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75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2-0055-01
糜爛性皮膚病主要包括帶狀皰疹、天皰瘡等癥狀重、病情 變化快的皮膚病,主要癥狀為患者皮膚出現(xiàn)紅斑、糜爛、滲液、 皮疹等,創(chuàng)面極易誘發(fā)感染甚至出現(xiàn)敗血癥引起患者高病死 率[1]。這不僅加大了患者的精神和經(jīng)濟負擔,也對臨床護理工 作產生不利影響。為此,我科使用3M皮膚保護膜應用于糜爛 性皮膚病患者,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于我科住院 的發(fā)生皮膚糜爛的各類皮膚病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 例;年齡24~81歲,中位年齡46.5歲。帶狀皰疹40例,天皰瘡 20例,金黃色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20例。將患者隨機 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2組性別比、年齡、臨床癥狀 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組患者均用軟毛巾蘸以溫水清潔皮膚糜爛面,之 后用0.9%氯化鈉溶液清洗創(chuàng)面以去除壞死脫落組織。創(chuàng)面干 燥后對照組局部均勻涂抹氧化鋅軟膏和5 mg氟美松,每天換 藥2 ~ 3次。試驗組使用3M皮膚保護膜,糜爛面積小的或單獨 皮損使用棉棒劑型,順時針方向均勻涂抹于創(chuàng)面,一般涂抹3 ~ 4層;多處或糜爛面積大者使用噴罐劑型,使用時噴嘴應距離皮 膚10 ~ 15 cm,然后均勻噴灑整個欲保護部位,72 h使用1次。 如果患者保護膜外尚需粘貼膠帶、敷料等其他用品時.應在30 s 后保護膜完全干燥再行使用。由于揭除膠帶等黏性物品會破 壞保護膜,每次更換膠帶或敷料時需重新使用保護膜。
1.3療效判斷標準:治愈:糜爛部位皮膚完全恢復正常,皮疹 消退。顯效:皮膚潮紅、皮疹范圍明顯縮小。無效:皮膚潮紅、 皮疹等臨床癥狀未見改善。
1.4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 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療效比較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5.0%明顯提高 于對照組的72.5%( P <0.05)。見表1。
2.22組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 試驗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為 (1.8±1.0) 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4. 9 ±2.8) d.差異有統(tǒng)計學 意義(P <0.05)。
2.32組患者創(chuàng)面感染情況比較 試驗組創(chuàng)面感染率為 12.5% (5/40)明顯降低對照組的45. 0% (18/40).差異有統(tǒng)計 學意義(P <0.05)。
3討論
糜爛性皮膚病是由內因和外因協(xié)同作用導致的皮膚科常 見危重病癥.患者病情變化快,癥狀重,病死率高,且易引起局部及全身感染[2]。臨床上常規(guī)護理措施是用0. 9%氯化鈉清洗創(chuàng)面后局部涂抹氧化鋅軟膏和糖皮質激素,二者可發(fā)揮收 斂、促修復及抗炎作用,從而保護皮膚創(chuàng)面。然而氧化鋅軟膏作為油性藥膏,存在缺點:(1)涂抹用量不易控制。用量過少達 不到藥效.過多則影響皮膚呼吸及代謝.不利于觀察創(chuàng)面情況;(2)油性藥膏護理時易沾染手及敷料等其他物品清除不便;(3)糖皮質激素的使用效果也不甚理想。近年來.3M皮膚保護膜在糜爛等皮膚創(chuàng)面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保護膜主要成分是異丙醇、聚乙烯甲基丙烯酸丁 脂等,使用后在皮膚表面迅速形成保護層.具有良好的收斂、 止血及止痛作用。保護膜的使用具有以下優(yōu)點:(1)保護膜可 直接涂抹或噴灑在皮膚創(chuàng)面,并迅速干燥發(fā)揮作用,降低了臨 床護理工作量;(2)保護膜成分中的異丙醇具有防水作用,可有效阻隔創(chuàng)面與液體層接觸,使得創(chuàng)面感染的幾率極大減低;(3) 保護膜不含乙醇,不對皮膚產生刺激作用,患者感覺舒適,即使糜爛的創(chuàng)面也無痛感,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護理措施比較.3 M皮膚保護膜處 理皮膚糜爛面后,患者總有效率顯著增加(P < 0. 05),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顯著縮短及感染率顯著降低(P <0.05),提示保護膜對 皮膚糜爛面的改善優(yōu)于常規(guī)方法。雖然其價格高于氧化鋅軟 膏和糖皮質激素,但鑒于其治療優(yōu)勢顯著.值得在臨床工作中 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馮素英.靳培英.靜脈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療皮膚病的現(xiàn)狀.中華皮膚 科雜志,2007,38: 396-398.
[2]周穎,姜昱,雷立清,等.大劑量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輔助治療重癥 皮膚病19例的體會.中國中醫(yī)導報,2010,7: 137.