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宋王觀國撰《學林》分為三百五十八則,記載讀書所得,是一本極其有價值的考據(jù)筆記,資料收集詳備,論述得失,考證異同,往往有獨創(chuàng)的見解。書中對文字形體、音韻、字義等方面的考辨,有一定的學術(shù)價值,然而仍有部分條目考證失當,值得今人繼續(xù)研究。本文對其中“糃”及“無害”做出考證。
【關(guān)鍵詞】學林 考證 糃 無害
【中圖分類號】H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066-02
《學林》是一部考據(jù)筆記,內(nèi)容廣博,涵蓋文字、音韻、訓詁、文獻各個方面,每一條目作者都做了詳細的考證,但由于前人王觀國考釋時文獻資料、訓詁思想及方法方面的局限性,致使有些條目或論述不全或論述有誤。筆者在梳理條目的時候,對其中“糃”及“無害”作出考證如下:
【糃】《南史·顏峻傳》曰:“宋明帝時,歲旱人饑,中書令顏峻上言,禁糃一月,息米萬斛?!庇^國按:《集韻》曰:“糃音唐,精米也。”諸字書皆無糃字,惟《集韻》收此字,蓋因《顏峻傳》有此字,而《集韻》收之耳。凡米初出糠秕而未精熟,則謂之粗糲,其得米多,及精熟之,則得米少。禁糃者,惟食麤糲而不得精熟米也。然人之常情,與其食麤糲之十,寧且食精熟之八,不知顏峻當時禁糃,如何設(shè)法,而月能息米萬斛,其公米耶?其民米耶?不可得而知也。字書又有?字,音蕩。又有?字,音伐。二字皆訓曰:“精米也”。今江、浙、荊、湖間人,凡精米皆呼此二音,其字則與糃同。
按糃,《玉篇·米部》:“徒郎切,精米也?!薄都崱贰额惼贰端穆暺!贰蹲謪R》等字書皆訓為“精米”。
?,《廣雅·釋詁四》曰:“?,舂也?!薄稄V韻·蕩韻》:“?,舂也,持米精也?!薄墩滞ā吩唬骸八鬃拄?,不必別作??!庇纱丝梢?,“?”為“舂”義,即“用杵臼槝去谷物皮殼”的意思。古文用如:《孔子集語·卷五》“古微書引春秋說題辭”條,孔子言曰:“五變?nèi)刖?,米出甲,謂硙之為糲米也,舂之則粺米也,?之則鑿米也,臿之則毇米也,又?擇之,??之,則為晶米?!?/p>
?,《廣韻·月韻》:“?,舂米?!薄稄V雅·釋詁四》曰:“?,舂也。”王念孫疏證:“《眾經(jīng)音義》卷十五、十八引《埤倉》、《韻集》并云:‘?,?米也?!薄坝衷疲骸裰袊?,江南言?。”① 由此可知,“?”亦為“舂”義。古文例證如:《齊民要術(shù)·飧飯》:“作粟飧法:?米欲細而不碎,?訖即炊,淘必宜凈?!碧脐扆斆伞斗畛暌u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饑鳥屢窺臨,泥童苦舂?。”
因此“糃”訓為“精米”無誤,而“?”、“?”皆為方言用語,其義皆訓為“舂”,非“精米”。
【無害】《史記》“蕭何,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注引《漢書音義》曰:“文無害,有文無所枉害也。律有無害都吏,如今言公平吏。一曰無害者如言‘無比’,陳留間語也?!薄肚皾h·蕭何傳》服虔注曰:“為人解通無嫉害也?!睉?yīng)劭注曰:“雖為文吏,而不刻害也?!碧K林注曰:“無害,若言無比也。一曰,害,勝也,無能勝害之者。”晉灼注曰:“ 《酷吏傳》,趟禹為丞相亞夫吏,亞夫曰:‘極知禹無害,然文深,不可居大央府?!K說是也?!鳖亷煿抛⒃唬骸昂?,傷也,無人能傷害之者。”觀國考諸家說,或曰無所枉害,或曰無比,或曰無嫉害,或曰不刻害,或曰無能勝害之者,或曰無人能傷害之者,然皆未當也。文無害者,謂不侮文,則不害法也。不侮文,不害法,則公私平允,而稱為能吏矣?!妒酚洝た崂魝鳌罚骸皽p宣以佐史無害給事河東守府。衛(wèi)將軍青曰使買馬河東,見宣無害,言上,召為大廄丞。”又“張湯給事內(nèi)史,為寧成掾,以湯為無害,言大府,調(diào)為茂陵尉”。又“杜周為廷尉史,張湯數(shù)言其無害”。凡此皆以不侮文,不害法,而見稱于時也。凡不侮文,不害法者,持文必深,若非有道以輔之,則皆為酷吏矣。蕭何能輔之以道,故不沈于刀筆之間也。
按諸家對于“無害”的解釋在王觀國看來都是不確當?shù)?,他認為“文無害”的意思就是“不侮文,不害法”。也就是能為文書無疵病,這樣做出的文書才會更加縝密,不把事情搞壞,盡責守職。然后列舉《史記·酷吏傳》中減宣、張湯、杜周的例子證明。然王觀國的觀點也有不足之處。
《漢語大詞典》“無害”條釋為:“無枉害,謂公平處事?!拔臒o害”條又釋為:“謂能為文書而無疵病。一說為文吏而不刻害?!蓖跤^國“不侮文”即是“文書無瑕疵”的意思。
郭在貽在《訓詁叢稿》中認為“今考《論衡·謝短篇》云:‘夫儒生能說一經(jīng),自謂通大道以驕文吏;文吏曉簿書,自謂文無害以戲儒生。’細味此文,文無害與通大道相對應(yīng),而又與曉簿書相承接,則‘文無害’當為精通律文無人能比之意,從而知舊說中之蘇林一說馬近是(蘇林曰‘毋害若言無比也’)。又考桓譚《新論》云:‘賢有五品,……作健曉惠,文史無害,縣延之士也?!氖窡o害蓋亦言文史無比也?!雹?然而若以“精通律文無人能比”代入文例當中,仍有不合適之處,因為認為蕭何“文無害”就是精通文書律令無人能比,那么《史記》中減宣、張湯、杜周身上都用過“無害”一詞,這樣就會產(chǎn)生矛盾,因為不可能這幾個人都是精通律文無人能比的。且在《論衡·程材》有“無害”例:“一縣佐史之材,任郡掾史。一郡修行之能,堪州從事。然而不召佐史,州不取修行者,巧習無害,文少德高也。五曹自有條品,簿書自有故事,勤力玩弄,成為巧吏,安足多矣?”這里不可能一縣文吏皆努力學習律文達到了無人能比的程度。楊琳在《訓詁方法新探》認為“‘無害’除了無比的意思外還有‘出眾、優(yōu)秀’的意思”,③筆者贊同這一觀點,“文無害”就是說在文律方面的能力很出眾。以這意義去理解“無害”用例皆豁然開朗。
筆記特別是宋代筆記的價值已經(jīng)被慢慢發(fā)現(xiàn),對宋代筆記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細化?!秾W林》雖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但不可否認其中有部分條目的考證是具有瑕疵與不足的,我們有必要對《學林》中的有問題條目進行考證,以便更好地挖掘其價值。
注 釋
①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著.漢語大字典(第二版)[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3238
②郭在貽.新編訓詁叢稿[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85
③楊琳.訓詁方法新探[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207
參考文獻
[1]〔宋〕王觀國撰.學林(田瑞娟點校)[M].北京:中華書局,1988
[2]漢語大辭典編纂處編.漢語大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