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采用高分辨CT(HRCT)觀察肺功能正常吸煙者肺組織的早期損害。方法:入選健康者82 名,各項肺功能檢查指標均正常,無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及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中吸煙者46 名,不吸煙者36名,對其行HRCT 掃描。掃描結果由放射科醫(yī)師采用盲法進行評估。結果:19.6%(9/46)吸煙者HRCT 可見肺氣腫表現(xiàn),而非吸煙者中均未出現(xiàn)肺氣腫表現(xià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1.7%吸煙者(10/46)出現(xiàn)慢性支氣管炎樣改變,而非吸煙組僅有2.8%(1/36)出現(xiàn)慢支樣改變,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結論:HRCT 能早期發(fā)現(xiàn)無臨床癥狀、肺功能正常者的肺部早期變化,如肺氣腫及慢支樣改變。HRCT 有助于肺部疾病的早期診斷,尤其對于吸煙的高危人群。
關鍵詞:高分辨CT; 肺損傷; 吸煙者【中圖分類號】R44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2-0178-01
吸煙是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首要危險因素,約10%~20%的吸煙者最終發(fā)展為COPD。目前診斷COPD的主要手段為肺功能檢測,但在肺功能檢測發(fā)現(xiàn)異常時,患者的疾病常已處于不可逆階段。肺部早期損害可表現(xiàn)為局部肺氣腫、氣體潴留等[1],但肺功能檢測或胸片對此缺乏敏感性。因此,需更靈敏的檢測方法以發(fā)現(xiàn)吸煙者氣道或肺組織的早期變化。高分辨CT (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的掃描層厚為1 mm,故被認為是無創(chuàng)傷性診斷肺氣腫最靈敏的方法之一[2],其對肺氣腫的檢出率較高。在對肺氣腫及COPD 患者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 HRCT 檢查與肺功能檢查結果間有良好的相關性,而將吸氣相與呼氣相掃描結合分析,診斷準確率更高[3,4]。本研究對肺功能正常、無臨床癥狀的吸煙者進行HRCT 掃描,并將結果與健康非吸煙者比較。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篩選出既往無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心血管疾病,無職業(yè)性粉塵及毒物接觸史,無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且近1 個月內(nèi)無呼吸道感染史者,對其進行肺功能檢測,各項通氣指標均正常者入選本研究。將入選對象分為吸煙組(46 名)和非吸煙組(36 名),根據(jù)吸煙指數(shù),將吸煙者分為輕度吸煙和重度吸煙(吸煙<20 包年為輕度吸煙,≥20包年為重度吸煙)。2005 年至2006 年共入選健康成人82 名,均為男性,年齡41~61 歲,平均51 歲。82例入選者進行肺功能測定,[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流速峰值(PEF)、中期流速(MMEF)]及一氧化碳彌散(DLCO)、肺總量(TLC)、殘氣(RV)等的測定指標均正常。
1.2HRCT 掃描及分析:(1) HRCT 掃描方法:所有入選對象在肺功能檢測后1 個月內(nèi)行HRCT 掃描。CT 機型為荷蘭飛利浦256排螺旋CT, 掃描參數(shù)為管電壓120 kV,管電流85 mA,準直寬度為0.75 mm。掃描前認真訓練受試者深吸氣末屏氣,于深吸氣末對肺底至肺尖行全肺掃描。行層厚1 mm、間隔1 mm 骨算法重建。如發(fā)現(xiàn)肺內(nèi)有肺氣腫病灶,則在病灶中心層面行層厚1 mm、間隔1 mm 骨算法重建。(2)HRCT 掃描征象分析:深吸氣末HRCT 上主要觀察的征象有肺氣腫、肺實質(zhì)微結節(jié)、磨玻璃樣密度影、肺大泡等。CT 結果由對受試者情況不知曉的CT醫(yī)師讀片,進行肺氣腫等視覺評估。(3) 肺氣腫、空氣潴留CT 診斷依據(jù):肺氣腫表現(xiàn)為深吸氣末肺野內(nèi)大小不等、常為無壁的低密度區(qū),肺血管紋理減少,分為小葉中心型、全小葉型和間隔旁型。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1.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成組設計的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 檢驗。P<0.05 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資料:本研究吸煙組和非吸煙組人群的平均年齡分別為(51±4)歲和(51±5)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吸煙組中輕度吸煙者26 名,重度吸煙者20 名。
2.2HRCT 結果:(1) 肺氣腫:HRCT 結果經(jīng)CT醫(yī)師讀片后發(fā)現(xiàn),9 名受檢者出現(xiàn)肺氣腫,且均為吸煙者,而非吸煙者均未出現(xiàn)肺氣腫表現(xiàn),2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9 例肺氣腫者中均有上葉肺氣腫,其中3 例伴中葉肺氣腫,1 例伴下葉肺氣腫。肺氣腫類型有小葉中心型(4 例)、間隔旁型(3 例)及上述兩者混合型(2 例)。輕度吸煙組中發(fā)生肺氣腫者為3 例,占11.5%(3/26),重度吸煙組中發(fā)生肺氣腫者為6 例,占30.0%(6/20),2 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慢性支氣管炎(慢支)樣改變:吸煙組10 例出現(xiàn)慢支樣改變,非吸煙組中僅1 例(1/36,2.8%),2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55歲,吸煙者,HRCT 示兩肺紋理增生,左肺下葉部分支氣管呈擴張改變。
3討論
吸煙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顯著相關性,吸煙引起的肺臟病理改變主要是呼吸性細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有研究表明,肺破壞達30%以上才會出現(xiàn)肺功能異常[5],因此,肺功能檢測無法評估肺部疾病的早期變化,特別是無任何癥狀的吸煙者。HRCT 能顯示次級肺小葉水平,可更清晰地顯示微細結構的變化,因而被認為是目前診斷肺彌漫性病變最有效的方法。吸氣相HRCT 反映的是肺部形態(tài)學改變,阻塞性肺疾病通常出現(xiàn)的征象有支氣管壁增厚、肺氣腫及不同程度的支氣管擴張等。本研究對象均為既往無呼吸道慢性疾病和呼吸系統(tǒng)癥狀且各項肺功能檢測指標正常者。經(jīng)HRCT 掃描發(fā)現(xiàn),本研究中9 例出現(xiàn)肺氣腫,均為吸煙者,且重度吸煙組的肺氣腫發(fā)生率高于輕度吸煙組(30.0%比11.5%), 提示HRCT 能早期發(fā)現(xiàn)肺功能正常吸煙者肺氣腫的發(fā)生,尤其對吸煙量較大的人群有一定價值。本研究發(fā)現(xiàn)的肺氣腫類型以小葉中央型和間隔旁型為主,與文獻報道相符??梢?,HRCT 可發(fā)現(xiàn)無臨床癥狀、肺功能正常吸煙者肺的早期損害,如肺氣腫及慢支樣改變。應用HRCT 掃描,有助于肺部疾病的早期診斷,尤其對吸煙的高危人群。
參考文獻
[1]Spaggiari E, Zompatori M, Verduri A, et al. Early smokinginducedlung lesions in asymptomatic subjects. Correlationsbetween high resolution dynamic CT and pulmonaryfunction testing[J]. Radiol Med,2005,109(1-2):27-39.
[2]Arakawa H, Webb WR. Expiratory high-resolution CTscan[J]. Radiol Clin North Am, 1998;36(1):189-209.
[3]張偉宏,蔡柏薔,王京嵐,等. 肺氣腫的CT 肺功能成像:CT 技術與肺功能檢查的對照研究[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3):150-153.
[4]徐茂盛,謝晟,王仁貴,等.肺氣腫的肺高分辨率CT:吸氣相和呼氣相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4,20(5):417-419,453.
[5]Haraguchi M, Shimura S, Hida W, et al. Pulmonaryfunction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emphysema asdetermined by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J].Respiration,1998,65(2):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