過1000年后,你還敢這么說嗎?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總是不斷發(fā)展的。
職場中,你是否也有這樣的一顆甚至多顆“智齒”呢?也許你特別善于做PPT,也許你特別喜歡看歷史故事,也許你特別喜歡旅行……那建議你不要輕易拔除這些暫時無用的“智齒”,好好地與它們相處,持續(xù)地精進,有一天這些就會成為你職場上的核心競爭力,憑借這一顆小小的“智齒”就會做出大成績來。職場暢銷書作家栗子面寫出了如何玩轉PPT的暢銷書,喜歡看歷史故事的海關公務員當年明月,業(yè)余時間寫出了超級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滿世界旅行的小鵬,也寫出了《背包十年》,做著自己最喜歡的事情。
無用的“智齒”,戰(zhàn)勝了滿口的大白牙。
自己“拔牙”
當然,有了牙病還得去正規(guī)的口腔醫(yī)院就診。但是如果你在職場中遇到的了真正的“病牙”,還得靠你自己去解決。這些“病牙”不同于的“智齒”,如果你想在職場中有所發(fā)展,那這些“病牙”就不得不及時拔除。也許你有豐富的想象力,有著完美的計劃,但是在團隊中總是拖后腿,那你是否該拔除這顆叫“缺乏執(zhí)行力”的“病牙”?也許你在工作中總是會手忙腳亂,好像總是也忙不完,那你是否考慮該拔除這顆叫“不善多任務管理”的“病牙”呢?
在這過程中,也許你一直沒有發(fā)覺問題癥結,通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師幫你提前找到問題所在,也許你確實感受到疼痛時才會發(fā)現(xiàn)與覺醒。但不管怎樣,最終走下去并真正改變的人,永遠是你自己,沒有人能代替。
美國作家菲茨杰拉德說,“你學過的每一樣東西,你遭受的每一次苦難,都會在你一生中的某個時候派上用場。”因此,不管是你主動拔除的“病牙”,還是樂觀保留的“智齒”,總會在你職場和生活中的某個時刻派上大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