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陰陽,是“日月”二字文化義的核心。日月、陰陽、男女,由天地至于人事,這是章太炎訓(xùn)“日月”為“內(nèi)外”的基礎(chǔ)?!妒酚洝の浩湮浒埠盍袀鳌分刑饭唬骸拔浩?、武安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時(shí)決筴而名顯。魏其之舉以吳楚,武安之貴在日月之際?!痹谔囟ǖ恼Z境中,章氏訓(xùn)“月”為“外”,而“月”與“外”兩者并不是完全等同,所以不能說是同字。
【關(guān)鍵詞】日 月 內(nèi) 外
【中圖分類號】H13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025-02
《說文》:“外,遠(yuǎn)也。卜尚平旦,今夕卜,于事外矣。,古文外?!薄豆P記》云:古來說外者皆未確。外實(shí)古月字,外、月聲近,去聲讀外,入聲讀月。月之于外猶日之于內(nèi)。何以日月可引申為內(nèi)外。日行黃道內(nèi),月行黃道外。“姬姓日也,異姓月也”,日月即內(nèi)外也?!妒酚洝ぬ锿`傳》:“在日月之際”即在內(nèi)外之際也。①
章太炎訓(xùn)《左傳》及《史記》的“日”“月”為內(nèi)外,是異于歷來訓(xùn)詁的新說,此說基于相當(dāng)特殊的文化義,請?jiān)嚍槭枳C。
《易·系辭》:“一陰一陽謂之道?!笔裁词顷?,什么是陽?《說文》:“日,實(shí)也。太陽之精不虧?!庇郑骸霸?,闕也。大陰之精?!雹?又:“晝,日之出入,與夜為界。從畵省,從日?!庇郑骸耙梗嵋?。天下休舍。從夕,亦省聲?!边h(yuǎn)在有文字之前,人們就發(fā)現(xiàn)有晝夜之分;很快就進(jìn)一步發(fā)現(xiàn),之所以有晝夜,是由于“日之出入”,而且日入之后又有月出。從造字看,也是先有“日”、“月”而后有“晝”、“夜”。日月是與人們生活關(guān)系最密切的兩大天體,當(dāng)時(shí)人們的認(rèn)識還是很樸素的,更多的是直觀的感受,日光明耀于晝,故謂之陽,月光淡泊于夜,故謂之陰。以日月為陰陽,這就是二字文化義的核心。
這個(gè)核心義又衍生出十分豐富的其他的意義。一是天陽地陰?!墩f文》:“一,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即《尚書·泰誓》所謂“惟天地乃萬物之母”也。《說文》:“地,元?dú)獬醴郑p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所陳列也?!碧旆Q陽者,如《呂氏春秋·有始》:“天地有始?!备哒T注:“天,陽也?!庇秩纭吨芏Y·春官·神仕》:“致天神人鬼?!编嵭ⅲ骸疤?、人,陽也?!碧炜煞Q為陽,陽亦可訓(xùn)為天。如《禮記·郊特牲》:“樂由陽來者也”,孔穎達(dá)正義:“陽,天也。”《素問·陰陽離合論》:“天為陽?!币皇堑厣夏详柋标??!稇?zhàn)國策·秦策》:“天下陰燕陽魏?!滨U彪注:“陽,南?!薄段倪x·何晏〈景福殿賦〉》:“南距陽榮?!崩钌谱ⅲ骸霸谀显魂??!边@是以南為陽?!稇?zhàn)國策·秦策》:“天下陰燕陽魏?!滨U彪注:“陰,北。”《后漢書·班固傳》:“其陰則冠以九嵕。”李賢注:“陰,北。”山水亦分陰陽?!墩f文》:“陰,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又:“陽,高明也?!倍巫ⅲ骸安谎陨侥显粫[者,陰之解可錯(cuò)見也?!薄豆攘簜鳌罚骸八睘殛?,山南為陽?!狈秾幾ⅲ骸叭罩赵魂枴!鄙剿R腊?,水之南為山所遮擋,故水之北為陽。移于人,則以男為陽、女為陰?!兑住は缔o》:“男女搆精?!崩疃窦庖蓪氃唬骸澳信q陰陽也。”
日月、陰陽、男女,由天地至于人事,這正是章說的基礎(chǔ)。中國的宗法制度,男曰內(nèi),女曰外?!稜栄拧め層H》:“母之考爲(wèi)外王父,母之妣爲(wèi)外王母。母之王考爲(wèi)外曾王父,母之王妣爲(wèi)外曾王母?!惫试掠型饬x。章氏以天文釋之,蓋其據(jù)之一而已,至于日月、陰陽、男女、宗族,料魯迅等人皆知,故不言。
上述的文化義深刻地影響了造字、造語。
從文字看,外與月有交集替代之例?!巴狻弊謴摹跋Α保墩f文》:“夕,莫也。從月半見。”甲骨文夕、月多通用?!伴g(閒)”字,《說文》:“閒,隟也。,古文間?!倍巫⒏摹啊睘椤啊?,云:“此篆各本體誤,《漢簡》等書皆誤,今攷正。與古文恒同,中從古文月也。”按,段改是,古文“恒”字“月”作“外”。《說文》:“恒,常也。從心從周,在二之間上下,心以舟施,恒也。,古文恒從月。《詩》曰:‘如月之恒?!笨贾坠俏?,恒正從月,作“ ”等形。后世唐岱岳觀碑作月,《龍龕手鑒》:“,古文月字?!薄督鹗淖直娈悺罚骸澳宋浜笮鲁鲎??!蔽浜笤熳挚磥硪灿兴荆骸俺觥迸c“外”義相近,外,月也,乃于“匚”內(nèi)易“月”為“出”。
從語言看,日與內(nèi)、月與外古音近同。復(fù)字從日,亦從內(nèi)聲作,是古音日與內(nèi)近。日與泥、內(nèi)同音,故知其在泥紐也。“入”之聲今在日紐,古文以“入”為“內(nèi)”?!夺屆罚骸叭?,內(nèi)也。內(nèi)使還也。”③ 月,入聲疑母山攝合口三等字;外,去聲疑母蟹攝合口一等字。月、外韻、紐悉同。《左傳·成公十六年》:“呂锜夢射月,中之。占之,曰:‘姬姓日也,異姓月也,必楚王也?!逼洹叭铡?、“月”,杜預(yù)無注,今或以為比方,④ 實(shí)昧于其義,當(dāng)依章說。至于《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太史公曰:“魏其、武安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時(shí)決筴而名顯。魏其之舉以吳楚,武安之貴在日月之際?!逼渲腥?、月二字,三家無注,后人或解作帝、后,單就解讀文本,這一解釋似無不可,細(xì)尋文意,則似嫌泥,不如章說融通,日,外也,外者,即太史公所謂“外戚”。
黃侃云:“月與外古同字?!雹?說當(dāng)本于其師。按,在一定的語境中,“月”可以訓(xùn)外,但是兩者并不是完全等同,所以不能說是同字。
注 釋
①章太炎.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8
②大徐本作“太陽”“大陰”,小徐本作“太陽”“太陰”。按,疑皆當(dāng)作“大”,其時(shí)“大”“太”蓋尚未分化。
③章太炎.中華現(xiàn)代學(xué)術(shù)名著:國故論衡[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40
④李夢生撰.左傳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⑤黃侃.說文箋識四種·說文同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參考文獻(xiàn)
[1]〔漢〕許慎撰.說文解字(徐鉉校定)[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漢〕許慎撰.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M].北京:中華書局,1984
[4]曾運(yùn)乾.尚書正讀[M].北京:中華書局,1964
[5]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甲骨文編[M].北京:中華書局,1965
〔責(zé)任編輯:龐遠(yuǎn)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