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組參與式教學模式不僅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團隊協(xié)作能力,改變目前本科生對課程缺乏整體認識和理解的狀況,而且對以往所學知識能起到融會貫通的作用。
【關鍵詞】小組參與式 人力資源課程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061-03
小組參與式教學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到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之中,其實質就是將小組合作、參與式與研究式教學方法相結合并應用到教學活動之中,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使用。在本科生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引入小組參與式教學,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不僅達到改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的作用,而且可以改變目前本科生對課程缺乏整體認識和理解的狀況,能對以往所學的知識起到融會貫通的作用。
一 小組參與式教學模式與理念
小組參與式教學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到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中,在基于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將啟發(fā)式、參與式與研究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應用到教學所設計的活動之中。具體實施過程是:學生自由組合成由3~5人組成的異質性小組,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課堂和課后學習任務,在課堂上共同參與到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需要多種教學方法綜合應用的教學活動之中,在課后一起從事教師劃定范圍內的小組自由選取的某個專題內容的學習活動;在參與活動中,小組成員不僅一起參與了相應的教學活動、共同維護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形成了相互促進的關系,使每個學生個體都可以感受到來自同伴的交流和啟發(fā),促使個人看法的形成;最后小組的學習成果通過小組或個人課堂匯報、課后報告、小組內部或小組之間討論等形式反饋,并以此作為對個人和小組成績評定的依據(jù)。
現(xiàn)代教學理念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不僅是提高學生認知和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且包含能感染學生感情的因素。小組參與式教學理念是:以小組活動為主要組織形式,突出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強化小組成員的團隊合作意識的同時強調個人責任的承擔;在小組共同參與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使用以吸引學生更高程度地參與教學、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改變學生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及價值觀。與個人獨立的學習方式、單一教學方法的使用相比,小組參與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了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達到知識提高、情感提升的目的;通過組織、開展以學生小組為單位的參與式教學活動不僅達到了教學目標,同時促進了學生的個性與群體的協(xié)調發(fā)展。
二 本科生人力資源課程引入小組參與式教學的必要性
1.從現(xiàn)代教學方法的使用來看
現(xiàn)代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調動學生,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在具體方法的使用上可以采用啟發(fā)式、參與式、研究式等多種方式。某一種方法的使用對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作用,而一種方法的單一使用相比多種方法的綜合使用在效果達成方面就略顯不足。因而在教學過程中,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小組參與式教學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到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之中,其實質就是將小組合作、參與式與研究式教學方法相結合應用到教學所設計的活動中。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可以達到改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的作用。
2.從人力資源課程的性質來看
人力資源課程作為許多管理類專業(yè)開設的一門重要課程,兼有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特點。人力資源管理是圍繞對人力資源的吸引、保留、激勵和開發(fā)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其實質是運用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對人的管理的問題。目前,我國在借鑒國外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但人力資源課程的開設不僅以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為目的,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能運用這些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管理中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小組參與式教學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大量的仿真或真實的教學情境,學生小組通過案例研究、角色扮演、游戲體驗等環(huán)節(jié)接觸和分析某個情境中存在的問題,并在小組討論、互動的基礎上加以解決,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高校本科生教學計劃的課程安排來看,按照管理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這樣的順序設立,遵循先理論后應用、從一般到個別的原則。人力資源管理作為繼理論課程開設后側重實踐性和應用性的課程,學生通過對具體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不僅可以提高實際應用能力,而且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以往所學理論知識(如科學管理理論、激勵理論、群體互動、團隊構成)的理解和認識,最終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3.從本科生的學習特點來看
我國高校的本科生絕大多數(shù)都是高考直接進入大學的,沒有接觸社會的經歷、缺乏對實際工作的體驗,對課程所涉及的理論缺乏感性認識,依靠個人能力無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也容易造成表達能力不足、操作能力差、團隊合作意識薄弱、綜合素質不高等狀況,最終表現(xiàn)為大學生初次就業(yè)失業(yè)率高、就業(yè)率低。
近年來許多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師都關注到了畢業(yè)生的培養(yǎng)質量和市場需求脫節(jié)的現(xiàn)狀,并在課程教學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探索,借鑒國內外的許多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公開演講等,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采用單一方法,沒有將這些方法相結合加以綜合應用,不能達到充分利用每一種方法的實效。將小組參與式教學引入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不僅能促使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感性認識,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口頭、書面表達能力及統(tǒng)合知識的能力,達到全面訓練和綜合提高的目的。
三 小組參與式教學在人力資源課程中的具體運用
小組參與式教學是本人近些年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之下形成的,目前已實踐三年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全面、系統(tǒng)介紹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的基本理論、技術與方法,主要內容包括:人力資源規(guī)劃、職位分析與素質模型、招聘與錄用、培訓與開發(fā)、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員工關系管理及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與管理八個方面的內容,因而小組參與式教學圍繞這八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情境的設計。根據(jù)章節(jié)內容的需要,分別進行實驗情境、案例情境和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設計主體分為學生設計和教師設計。根據(jù)完成條件,活動分為課上和課下兩個時段。所有活動均以小組的方式展開。
1.實驗情境
第一次上課時,告知學生本門課程的學習方式、小組組成要求及需要完成的內容。小組的組成采用自由組合的方式,要求為3~5人組成的異質性小組,在此需強調小組成員的組成要求,請參考過去所學群體、團隊的相關知識來建立相應的小組。課程需要完成的實驗情境均在教師提出相應要求的情況下由學生小組自行設計,主要內容如下表:
實驗名稱實驗要求完成
時段
模擬成立
公司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模擬成立一家公司,確定公司的主營業(yè)務和發(fā)展規(guī)劃,并加以詳細闡述課下
人力資源
規(guī)劃根據(jù)公司的主營業(yè)務和發(fā)展規(guī)劃,設計該公司的組織結構,采用一種方法預測公司下一年度人員需求和供給情況,并寫出采用這一方法的原因,并制定符合本組織發(fā)展的人力資源政策和措施課上
職位分析選取小組模擬公司中的某一職位,采用一種職位分析方法調查、搜集、分析其在現(xiàn)實之中的職位描述和職位規(guī)范,并將其整理成一份職位說明書課下
素質模型采用行為事件訪談法對小組所模擬設立公司在實際中的職位進行訪談,提交訪談記錄,并對訪談記錄加以分析課上
招聘與錄用根據(jù)之前所制定人力資源規(guī)劃,招聘和錄用新員工,制訂招聘計劃、撰寫招聘廣告、準備面試提綱、面試評價表等課上
培訓與開發(fā)為新招聘的員工設計培訓計劃課上
績效管理選擇某一職位,為該職位設計關鍵績效指標課下
薪酬管理設計公司的薪酬構成,并說明設計的原因課上
員工關系
管理設計員工入職時需提供的相關證明,設計員工離職程序,員工離職申請表課上
職業(yè)生涯
規(guī)劃與管理選擇某一職位,為該職位的職業(yè)發(fā)展通道課上
在每個小組實驗結束后,由小組選取一名代表公開演講闡述其所設計的想法和思路,發(fā)言結束后小組其他成員可以補充。本小組發(fā)言結束,其他小組可提出異議和建議,進行公開討論。這種基于小組模擬成立公司的實驗方法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使用,從流程上看可以使學生從整體上充分體會到一家公司對人管理的全過程,從而對人力資源管理有整體的把握;在小組設計時小組成員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從而達到可以提高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的能力;通過公開討論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切感悟到“管理無定式”的真正含義,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綜合分析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
小組參與式教學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的、主導的學習氛圍,通過學生的自主設計的情境,要求學生以當事人的身份身臨其境地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小組參與式教學所達到的效果是相對單一的教學方法所無法比擬的。
2.案例情境
案例教學是以案例分析與討論為基本教學內容,師生互動為基礎,全面提升學生的管理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法。在小組分組的基礎上,結合案例教學法則可以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環(huán)境下學會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案例情境主要由教師設計,在案例情境設計上,主要有三個環(huán)節(jié)需要把握:每個單獨章節(jié)的開始采用引導案例提出問題;在講解重點和難點問題時,通過選擇典型案例加以說明;每個章節(jié)內容結束時都會選取與這個章節(jié)內容相關的帶有綜合性質的案例,交由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
根據(jù)不同環(huán)節(jié)選用不同篇幅的案例。對引導案例和典型案例一般采用短而精的案例,這類案例短小、靈活、針對性強,有助于學生分析理解所講到的某一問題,并可以立刻在其大腦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同時,這類案例使用的形式靈活多樣,既可以文字形式出現(xiàn),也可以由教師直接闡述,又可用PPT展示,便于教師根據(jù)在課堂教學情況隨時應用。而在章節(jié)內容結束后應選擇篇幅較長、有背景介紹的真實復雜的案例,這是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需要解決的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各種問題,都是發(fā)生在復雜的背景之下,需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知識的綜合運用,甚至是幾個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這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復雜背景下,綜合運用本專業(yè)的各種知識的能力。這種類型的案例既可以交由學生小組課后完成,也可以通過課上教師的引導將學生導入案例,不管采用哪種方式都可以促使他們自己動手“診斷”案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既可以遏制學生學習的惰性,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小組內部和外部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學習可以暢所欲言,積極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游戲情境
游戲體驗能夠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全程、全方位參與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游戲的具體要求,主動參與到教學內容中。通過游戲的參與體會人力資源管理某些職能的具體實施方法和流程,通過游戲的體驗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某些概念及理論的實際含義。因而游戲情境的設計對于教學的成功與否具有重要作用。
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依據(jù)章節(jié)內容設計相應的游戲情境。如為使學生體驗人力資源管理中不同人員的角色,如無領導小組討論、模擬招聘等,設計角色扮演的游戲,讓學生通過角色的扮演熟悉具體的方法和操作流程。無領導小組討論的論題、要求等情境的設計適合采用教師已設計好的,這樣可以避免小組之間就論題選擇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在模擬招聘游戲中,可采用實驗環(huán)節(jié)各小組自己設計的招聘計劃、廣告、面試提綱、面試評價表,這樣學生既可以從用人單位和應聘者兩個角度看待招聘問題,并切實地掌握了一些招聘和應聘技巧;也能了解整個招聘活動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關鍵事項,還可以對自己所設計的相關文件和表格加以檢驗,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問題,提高了對人力資源職能活動的感性認識。
參考文獻
[1]景吉.小組合作學習法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0(35):66~67
[2]楊晶照.參與式教學法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的實踐[J].科教文匯(上旬),2012(10):48~50
[3]歐立光.全景式案例教學法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上旬),2011(10):56~58
[4]儲蘇凱.角色扮演法在“招聘與配置”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寧德師范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為例[J].商業(yè)經濟,2012(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