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馬年春節(jié),你突然發(fā)現(xiàn)拜年短信已經開始被短視頻拜年所取代,不必意外,2014極有可能成為移動短視頻爆發(fā)的元年。
2013年科技界的最后一件大事是4G牌照的發(fā)放,互聯(lián)網江湖正借4G帶來的帶寬紅利開啟另一個新市場——短視頻。
此模式在國外已經被最大的社交網絡Facebook和Twitter驗證,其分別收購的Instagram以及Vine正是短視頻領域積極的嘗試者。讓Facebook感到威脅的照片分享應用Snapchat同樣也加入了短視頻分享功能。
與之相對應的是在2013年下半年國內層出不窮的短視頻社交分享應用——新浪秒拍、騰訊微視、愛奇藝啪啪奇、樂播、玩拍等。
移動社交的發(fā)展歷程與媒體史有著驚人的相似。媒體經歷了從20世紀的報紙、廣播到電視、互聯(lián)網的過程,后者將給予用戶更多感官刺激。富媒體正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異軍突起 ,2013年最火熱的微信也依然經歷了這一發(fā)展趨勢,利用語音切入市場打敗文字類IM工具;之后,騰訊副總裁張小龍的一次無心試錯讓以圖片分享為主的朋友圈大火。 未來,短視頻是否會成為諸如“來往”“易信”等類微信應用的標配值得期待。
市場正在為2014年短視頻能否成為下一個引爆點埋下伏筆 。
首先,各大互聯(lián)網公司選擇在此時進軍短視頻與4G時代開啟密不可分。2G時代聚焦于文字應用,3G主導圖片分享,雖然2014年4G市場未必能全面爆發(fā),但隨著手機通信性能的提高以及帶寬資源的優(yōu)化,已經產生了短視頻生長的市場環(huán)境。最純種的短視頻應用Vine在美國于2012年年底爆發(fā),其創(chuàng)建以及興起與美國各大運營商大規(guī)模推廣4G的時間基本對應,技術的發(fā)展已經可以讓一部6秒的短視頻大小僅為600K,加上正在加強的帶寬,普通消費者在手機上看視頻已經不再是問題。
其次,短視頻是移動模式的天然產物。智能手機市場的成熟已經催生了一批UGC圖片制作網站,而隨著手機內存空間的加大和自帶高清攝像頭,用戶快捷制作短視頻的內容門檻已經降低。早在Vine之前,已經有如Viddy、Socialcam等諸多手機視頻分享網站,而Vine 把用戶上傳時間限定到短短6秒的時間,反而從中脫穎而出。
再次,真正的爆發(fā)不僅需要時機,產品如何契合“90后”心理也尤其重要。雖然Vine在國外率先推出6秒短視頻應用,但加入了“閱后即焚”功能的Snapchat迅速在圖片和短視頻里掀起一陣風潮,打破了傳統(tǒng)社交永久分享的模式,一度對Facebook引起威脅。這背后正是年輕人崇尚自由、私密等心理因素加上科技發(fā)展引領的新風尚。
然而,同樣是140字的碎片化傳播,Twitter脫穎而出是依靠好玩的產品,而新浪微博的最后勝出則是依靠強大的運營。 新浪網CTO許良杰介紹,新浪秒拍將延續(xù)微博運營的方式,花費諸多精力去拉明星和名人在初期進行短視頻運營,并投入1000萬獎勵原創(chuàng)短視頻,這也是騰訊微視的方法之一?,F(xiàn)在的秒拍似乎成了明星秀才藝的新舞臺,鋼琴王子李云迪通過秒拍與粉絲們交流并大秀高超琴技,“Cool魔”機長張智霖也在秒拍大拋媚眼等能夠吸引用戶的有趣內容。但國內這種由上而下的運營打法與Vine、Instagram等用戶自發(fā)上傳有趣內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對于獨具特色的中國互聯(lián)網來說,大玩家們的決心奠定了產品市場推廣的力度以及運營強度。然而,無論是Vine還是Snapchat,短視頻的流行都是從全新移動基因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開始。
騰訊CEO馬化騰2013年末的一次演講中提到“顛覆微信的一定不是微信的模仿者,而是一個我們沒有想到的創(chuàng)新應用”如果對比國外應用發(fā)展的時間軸,中國此時的市場環(huán)境正是短視頻的爆發(fā)前夕,這種富媒體極可能是下一個移動浪潮的切入口,但究竟是誰利用短視頻拿到門票,還取決于產品創(chuàng)新和團隊綜合能力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