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真到假、從實到虛,窮人cosplay富人飯局上隨意拿起手機按個號碼:“老徐啊,聽說你導演的新片要上了,送兩張首映禮票來吧!”
在微博上傳一張旅行途中的照片,虛化一切背景,重點是千萬要露出外航行李單,這可是從淘寶上剛剛斬獲的新鮮貨。
酒吧里,在昏暗的難以識別真假的光線下,隨意地把一串法拉利跑車的鑰匙扔在桌上,鑰匙扣還印有星空聯(lián)盟VIP行李優(yōu)先的標識。
……
網(wǎng)絡(luò)上有這樣一系列有關(guān)裝逼的指南。他們都有著相同的潛臺詞—認識很多牛逼的人、有令人羨慕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有著很多錢與很大的權(quán)力。
這些就是虛榮。虛榮之于他們,就像是鶴立雞群般的俯視,那是任何一個矮個子難以想象的。那種慕名、那種艷羨就如同云朵般滋養(yǎng)出飄飄然的美好來。
虛榮這玩意,聽起來是拜金主義下的產(chǎn)物。事實上,它從古至今一直都存在著。項羽就說過,富貴不還鄉(xiāng),如錦衣夜行。
而從我們可以記得的歷史來看,從臺灣眷村人花費一輩子的積蓄衣錦還鄉(xiāng),到西裝不剪標,舉手投足之際“無意”顯擺;從買個大哥大玩具握在手中,到各種山寨名包、名表橫行;直至如今,假裝有iPhone,假裝有豪車,假裝有名包。
中國人觀念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無疑是給虛榮的假裝以理論支持。假裝就是“近”的手段,或許只是假裝就可以一步登天,就可以改善現(xiàn)實,至少也可以不受人白眼。
所以,有人假裝有錢,進修個MBA,以求等到情濃時,等到貴人伸手一把,進入更高層的社會;也有人省下吃飯的錢,改在星巴克喝下午茶,等待邂逅一段有經(jīng)濟基礎(chǔ)的姻緣;當然,有人想買個假豪車車標,或許就不會有人以清潔工的二手車為借口不許進廠。
在這個社會上,有人假裝著富裕往豪門中擠,有人假裝著權(quán)貴往上流堆里鉆,正是因為現(xiàn)在還有可以擠、可以鉆的可能,而不是像印度之流的社會,他們的階層固化到貧民窟里走出個百萬富翁只能是電影中的橋段。
購買假貨不算荒誕,購買消費品之外的意義也不算荒誕,真正荒誕的是這種假裝的虛榮變成了一種公開的秘密,一種時尚,一種玩法。
很多鄙視購買iPhoneQQ在線的人,轉(zhuǎn)頭又會糾結(jié)于究竟是花一個月的工資買一個LV,還是搜刮父母的養(yǎng)老金買棟號稱“CBD臻藏”的房子。
這無異于拿著Vertu手機當驚堂木,卻又對別人說:“你們的身上也應(yīng)該流著道德的血液!”
專欄作家李海鵬說,好的人生就是這么回事,荷爾蒙、虛榮和欲望,宛若烈火,至死燃燒。很多人的心聲則是,虛榮可以使人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