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Gravity)無疑是2013年最為成功的好萊塢大片之一。這是部今年北美媒體評論最高的電影,全球票房大賣。該片3D版首周末的票房超過了膾炙人口的《阿凡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愛麗絲夢游仙境》等大片的3D版。美國媒體歡呼說,《地心引力》的成功給3D影片的發(fā)展打了一劑強心針。因為自《阿凡達》開創(chuàng)3D電影的成功之后,不少電影公司也蜂擁而至,以致于有評論說80%的3D影片只讓人感到頭暈腦脹,就拿去年電影市場上的3D影片來說,象《極速蝸?!?、《神偷奶爸2》等家庭電影3D版的票房只占其總票房的三成還不到,但是《地心引力》80%的票房來自3D版。所以3D的擁躉們稱,《地心引力》的成功與3D技術所創(chuàng)造的震撼視覺效果是密不可分的。而一份市場分析報告更是稱《地心引力》的成功標志著3D電影的一個轉折點。
就像IMAX的宣傳語“是看電影還是進入電影”,《地心引力》完全將觀眾置于浩渺的太空之中和女主角瑞恩經歷了一場生死浩劫。故事講述了在空間站工作的宇航員馬特·科沃斯基(喬治·克魯尼飾)以及航空新手賴安·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飾)在出艙工作時,飛船與空間站發(fā)生爆炸,同行喪生,兩個人是如何在缺氧、失重、與外界喪失聯(lián)系的情況下回到地球的故事。
阿方索此次將題材瞄準太空硬科幻,鏡頭逼真寫實,不管是宇航員失重下的狀態(tài)動作表現(xiàn),還是空間站爆炸后飛濺的碎片都顯得精確可信。而基于CGI技術的特效視覺效果呈現(xiàn)也堪稱完美,站在外太空看地球日出,幾萬尺高空俯視地球全貌,場景不可謂不旖旎。技術推動了電影的發(fā)展,同時電影的語言藝術也在不斷地豐富,電影創(chuàng)作人員很難在題材或者劇情上創(chuàng)造點新意的時候,電影語言藝術的創(chuàng)新成為了實驗的最好對象?!兜匦囊Α肪秃芎玫挠∽C了這點,90分鐘不到的劇情很難再把它做得多么復雜或者多么龐大,也不可能出現(xiàn)多么跳躍性的場景。也就是說這90分鐘充滿限制的情況下必須要給觀眾一個交代,于是觀影體驗成為了這部電影的最大目標。這90分鐘要徹徹底底讓觀眾沉浸其中,為了這一目標,導演玩轉了鏡頭語言,每一個鏡頭都是那么恰到好處而不多余,再配上宏偉的背景音樂,就是一出精彩的太空歌劇。也許很多人會糾結影片的深度,我覺得本片的唯一不足就是某些地方有點刻意挖掘深度。當觀眾真的沉浸并且思考這部電影中時,其實深度就已經有了,沒有誰會看完之后還會去回味一部爛俗的爆米花電影。電影的深度在于人們對于作品的思考,而不是你告訴別人這個是什么道理。
自從卡梅隆改變了整個3D產業(yè)之后,3D鏡頭語言便不斷地被豐富,正如李安導演和卡梅隆導演所說的那樣,3D只是一門新的藝術語言,電影的好壞還取決于電影的創(chuàng)作者。從《阿凡達》,《雨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現(xiàn)在的《地球引力》,3D的語言藝術在一點點地被擴充,而想要體驗到這一切就必須得親自跑到電影院,而不是租盤光碟就能搞定的,這必然是對電影產業(yè)的強有力支持。放眼于現(xiàn)在的3D電影,不乏一些無聊的圈錢之作,若是某一天3D變成單純的撈錢技術,或者純粹滿足一下感官刺激,那才真正是電影界的悲哀,這種悲哀在國內已經蔓延得很明顯了?!兜匦囊Α穾淼貌粌H是我們對于這部電影本身的的思考,還有就是我們對于電影未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