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葡萄球菌肺炎臨床治療方法及效果。方法:選取臨床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5例確診葡萄球菌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討論。結果:25例患者經(jīng)過治療癥狀消失及好轉20例,總有效率80%。結論:根據(jù)葡萄球菌肺炎的臨床表現(xiàn)。積極配合檢查盡早確定診斷,同時可做藥物敏感試驗,以指導臨床合理選擇抗生素,以防病情惡化。
關鍵詞:葡萄球菌肺炎;對癥治療
【中圖分類號】R56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2-0069-01
葡萄球菌肺炎(Staphylococcal pneumonia)是由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急性肺部化膿性感染[1]。本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段,但多見于兒童和年老體弱,尤其好發(fā)于在使用激素、抗腫瘤藥物及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葡萄球菌肺炎臨床病情較重,細菌耐藥率高,預后多較嚴重。葡萄球菌肺炎的臨床表現(xiàn)為起病急驟,并請發(fā)展迅速,并伴有寒顫、高熱、呈稽留熱?;颊弑憩F(xiàn)多為大汗淋漓、全身關節(jié)酸痛。呼吸道的癥狀有咳嗽、咳黃膿痰或膿血痰,并發(fā)膿胸或脹氣胸時有胸痛、呼吸困難等表現(xiàn)。選取臨床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5例患者療效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收治的25葡萄球菌肺炎患者,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齡47~63歲,平均51歲。咽痛、咳嗽、發(fā)熱胸悶患者25例,發(fā)熱為主患者16例,全身關節(jié)酸痛為主患者15例,咳黃膿痰患者9例。
1.2輔助檢查: ①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為20×109/L左右,有時可高達50×109/L,中性粒細胞增多,核左移;重癥者白細胞數(shù)可低于正常。血播散者血培養(yǎng)陽性率達50%以上,而原發(fā)吸入者陽性率低。痰圖片革蘭染色見大量成堆的葡萄球菌和膿細胞,白細胞內(nèi)發(fā)現(xiàn)球菌有診斷意義。②胸部X線檢查:肺侵潤、肺膿腫、肺氣囊腫、和膿(氣)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四大影像學征象。原發(fā)感染者早期呈大片絮狀、濃痰不均的陰影,成節(jié)斷或大葉樣分布,病情在短期內(nèi)變化大,可出現(xiàn)空洞或蜂窩狀透亮區(qū);血源性感染者多呈兩肺多發(fā)斑片狀或團塊狀陰影及多發(fā)性小液平空洞,部分病例可有胸膜改變[2]。
1.3治療:(1)一般治療:患者應注意休息,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量。多飲水并注意日常的保暖。營養(yǎng)支持和維持心肺功能對于患者的恢復治療均十分重要,應增強患者的免疫力,抵抗力,注意糾正電解質、水的酸堿平衡。必要時吸氧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2)對癥治療 對于干咳、胸痛的患者可用處方:可待因15mg po tid。對于精神不安,失眠患者可用處方二:地西洋(安定)5mg po tid。對于咳嗽、咳黃膿痰患者可用處方三:溴已新16mg po tid。(3)抗生素治療 處方一(選擇下列一組):苯唑西林2g,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iv gtt bid。頭孢拉定2.0g,生理鹽水100ml;iv gtt bid。生理鹽水100ml,頭孢曲松2.0g;iv gtt bid。生理鹽水100ml,頭孢呋辛1.5g;iv gtt bid。處方二:萬古霉素0.8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iv gtt bid。
2結果
25例患者經(jīng)治療癥狀消失及好轉20例,總有效率80%。
3討論
在確診之前應注意詢問患者的具體病情,發(fā)熱時間、熱型,是否有高熱、寒顫;詢問咳嗽、咳痰的性狀以及痰量,有無痰中帶血;有無皮膚感染灶如癰、癤、毛囊炎、蜂窩織炎等;發(fā)病后是否診治,如有,應詢問具體的診斷情況、治療過程和療效等。詳細的了解患者的情況有助于準確的診斷病情。對于初步治療效果不明顯或無效果的患者,需要進一步擴大鑒別診斷的范圍,同時重復下呼吸道分泌物細菌的培養(yǎng),并尋找其他的并發(fā)癥或非感染性因素。葡萄球菌肺炎雨后與致病菌的毒力、患者的基礎狀態(tài)、肺部病變范圍及治療是否及時,以及有無并發(fā)癥(如菌血癥、心內(nèi)膜炎、腦膜炎等)有密切的關系。積極的治療皮膚、化膿性骨髓炎及膿腫等感染,慢性疾病者應加強營養(yǎng)及改善免疫功能,避免濫用抗菌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等。醫(yī)護人員應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做好消毒隔離措施。對有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尤其是感染院內(nèi)耐藥菌株者應進行隔離,阻斷傳染源和傳播途徑[3]。對于葡萄球菌患者而言,本病癥狀重,起病急,易導致循環(huán)衰竭,所以發(fā)現(xiàn)病情時應積極入院治療。早期的診斷和積極有效地治療多數(shù)患有此病的患者均可痊愈,只有少數(shù)病情嚴重、診斷延誤和老年體弱及原有重要慢性疾病者死亡率很高。對于院內(nèi)感染,吸氧、機械通氣、氣管留置等均應嚴格無菌操作。
參考文獻
[1]胡龍華,熊建球,賈坤如,等.夫西地酸對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體外抗菌活性研究. 中國藥房,2008,19:2516-2518.
[2]閔祥璽,劉海燕,聞士霞.葡萄球菌臨床感染調查及耐藥分析.齊魯醫(yī)學檢驗,2003,14(5):30-31.
[3]劉蓬蓬,翟贊亮,于維林.葡萄球菌感染的臨床分布和耐藥性監(jiān)測及治療對策.齊魯醫(yī)學檢驗,2003,14(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