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運用情景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充分利用視聽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創(chuàng)造濃厚的外語學習氛圍,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小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099-02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學科,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是其實踐性的主要表現(xiàn)。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必須為學生提供充分運用英語口語進行有效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從中加深理解、熟悉運用、牢固掌握,達到學與致用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聯(lián)系教學內(nèi)容,結合具體實例,找到問題中、現(xiàn)實中的興趣點,把帶有趣味性的問題、方法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參與學習討論,大膽地開口說英語。
一 情境教學法的概念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到學生。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nèi)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都是寓教學內(nèi)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了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利用各種方式,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多方面地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多渠道地獲得信息,讓學生用心去體驗學習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情境中交流、發(fā)展,從而使學生較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二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的應用
情境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交流的動機,并提供語言的材料,促進其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情境教學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tǒng)一,在認知方面有啟迪學生的可暗示性,從而使學生有意識地和無意識地接受教育輸入。即如臨其境,觸景生情。如臨其境可以使學生感知的過程變得容易,觸景生情可以使學生的認知更加牢固。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情境教學。
1.挖掘教材內(nèi)涵,激活情境
小學英語教材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特點而設計的,教材本身蘊含豐富的情境內(nèi)容?,F(xiàn)行的小學英語教材從突出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出發(fā),全部以彩色圖畫、情境會話貫穿全套教材;教材緊密結合兒童好新奇、愛活動、善模仿、愛說、愛唱、愛跳、愛表演的特點編排和設計教材的內(nèi)容和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兒童喜聞樂見的歌曲、游戲、小詩等和一些淺顯易懂的故事。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樂學情趣,實施直觀教具,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如在進行school things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教材中的實物(不同的學習用品)或畫出相應的簡筆畫來教學單詞,從而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直接感受英語,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強化求知欲望,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2.運用體態(tài)語言,展現(xiàn)情境
教師的每個眼神和動作都蘊涵著無盡的教育意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個簡潔明了的肢體動作,便可使學生恍然大悟。語言講解輔以動作會使教師的授課變得更形象,更易于理解。動作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句型和對話,但做何種動作則取決于教學的語言內(nèi)容。教師要選擇符合語言節(jié)奏、能表達語言意義的動作。只有找準了動作,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內(nèi)容。如在教學動詞時,教師可以邊做動作邊說I can swim/dance/run/ride a bike. 學生從直接的動作中學到了語言,也符合學生好動的特性。又如在教有關emotion的幾個單詞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面部表情進行教學。在教“sad”時,做出沮喪的表情,在教“happy”時,做出高興的表情,而“angry”是非常生氣的表情,學生從老師的不同表情就能理解意思。
3.利用多媒體,渲染情境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模擬表演創(chuàng)設的情境,往往受時空限制無法全部做到,在這種情況下,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為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操作手段和更為直觀的事物形象。它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聲音、圖像、動畫及影像等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呈現(xiàn)自然界中的聲、色、形,創(chuàng)設真實、豐富和立體化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有聲有色的真實語言場景中烘托出“無聲”的學習內(nèi)容。如,教What are they doing?時,從學生喜愛的動畫片中下載了一些片斷,放給學生看,讓學生根據(jù)生動的畫面回答問題They are swimming/playing football/ running.如此寓教于樂,真實、信息量大,學生學起來不會感到枯燥。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特點,能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促使他們將所學的知識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將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4.設計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
游戲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熱情,并能為詞匯和句型的操練提供真實的語境,調(diào)動學生主動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在教學中設計適合小學生口味的游戲情境是寓教于樂的好方法,能幫助教師把課堂教學工作變得生動活潑,為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進行語言操練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樂而好學。但教師要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征,精心選擇或設計合適的游戲,這樣才能使教學變得輕松愉快,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The parts of my body為例,可開展讓學生發(fā)指令、全班同學表演動作比賽等游戲。學生極易在游戲情境中深入角色,踴躍表演。在玩中學習鞏固,既符合孩子們樂于模仿與好玩的天性,又充分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還調(diào)節(jié)了學習節(jié)奏。在愉快歡樂的氣氛中,使學生鞏固了學到的語言知識,又鍛煉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 結束語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學生愛學、樂學、善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進行情境的體驗,有助于提高小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同時也有助于小學生英語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應該加強小學英語課堂的情境創(chuàng)設。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