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途徑,在小學生初學英語時,教師就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主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進行培養(yǎng)。
【關鍵詞】初學 聽說讀寫 習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124-01
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途徑,也是學生受用一生的寶貴財富。小學生初學英語時的習慣養(yǎng)成顯得尤為重要。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的習慣。
一 聽的習慣的培養(yǎng)
三年級的英語剛剛起步,小學生模仿力強,但缺乏自控能力。課堂上,常有學生一聽教師示范發(fā)音,就急于開口模仿,輕聲跟進,結果導致自身發(fā)音欠準,而且還影響了他人聽音。因此,在英語起始教學階段,教師就要訓練學生靜心聽、靜心看,讓學生邊聽教師發(fā)音,邊看教師嘴形,注意觀察其大、小、扁、圓及變化情況,做到看明、聽清,然后大聲模仿,這樣模仿效果才好。
小學生聽錄音跟說、跟讀時,往往不注意語音、語調(diào)、輕重音、停頓等,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聽清,在播放錄音前,可分步提出聽的具體要求,聽一遍錄音,便有一次收獲,并要求學生每晚在家都要認真聽錄音。可組織學生進行模仿比賽,看誰模仿得最像,從而促進學生用心聽錄音。
同時,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專心傾聽他人的習慣。在英語課堂上,他們有很多聽英語的機會。但小學生有意注意較弱,維持時間較短,特別是在聽同學發(fā)言時易走神。教師除了向?qū)W生講明專心聽同學發(fā)言的好處外,在教學上要采用生動、形象、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特別要避免枯燥操練,要多用有意點叫、個別提問,對活動與集體操練應頻繁交替使用。同時在教學上多進行牽制性提問,“逼”學生專心聽他人說英語,不聽,就無法參與。
二 說的習慣的培養(yǎng)
小學英語教材所選內(nèi)容均來源于學生學習及日常生活,為學生所熟悉,并具有科學性、趣味性、親近性、實用性。教師可充分運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說的習慣。在起始年級,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學會寬容,不能有錯必糾,多用各種鼓勵的話語,激勵學生回答問題的信心,還可以在學生的手上或額上貼上一枚小小的貼紙,即使學生說錯了,也要微笑著對他說:Never mind,學生的參與熱情馬上會高漲起來。同時,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優(yōu)化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寓教于樂,讓學生身置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課后,教師首先要自己做好榜樣,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并要求學生也要這樣做,回到家里也要跟父母說英語,如果父母不會英語,可教他們學說英語。教師可開辟英語角,成立英語興趣小組,排演英語文娛節(jié)目等,對做得好的學生給予“小紅花”、“小紅星”獎勵。學以致用的成就感會增強學生說英語的自信心,激起其說英語的欲望。
三 讀的習慣的培養(yǎng)
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大聲朗讀單詞、短語、句子和對話,學生才不至于學成“啞巴外語”和“聾子外語”。其實,朗讀能加強記憶,可以使注意力集中。受兒童年齡特征的限制,小學生的朗讀往往隨心所欲,不注意意群,不注意語音、語調(diào),眼睛不看單詞,耳朵不聽自己的朗讀,注意力不集中。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新授句子時,要重視對學生朗讀技法的指導,要求學生用手指著單詞、句子用心認讀,可進行朗讀比賽,看誰最快讀會且讀得好,從而培養(yǎng)學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朗讀習慣。
四 寫的習慣的培養(yǎng)
在入門階段,書寫教學要嚴格要求,從字母到單詞,最后到句子,教師不能掉以輕心,馬虎對待。在剛教字母A、B、C時,教師就要教育學生書寫規(guī)范、標準的英文手寫體字母,決不能放手讓學生自己臨摹書上抄寫。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先觀察后動筆用心寫的好習慣。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每個字母的筆畫、筆順,跟著教師的書寫先用手指書空幾遍,然后才在本子上書寫,書寫完后要認真比較,看自己的書寫還存在哪些問題,及時改正。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以下三方面:(1)教師自己的板書應該規(guī)范、標準。(2)教師要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書寫時間。(3)教師要注意及時糾錯。教師可把優(yōu)秀的書寫作品貼在教室中,以此激勵學生認真規(guī)范地書寫。
小學生初學英語時的習慣養(yǎng)成對于小學英語教師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會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而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會自然生成,是嚴格訓練、反復強化、堅持不懈的結果。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不僅學生要自覺堅持,教師也要做到堅持,做到步步到位、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因其他瑣事而把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置之腦后,要隨時了解情況,隨時檢查,隨時與學生相互交流,要和家長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共同督促和提醒學生。只有在教師的嚴格要求和關心體貼下,學生才能有形成良好習慣的信心和決心,久而久之,才能使這些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得到內(nèi)化,使學生真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